包装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都称自己懂得中国的文化,但其实真正明白的人少之又少。
同样,虽然理解的人不多,但是每一款包装的设计都不是随意,或者单纯基于审美的需要拼凑而成的。
一个好的包装不单单能令消费者对产品记忆深刻,产生购买欲望,还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合在产品之中,传递吉祥幸福给消费者的重要作用。
所谓传承,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于本民族的而传统文化,透过形式把握其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要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于情感,在设计作品中自然流露。
所谓融合,应该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的融入与结合,而绝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适用范围广而且较为基础的便是“五行”,推演开去就有了“五行相生五行相胜”。
“相生”是指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如常说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胜”或称相克,即互相对立或者相互排斥:“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在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中又用五色对应五行,白对应金、青对应木、黑对应水、赤对应火,黄对应土。
有了这些基础,以九图的“福禄米筒”为例,我们一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上的表现和分配,又被赋予了哪些深远含义。
金黄色的顶盖和底座,对应五色中的土,米也是从土中生长出来的,迎合相生,也符合了米的生长环境。
另外金黄色本身带有皇族之气,与红色的外包筒柱颜色形成了相互对照,使得整个造型非常的醒目显眼。
红色对应五行中的火,五行数理“木生火”,青色主木,筒底青色传统藏族吉祥纹饰在配合之中也暗应五行之数理。
福禄二字用黑色书法字体写出,配以金黄色的外圈中国古代吉祥花纹,黄色的“土”胜黑色的“水”,将福、禄牢牢的锁在米筒之中,也含义将福、禄送给广大的消费者,食之获福,品之添禄。
白色勾边的如意款饰和白底篆印上下呼应,白色五行为金,金生水,为福禄更添活力、生机。
正所谓“无米难炊”,如过年的时候没有爆竹一样,年味总是差那么一点。
将米筒设计成爆竹的造型,也让喜庆欢乐的气息从包装之中透出。
如此造型美观、五行齐全、福禄双至的产品包装,在使用之后作为工艺品保存起来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是:用有限表达无限,用单纯表现丰富,用直观的方法表现形象。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符合审美情趣和民俗心理。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包装之中,提高了产品的内涵和品质,消费者在心理上获得欣喜,视觉上获得享受的同时,无形中也为自己的生活增加“福、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