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

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

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

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在2008年,他还荣幸地成为天津奥运火炬传递的第1棒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2001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吞吐量,作为当时天津港最大的装卸公司,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担作业量达2500万吨,要求18台门机比往常要多干三分之一的活。

还有没有潜力可挖?那阵子,孔祥瑞满脑子都是门机,从门机抓斗作业的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时时在他脑海里闪现。

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抓斗要先下降进舱,然后打开放料,再提升。

在打开抓斗放料那一刻,会有一小会儿的停滞。

如果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肯定会提高工作效率。

孔祥瑞和工友们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把门机抓斗进舱打开放料与轻钩提升这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并将主令控制器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星”字形,把抓斗打开和提升的两个动作用一个指令完成。

这项技术创新在全队推广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门机每完成一钩作业可以节省时间15.8秒,平均每天多作业480吨,当年就为公司创造效益1600万元。

总结 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梅纳德、斯坦门丁和斯克互布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

WF法和MTM法是建立在对动作的性质与条件力求详细及极高精度的基础上,但这样的要求无疑给测定者对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带来困难。

在这样的前提下,又发展了容易掌握、又可较迅速分析简化了的PTS法,如MTM-Ⅱ、MTM-Ⅲ及WF简易法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趋向于周期短、批量小时,以上方法仍存在诸多不便,往往出现了生产批量已完成,而标准作业时间尚未来得及修订好的情况。

因此必须寻求更为简单、便于使用的PTS法。

1966 年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所创立的模特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 Time System),简称MOD法,便是一种省略了的,使动作和时间融为一体的,而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TS技术的更为简单、易于掌握的PTS技术。

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优点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

可以不使用秒表,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

当作业方法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

用PTS法平整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模特法(MOD) 1、模特法的原理(1)所有人力操作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操作的动作归纳为21种。

(2)不同的人做同一动作(在条件相同时)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

这里所说的条件相同,是指操作条件相同,例如,手在无障碍物时的移动和在有障碍物时的移动,以及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时的移动,其时间值是不同的。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做同一动作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是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

(3)使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3倍),因此可根据其手指一次动作时间单位的量值,直接计算其他不同身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

模特法在人体工程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 1 MOD 0.129 s 模特法的21种动作都以手指动一次(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来确定各动作的时间值。

(二)模特法的动作分类及其代号模特法把动作分为21个,每个动作以代号、图解、符号、时间值表示。

移动动作M(5个):基本动作:M1 手指的动作M2 手腕的动作 M3 小臂的动作 M4 大臂的动作 M5 伸直的手臂终结动作(6个):抓取G: G0 碰、接触G1 简单地抓 G3 复杂地抓放置P: P0 简单放置P2 较复杂放置 P5 复杂放置(组装)其他动作(10个):重量因素 L1 用眼 E2 判断 D3 加压力 A4 走步 W5 校正 R2 脚踏板F3 圆周运动 C4 弯曲--站起 B17 坐下--站起S30 三)模特法的动作分析基本动作---------上肢动作 1、移动动作(1)手指的动作M1(相当于手指移动了2.5cm的距离)(2)手的动作M2 (相当于动作距离为5cm)(3)小臂的动作M3 (相当于移动15cm的距离)(4)大臂的动作M4 (相当于移动距离30cm)(5)大臂尽量伸直的动作M5 (相当于移动45cm)(6)反射动作(M1/2,M1,M2,M3) 2、终结动作:(1)触及动作G0 (2)抓的动作G1 (3)抓的动作G3(需要注意力)(4)放置、放下的动作P0 (5)较复杂放置动作P2(需要注意力)(6)复杂放置动作P5(需要注意力) 3、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伸手拿螺丝钉的动作为:M3G1 现以手电筒组装为例来说明其应用。

此例中共有以下八个操作单元:取发光装置外框,组装玻璃片。

组装聚光片组装灯泡。

组装灯泡基座组合手电筒身与发光装置组件装入电池组装手电筒尾座功能检查第一步:将弹簧套入圆珠笔芯前端第二步:将笔头套入笔芯前端第三步:将后端白色窄口塑料联动装置套入笔芯后端第四步:将笔芯套入笔管中第五步:戴上笔帽实操:组装弹簧圆珠笔 ---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作业测时方法研究程序分析时间研究工作研究作业分析动作分析工作衡量工作抽样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一,作业测定与方法研究的关系作业测定与方法研究统称为工作研究。

由于工作研究只需要很少的投资,甚至不需要投资就能增加效益,因此它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重视的一门管理技术。

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技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前者主要用于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后者用来衡量改进后的实施效果,而工作方法的合理化与标准化又是进行作业测定的基础。

工作研究的全过程是:利用程序和动作研究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尔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二,作业测定的概念及作用定义:作业测定是指把作业分成适当的作业单位(作业要素),以时间作为尺度进行测定、评价、设计及改善。

作业测定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为了设定“公正的一天工作量”而最早提出来的。

起初是用秒表测时,对作业活动进行研究。

由于使用秒表测定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后来开发了以时间为单位对作业进行测定、评价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对于“时间研究”一词,有的学者认为其含义较窄,所以推荐用“作业测定”这一用语代替“时间研究”,而事实上两者虽有差别,但很难区分。

因此,一般把时间研究和作业测定看作同一概念。

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状态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

具体说来,时间研究系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良好训练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待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

三、作业测时的基本功能 1.以工序作业时间为消耗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制定工时定额提供数据资料。

2.总结和推广先进员工的操作方法和先进经验,帮助后进员工改善操作方法,使操作方法合理化、科学化,不断减轻员工的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

3.分析和研究多机台看管和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合理确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负荷量,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为掌握岗位的劳动负荷量,以及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提供依据。

5.弥补岗位写实无法获得的工时数据资料。

例如,通过测时掌握工序时间研究的工具秒表在大多数公司用的电子计时秒表,一般以1/100秒为单位。

用秒表进行工时测定、分析,可以说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作业测定方法。

秒表测时法是作业测定中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该方法,对理解其它作业测定方法很有益处。

秒表测时的方法:(一)连续测时法(二)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三)循环测时法一)连续测时法采用流水方式计时。

当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为避免指针回零时所产生的时间累计误差,在整个测时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而任其继续走动,仅当每一单元完毕时按动秒表上的LAP/SPLIT RESET键,该单元的时间值便自动储存起来。

待全部单元时间测定完毕,再从秒表中调取每一单元时间 T值加以记录。

(二)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到零位。

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生读数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