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浅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浅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礼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大体有五种说法: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礼貌、礼节,而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

首先,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的总秩序、总规律。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

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是故为礼以奉之。

”将天地万物的生长、位置、秩序、相互关系,都解释为礼所安排的。

其次,礼是“中国文化之总名”与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礼仪乃至文学、艺术等结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与标志。

礼是这一切的根本。

再次,礼还是“法度之通名”,清代纪昀有言:“盖礼者理也,其义至大,其所包者至广。

国家的法律,诸如礼仪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通称为礼。

礼又分为“本”和“文”两个方面,即所谓“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本”指礼的精
神和原则,“文”指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礼仪。

对于从小生长在中国,被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熏陶的我们,骨血中就沉淀着礼仪的底蕴,待人接物乃至日常生活中温文守礼是我们的一贯做法。

可以说在礼仪方面我们天生就有比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要高得多的优越性。

然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人对礼仪文化也就更重视。

在当今社会学习现代社交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可以说我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国家的基石。

中国如今的国策是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给我们的教训是惨重的,只有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才能够不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才能够不断的吸收先进的知识和力量,真正的强大起来。

而开放自然意味着沟通,如何沟通,这就需要礼仪的力量。

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只有学会了他国的礼仪,才能够更容易跟外国友人沟通联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

残酷的竞争迫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修养。

在这个大学生就业同样困难的时代,有时候决定胜负成败的就只是很微小
的地方,取决于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或者仅仅是一个人的谈吐、眼神。

细节决定成败,而学习礼仪,就能够是一个人更好的把握细节。

此外,礼仪的学习能够使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进。

直白的说就是能够改善个人形象。

形象的重要性定是不需赘言的,自古以来一个人形象都能很大程度的影响他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

形象的改进,使人在与人沟通中能够获得很大的便利,让人喜欢与之相处,对扩大交际范围增加人际关系有很大的用处。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

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

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

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没有真正
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

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

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当代社会由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压力过大,加之社会诱惑五彩缤纷让人难以拒绝,大学生大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常常有新闻报道大学生自杀吸毒堕落的消息,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起积极作用。

除了以上的种种外,想要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学习礼仪。

很多的犯罪分子拥有高绝的智商和学术知识,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些曾经大学中的尖子生毕业后于国家不但毫无建设,反而是极大的威胁破坏。

由此证明强大的能力是次要的,优秀的品德才是最主要的,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而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

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而大学生则是公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群,是即将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团体,对大学生来说学习社交礼仪是绝对必要而且必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