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传承至今,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文化精髓,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可见,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在小学生中开展书法教育,既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学生书写水平的锻炼,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小学教学;书法教育;传统文化;书写水平;审美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
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意识是人的基本意识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意识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
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是非、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进步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进步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 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曾说: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
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对小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体味书法艺术的深厚魅力,在提高小学生艺术想象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培养其艺术情操和艺术修养的一大措施。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熔文学、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等各种艺术趣味于一炉,集艺术的共性美和自身的个性美于一身。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一旦了解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理解了书法欣赏的方法,掌握了书法创作的特点,便能从书法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教育中学生通过笔墨的自
由挥动,充分领会各种不同笔法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例如书法艺术内的线条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线条力度的刚与柔;横竖的曲与伸;笔画间的异同;笔锋的隐与显;以及运笔的疾与徐;提按和轻与重;体态的动与静等等,皆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韵律感与节奏,能使学生从中产生美感和灵活运用手指手腕的快乐感觉。
3 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
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则是通过知識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书法教育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训练,更深的是传统文化魅力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
学生在不间断的书法练习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天分与活力将被激发,意志毅力得到锻炼,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会不断增强,并从中体会写好汉字的荣耀和尊严,从而树立汉字具有国家形象标志的意识。
书法作品的内容一般都是琅琅上口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格言警句等,学生通过书写这些内容,可以使其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提高其爱国情感和人品修养。
书法是象形文字特有的艺术,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增添了特色。
所以学习书法,发扬国粹,有益于增强民族情节和爱国感情。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和“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字的点画、部件和组合结构,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从字里领悟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智慧,从字里想象文字被创造形成的美丽情境,从而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历代的书论都很强调书法家的人格,练习的人也很重视对法帖的选择。
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可以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注重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
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
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
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
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李世民在《书法决》中提出:“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
可见,书法学习必须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书法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通过毛笔书法教育能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
心的性格品质。
通过长期毛笔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
书法艺术被誉为纸上的舞蹈,教学中,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同时,学生也成为传承和创新的主人。
当学生熟练的掌握运用基本技巧后,笔法会越来越灵活,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会更加地自然生动,具备打动人心的魅力,而其在创作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自由之感与趣味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信心也随之越来越强,继而更加充满自信的挥运笔墨,体会到更深一步的审美价值。
5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
“字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穷的,个性化的。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
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在艺术门类中,书法最具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从目前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熟悉,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法普及书法的教育的气氛。
希社会和教育部分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