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简单机械专题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12 题;共24 分)1.以下几种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钓鱼杆B. 利用筷子吃饭C. 扳手D. 利用扫帚扫地2.如图13-4-3 所示,O 是杠杆的支点,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则()图13-4-3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B. 杠杆始终是费力的C. 杠杆始终是等力的D. 以上说法都不对3.下列生活中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筷子B. 起子C. 羊角锤D. 独轮车4.下列四组连线中,完全正确的是()A. B.C. D.5.将重为5 牛顿和15 牛顿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若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当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臂长之比为:( )A. 3:1B. 2:1C. 1:3D. 4:16.一台起重机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A.做的总功减少了B. 做的有用功减少了C. 做的额外功增多了D. 拉力增大了7.(2016•宜昌)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应用费力杠杆的是()A. 用钢丝钳剪钢丝B. 用船桨划龙舟C. 用独轮车运砖头D. 用指甲剪剪指甲8.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机械模型.推动硬棒CD 或EF,使它们在水平面内绕轴O转动,即可将绳逐渐绕到轴O 上,提升重物G.以下正确的是()A.滑轮B 为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B.硬棒CD 是费力杠杆C.滑轮A 是动滑轮,它的作用是省力D.重物上升过程中,轴O 上增加的绳长小于重物上升的高度9.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G 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60%,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9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绳子承担物重的段数改成3 段B. 把物块的个数增大到4 个C. 把动滑轮的质量减小一半D. 把物块的个数增大到6 个10.如图,AB 为能绕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保持拉力方向与AB 垂直,将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A.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1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搬运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件,如果用力的姿势不正确,就容易受伤.如图所示的四种搬运重箱子的姿势中,正确的是( )A. B. C. D.1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 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
在这个过程中,力F 作用在A 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用力F 将( )A.逐渐变小B. 逐渐变大C. 保持不变D. 先变小后变大二、填空题(共10 题;共23 分)13.如图所示,用力向下压长棒撬起一块大石头,对长棒的力是动力,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长棒针转动.图中若用竖直向下的力F 压长棒时,大石头未撬动.可把垫着的小石块移到离大的石块更(选填“近”或“远”)些,会更有利于撬动大石头.14.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象,当某次运送4 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F 是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15.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向左拉动重为200N 的物体A,A 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是120N.则甲、乙两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填“甲、或乙”).若不计滑轮和绳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所用拉力F= N.16.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 的力把重1600N 的集装箱匀速推到车上,其中,对集装箱做的有用功是,额外功是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17.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 以0.5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 重为20N,受J,滑轮的机械效到的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 倍,水平拉力为2.5N,则在2s 内拉力做的功是率是(不计滑轮重力).18.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100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5:1,那么杠杆平衡时,阻力是N.19.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用F A、F B匀速提升重力为G A、G B的A、B 两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
若G A>G B,则η甲η乙;若F A=F B,则G A G B.(选填“>”、“<” 或“=”)20.斜面高为1m,长为3m,工人用400N 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900N 的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为;若不计摩擦,实际推力为N.21.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只大象的质量.如图所示,吊车的吊钩在棒上的固定处距弹簧测力计一端的距离为L1=9m,距系铁笼处的距离为L2=9cm,此装置可视为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当棒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若不计棒及铁笼的重,则该大象的质量为 t(g 取10N/kg).22.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N 的拉力将重为30N 的物体匀速提升30cm.求:①此滑轮组是由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
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③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a.动滑轮重力、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力、e.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A.acde B.bce C.ace D.abcde三、实验探究题(共2 题;共11 分)2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2)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2”处挂2 个钩码,在刻度线“4”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弹簧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2 F1(选填“>”、“=”或“<”,下同);再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右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3F1。
(3)得到实验结论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只借助杠杆上刻度线,右侧只使用弹簧测力计,左侧只悬挂重物,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 ~ 2.5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通过计算可知,悬挂的重物最重可达N。
2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 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力为1 N).(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 处挂2 个钩码,做为动力F1,B 点处挂上1 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但小红认为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 点处挂上2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 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测力计的拉力是N。
以弹簧测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作用的影响.(5)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 点移到E 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N.四、综合题(共5 题;共42 分)25.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和弹簧测力计.(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3)在表中的空格处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5)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用图所示铝制滑轮装置提起5N 的物体时,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铝制滑轮的重力是N;若用此装置提起8N 的物体,测力计的读数是N.26.某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杠杆如图所示:(1)实验前,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处于平衡状态;(2)如果在杠杆的A 处挂2 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 处要挂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仍然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27.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 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多少?(3)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 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28.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
已知图甲中的物重G1与动滑轮G2之比为G1:G2=5:1;图乙中的物重G3与动滑轮重G4之比为G3:G4=6:1。
两个物体重力之比G1:G3=3:2。
若不计摩擦,求:(1)甲、乙两图中的滑轮组效率之比;(2)将物体匀速拉起时,绳子的拉力F1、F2之比。
29.一根金属棒AB 置于水平地面上,今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 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 与B 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该金属棒的长度l= m(2)在B 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1=0.6m 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 N;当x2=1.6m 时,测力计的示数F2= N(3)求金属棒的重心到A 端的距离d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A4. A5. A6. A7. B8.A9.D 10.C 11.C 12. A二、填空题13. 人;逆时;近14.250;80%15. 乙;4016.1600;400;80%17. 5;80%18.50019.>;<20.900;75%;30021.省力;222.3;75;C三、实验探究题23.(1)右(2)>;>(3)12.524.(1)平衡(2)力臂;右(3)只有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4)3.3;杠杆自重(5)1.1四、综合题25.(1)刻度尺(2)匀速(3)40%(4)低(5)4;426. (1)水平(2)3 27.(1)解:从图可知,n=2,S=2h=2×2m=4m,因为F=250N,G=400N,所以拉力做的总功为:W 总=FS=250N×4m=1000J,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W 有用=Gh=400N×2m=800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用×100%/W 总=800/J1000J×100%=80%;;(2)解: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F=(G 物+G 轮)/2 即:250N=(400N+G 轮)/2,所以G 轮=100N,(3)解:∵不计绳重和摩擦,F′=(G 物′+G 轮)/2=(900N+100N)/2=500N,W 总′=F′S=500N×4m=2000J. 28.(1)解:不考虑摩擦时,对于甲滑轮组来说:有用功为:;总功为将物体和动滑轮一起升高所做的功,即:;机械效率为;图甲中的物重G1与动滑轮G2之比为G1:G2=5:1,代入上式得:;对于乙滑轮组,同理可得:;将G3:G4=6:1 代入得:;所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2)解:如图甲,由三段绳子承重,所以:图乙,由两段绳子承重,所以:;将G1:G2=5:1,G3:G4=6:1 代入上面两式得:再结合G1:G3=3:2 可得两次拉力之比为:29.(1)1.2(2)3;5(3)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得,重心到A 端的距离d==0.72m.答:金属棒的重心到A 端的距离d 为0.72m“”“”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