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理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理

•霍乱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理

•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19.5.31.

•内容
•一、霍乱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
•二、霍乱现场调查
•三、霍乱控制措施
•一、霍乱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病原学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传播特征
•(四)分布特征
•(五)影响因素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菌是霍乱弧菌、有鞭毛;霍乱弧菌有O200多血清群,其中致病有 O1群(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并分为致病与非致病株。

•(二)临床特征
•1、潜伏期
•最短数小时,最长5-6天,一般1-3天。

•2、症状与体征
•(1) 前驱症状多数病例无前驱期,少数病例有腹胀、头昏、疲倦或轻微腹泻1-2天。

•(2)腹泻 90%以上病例呈无痛性腹泻、水样便或米泔样,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二)临床特征
•(3)呕吐约50%左右病例有呕吐,多为先泻后吐。

• (4)脱水随着腹泻次数增多,病人出现脱水,尿量很少或无尿,腓肠肌痛。

• (5)休克由于大量失水,循环衰竭而血压下降。


•(二)临床特征
•3、分型
•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与感染程度,身体状况有关,根据脱水程度,神志、血压等区分,轻型腹泻次数多为10次以下;中型腹泻次数10-20次;重型20次以上。

•(二)临床特征
•4、两型霍乱特点
•O1群霍乱临床病例多,带菌者少,轻型病例多,重症少;
•O139群霍乱临床病例少,中、重症病例相对多(40%左右)。

•5、恢复
• 病人恢复的时间长短与患病程度有关,重症病人可达10多天,一般病例2-3天。



•(三) 传播特征
•3、远程传播与逐步蔓延
•4、流行形式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5、易感人群人人易感。


•(四)分布
•1、地区分布传播方式,感染来源,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相关。

•2、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分布差异不大,职业主要是渔民发病较多。

•3、季节分布过去多为夏秋,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重庆的流行高峰还是在5-11月。


•(五)影响因素

•1、人口流动(远程传播))
• (1)经贸往来
• (2)文化交流
• (3)外出打工
• (4)旅游
• (5)探亲访友

•(五)影响因素
•2、物流因素(远程传播)
–甲鱼
–虾

•(五)影响因素
•3、饮食从业人员操作不规模
•(从业人员、甲鱼、虾带菌)
•(1)卫生习惯不良
•(2)生熟不分
•(3)餐具食具污染
•(4)隔夜凉菜

•(五)影响因素
•4、卫生意识
• 农民普遍卫生意识差
• 卫生习惯不良

•(五)影响因素
•5、群体性聚餐的影响
•(1)人多
•(2)涉及范围广
•(3)厨师为未经培训的非从业人员
•(4)饮食加工场地、操作人员卫生
• 不符合要求
•(5)食品污染

•(五)影响因素
•6、菌群变化
•O139的出现
•O139具有O1群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7、疫情报告不及时,处理不规范

•二、现场调查
•(一)调查前准备
•(二)核实疫情
•(三)确定疑似病例定义
•(四)疑似病例搜索
•(五)密切接触者判定
•(六)密切接触者调查
•(七)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一)准备
•1、组织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应包括对病人的调查处理人员、疫点的调查处理人员、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人员、资料收集和统计人员、信息反馈人员、报告编写和报告人员、上传下达人员、解决问题的人
或者决策人(技术问题、人员问题、物资问题、生活问题、部门协调问题、工作安排问题、
人员纪律和责任)
•(一)准备
•2、物质药品、试剂、车辆、仪器等。

•3、经费
•4、表格
•①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工作单位或学校、是否腹泻、就餐时间、参与餐次)
•②密切接触者调查进度表
•③预防服药登记表
•④预防服药进度表
•⑤疫情告知书或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⑹采样登记表(内容有样品名称、采样编号。

采集肛拭子的人还要姓名)


•(一)准备
5.技术专业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有各种表格的填写、工作内容(疫点确定和疫点管理、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和管理、病人的管理、带菌者的管理和处理、病例定义、采样、消毒)、技术要求。


•(二)核实疫情
•1、流调
•(1)基本情况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居住地、家庭人口等。

•(2)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腹泻频率、性状、性质,有无腹痛,里急后重;呕吐情况;有
无发热;病人一般情况,脱水征,血压等。


•(二)核实疫情
•(3)发病经过开始发病时间,发病进程,就诊,治疗情况等。

•(4)暴露史最长潜伏期内有无接触类似病人;有无外出史;饮食情况,有无聚餐史,食用菜谱,烹调方法,食品来源,有无甲鱼、虾海水产品等;饮水情况;病家环境情况。

•(二)核实疫情
•(5)病后的活动史病人发病后所到的地方、场所、接触人员等;病人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水体污染情况等。

•以上是针对病人的调查,同时还须对周围人群进行调查,掌握有无同类病人出现。


•(二)核实疫情
•2、采样与检测病人肛拭、粪便、呕吐物、可能污染的物表,接触者,有同类症状者。


样数量应在10份以上,采集最可疑的样品,并作好记录,立即送实验室检测。

•(二)核实疫情
•3、消毒与杀虫针对可疑的环境、水体污染进行消毒,对粪便、呕吐物进行严格的消毒。

在有昆虫的季节,同时进行杀虫。

4、疫情确认

•(二)核实疫情
•(1)病人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检测报告、流行病学史,霍乱弧菌阳性(明确菌型),可初步诊
断为霍乱。

若病人症状典型、实验室未检测出霍乱弧菌时,要认真分析病人是否服药,采样
是否准确,必要时重新采样。

•(2)确认每起疫情首发病例,报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

•(二)核实疫情
•5、初次报告
•(1)网络直报市疾控中心确认后,由区县疾控中心或发现病人的单位进行网络直报。

•(2)书面报告区县疾控中心报市控中心,同时报同级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市卫生局和国家
疾控中心。

•(三)疑似病例定义
•时间、地点、临床表现。

•(四)疑似病例搜索
•对照疑似病例进行搜索,但特别注意人群集中的人员,如学校、工地、工厂等。



•(五)密切接触者判定
•依据病人发病前5天及病后,或带菌者被发现前5天内,与病人或带菌者有共同饮食暴露史、共同居住生活史来确定。

•(六)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1.查清所有的密切接触者。

•2.掌握所有的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必须能找到人。


•(七)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1.采样。

•2.预防服药。

•3.限制活动范围。

•4.医学观察,签订医学告知书。

•5.健康教育。

•三、控制措施
•在疫情确认后,立即报告至当地县级高层领导,即成立应急部,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根
据疫情情况可由县长或副职任指挥长。

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任务,明确部门甚至相关单位职责。

• 立即组织实施调查与控制措施。

• 每日召开例会,汇总情况,分析问题,布置工作。


•(一)病人和带菌者
•1.查清病人和带菌者的密切接触者。

•2.查清病人和带菌者的呕吐和排便情况和呕吐、排便的地方。

•3.查清病人和带菌者的居住地包括长期和临时的。

•4.查清病人和带菌者的就餐情况。

•5.查清病人和带菌者共同生活和居住的人员。

•6.就近医院或临时设立医疗点隔离治疗;
•7.先后病人分隔,阻止探访,不能随意出入;

•(一)病人和带菌者
•8.根据药敏试验选用药物治疗,全程足量;
•9.对症治疗;
•10.专门医务人员负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1.病房随时消毒,排泄、污染、废弃物严格处理;
•12.个人防护。

•13.病人或带菌者入院后,粪便霍乱弧菌培养每日1次,停用抗生素后2次阴性,可以出院。

•(二)确定疫点
•1、有病人和带菌者居住地、及其粪便、呕吐物污染地为疫点;
•2、根据病人、带菌者居住地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的范围,由专业人员同当地行政人员实地
划定疫点;
•3、报告县级政府批准管理,在报批的同时可施行疫点管理。


•(三)疫点管理和处理

•1、专人负责;
•2、防止人流、物流和粪便使用等。

•3、消毒。

•4、采样监测。

•(四)预防服药
•1.确定服药人群
•2.登记造册。

•3.全程足量。

•4.看服下肚。

•5.作好记录。







• 谢谢大家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