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G小基站技术规范

5G小基站技术规范

5G小基站-技术规范书目录第一章产品介绍与技术规范 (1)1.概述 (1)2.服务规范 (1)3.技术规范范围 (1)4.规范性引用文件 (1)5.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6.产品概述 (5)7.系统概述 (5)8.功能技术要求 (6)8.1.NR技术要求 (6)8.1.1.无线基本功能 (6)8.1.1.1.系统基本配置 (6)8.1.1.2.系统参数 (6)8.1.2.物理信道配置 (7)8.1.2.1.下行物理信道 (7)8.1.2.2.上行物理信道 (8)8.1.2.3.参考信号 (9)8.1.3.空口基本过程 (11)8.1.3.1.随机接入 (11)8.1.3.2.功率控制 (12)8.1.3.3.调度 (13)8.1.3.4.链路自适应 (15)8.1.3.5.HARQ过程 (16)8.1.3.6.RLC传输模式 (17)8.1.3.7.加密&完整性保护 (17)8.1.3.8.终端节电 (18)8.1.4.多天线基本功能 (18)8.1.4.1.传输模式 (18)8.1.4.2.MIMO (18)8.1.5.NSA双连接基本功能 (19)8.1.6.无线资源控制(RRC) (21)8.1.7.无线资源管理(RRM) (21)8.1.7.1.测量及移动性管理 (21)8.1.7.2.接纳控制 (24)8.1.7.3.负载均衡 (24)8.1.7.4.业务QoS保证基本功能 (24)8.1.8.无线接口基本功能 (25)8.1.8.1.NG接口 (25)8.1.8.2.Xn接口 (27)8.1.9.SA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28)8.1.10.NR系统与LTE系统互操作 (28)8.1.10.1.NR系统与LTE系统小区空闲态互操作 (28)8.1.10.2.NR系统与LTE系统连接态测量控制 (29)8.1.10.3.NR系统与LTE系统数据业务互操作 (30)8.1.10.4.NR系统与LTE系统语音业务互操作 (30)9.收发信机指标要求 (31)9.1.1.5G NR主机要求 (31)9.1.1.1.硬件要求 (31)9.1.1.2.多用户 (32)9.1.1.3.载扇容量 (32)9.1.1.4.同步 (32)9.1.1.5.供电方式 (33)9.1.1.6.状态指示灯 (33)9.1.1.7.连接拓扑 (33)9.1.1.8.尺寸 (33)9.1.1.9.功耗 (33)9.1.1.10.小区合并 (33)9.1.1.11.前传接口 (34)9.1.1.12.拉远距离 (34)9.1.2.扩展单元要求 (34)9.1.2.1.组网要求 (34)9.1.2.2.小区分裂能力 (34)9.1.2.3.接口要求 (34)9.1.2.4.级联能力 (35)9.1.2.5.供电要求 (35)9.1.2.6.体积 (35)9.1.2.7.防护等级 (35)9.1.2.8.操作维护要求 (35)9.1.3.5G远端单元要求 (35)9.1.3.1.硬件要求 (36)9.1.3.2.接口要求 (37)9.1.3.3.射频通用要求 (37)9.1.3.4.供电要求 (39)9.1.3.5.操作维护要求 (39)9.1.3.6.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 (39)9.1.3.7.电磁兼容性与安全性要求 (40)第二章设备生产BOM (41)1.5G主机BOM清单 (41)1.1.结构套件BOM (41)1.2.数字板BOM (41)1.3.包装BOM (42)2.扩展单元BOM清单 (42)2.1.结构套件BOM (42)2.2.数字板BOM (43)2.3.包装BOM (43)3.1.结构套件BOM (44)3.2.数字板BOM (44)3.3.包装BOM (46)第三章定制物料设计图 (47)1.5G主机单元 (47)1.1系统结构技术要求 (47)1.2系列化、平台化考虑 (47)1.3通用化要求 (47)1.4工业设计 (47)1.5结构方案设计 (48)1.5.1PCB布局 (48)1.5.2整机布局图 (49)1.6热设计 (49)1.6.1仿真结果温度云图 (50)2.扩展单元 (50)3.1系统结构技术要求 (50)3.2系列化、平台化考虑 (50)3.3通用化要求 (50)3.4工业设计 (50)3.5结构方案设计 (51)3.5.1PCB布局 (51)3.5.2整机布局图 (52)3.6热设计 (53)3.6.1仿真结果温度云图 (53)3.远端单元 (53)4.1系统结构技术要求 (53)4.2系列化、平台化考虑 (53)4.3通用化要求 (54)4.4工业设计 (54)4.5结构方案设计 (55)4.5.1PCB布局 (55)4.5.2整机布局图 (56)4.6热设计 (57)4.6.1热源分布以及立体模型图 (57)4.6.2仿真结果温度云图 (57)第四章服务内容与具体要求 (57)1.服务规范内容及要求 (57)2.相关内容及知识产权澄清 (58)3.组装及测试 (58)4.产品包装及运输 (59)5.产品认证支持 (60)6.质保与维修 (60)第一章产品介绍与技术规范1.概述经过前期需求调研和产品开发,5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商用能力。

为抢占5G先机,进一步紧跟市场需求,需要引进专业的供应商支撑该产品的试产及试点服务。

2.服务规范本文件是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为“5G分布式小基站”(以下简称“5G小站”)的供应商(以下简称“卖方”)制定的规范书。

卖方针对分布式小基站的主要服务内容概括如下:3.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5G分布式小基站设备技术要求,包括基站功能要求、接口要求、射频指标要求、同步要求、环境要求、外观要求等内容,供运营商和厂商共同使用。

适用于5G分布式小基站设备选型和网络建设。

4.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规范性应用文件5.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表3-1 缩略语6.产品概述5G分布式小基站是一种分布式蜂窝基站,通过固网宽带接入到移动核心网,为用户提供包括传统蜂窝移动通信基础业务在内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分布式小基站主要针对连续覆盖室内场景,提供三级连接覆盖系统,采用PTN方式接入,具备更大的覆盖面积和网络容量,实现NR覆盖应用。

7.系统概述5G分布式小基站系统是一种分布式蜂窝基站,支持NR业务接入的小基站系统。

具有架构简单、部署灵活、工程成本低、深度容量覆盖的特点,帮助运营商快速解决室内网络覆盖问题。

5G分布式小基站由主机、扩展单元、远端单元三部分组成。

分布式小基站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 1 5G分布式小基站组网图8.功能技术要求8.1.NR 技术要求8.1.1.无线基本功能8.1.1.1.系统基本配置8.1.1.1.1.系统带宽(1)小区带宽支持100MHz小区带宽优先级:基本8.1.1.1.2.帧结构(1)子载波间隔数据信道子载波间隔支持30KHz优先级:基本(2)帧结构配置支持SIB静态帧结构配置优先级:基本(3)DL-UL pattern周期支持DL-UL pattern周期为5ms,典型10个slot典型配置为:DDDDDDDSUU,其中S符号级为DDDDDDGGGGUUUU(G:GP,U:上行,D:下行)优先级:基本(4)帧头调整支持可独立灵活设置帧头偏移量优先级:基本8.1.1.2.系统参数(1)BWP支持为用户配置一个全带宽的BWP优先级:基本(2)波形上行支持CP-OFDM波形优先级:基本(3)波形支持配置msg3使用的波形优先级:基本8.1.2.物理信道配置8.1.2.1.下行物理信道(1)下行物理信道支持PBCH、PDCCH、PDSCH下行物理信道优先级:基本(2)PBCH要求支持PBCH子载波间隔可配,默认配置为30kHz优先级:基本(3)PBCH要求支持PBCH信号周期可配,取值可为{5,10,20,40,80}ms;建议默认取值为20ms 优先级:基本(4)PDCCH支持动态调整PDCCH占用的符号数,调整范围为{1,2}OFDM符号,实现PDCCH占用符号数合理:既满足调度/功控信息发送需求,又无资源浪费优先级:基本(5)PDCCH支持根据UE的链路质量,动态调整PDCCH占用的CCE数(1,2,4,8和16),以满足覆盖和无线资源高效利用要求优先级:基本(6)PDCCH支持QPSK编码调制方式优先级:基本(7)PDCCH支持非交织映射方式优先级:基本(8)PDCCH支持PDCCH的传输格式:●Format0_0●Format0_1●Format1_0●Format1_1优先级:基本(9)PDCCH支持PDCCH Corset资源频域位置、带宽可配置,PDCCH未全带宽占用的RB资源可传输PDSCH优先级:基本8.1.2.2.上行物理信道(1)上行物理信道支持所有上行物理信道,PRACH、PUCCH、PUSCH优先级:基本(2)PRACH系统支持随机接入PRACH format 0优先级:基本(3)PRACH系统支持随机接入PRACH format B4(子载波间隔为30KHz)或者PRACH format C2(子载波间隔为15KHz)优先级:基本(4)PUCCH基于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支持PUCCH传输格式:Format 0、Format1、Format2、Format3 优先级:基本(5)PUCCH支持PUCCH的slot内的跳频优先级:基本(6)PUCCH要求PUCCH支持BPSK、QPSK编码调制方式优先级:基本8.1.2.3.参考信号(1)同步信号块支持发送SSB优先级:基本(2)同步信号块支持SSB频域位置可配置优先级:基本(3)同步信号块支持邻小区间发送SSB的时域周期相同,周期内SSB发送窗的时域偏移相同、SSB发送窗内的相同时域位置发送相同的SSB index,支持邻小区间发送SSB的频域位置相同优先级:基本(4)同步信号块支持邻小区间发送SSB的时域周期相同,周期内SSB发送窗的时域偏移相同、通过ssb-PositionsInBurst实现在SSB发送窗内的不同时域位置发送不同的SSB index,支持邻小区间发送SSB的频域位置相同优先级:基本(5)解调参考信号支持PDSCH mapping type A时,根据SU-MIMO端口数发送type1 DMRS信号优先级:基本(6)解调参考信号支持配置上下行前置DMRS和additional DMRS数量,默认配置上下行1符号前置DMRS 和1符号additional DMRS优先级:基本(7)解调参考信号支持PBCH DMRS优先级:基本(8)解调参考信号支持PDCCH DMRS优先级:基本(9)解调参考信号支持PUSCH mapping type A或mapping typeB时,采用上行CP-OFDM波形时配置type1 DMRS信号,支持上行DFT-S-OFDM波形时配置 type1 DMRS信号优先级:基本(10)SRS支持在每个上下行转换周期(默认5ms)配置至少1符号SRS资源,在小区用户数增多时优先采用频分和码分复用提高SRS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