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翡翠饰品的质量分级及估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兼顾中国传统的工艺习惯和科学性,将绿色翡翠分为10种类型:翠绿、阳绿、菜绿、豆绿、瓜青、水绿、油青、斑点绿、灰绿、墨绿。
质地分为5种类型:玉地、水粉地、沙地、瓷地、石地。
认为颜色、质地、水头、净度、工艺形制、大小等6要素是影响翡翠饰品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以国营珠宝商场的零售价格为参照体系,提出了国内市场翡翠饰品的估价模式,正如行内流行的一句俗语所言“黄金有价玉无价”,长期以来,虽然翡翠的分级原则和基本的框架已经确定,但一般的估价人员或市场业务人员要对市场上中、高档翡翠进行估价时仍感到比较困难,其一是翡翠作为一种国内已流行数百年的玉,各地行家对其颜色及种地的认定各有不同,许多分级的名称相互重叠而又有所区别;其二是难以找到一个较有参考价值的价格系统。
不同类型的玉器,如翡翠花件、翡翠戒面,其价格的影响因素并不一致。
不同的市场,由于消费水平及消费者偏好的差异,对翡翠的价格认同亦有差异。
对国内翡翠市场的研究表明,翡翠虽然产于缅甸,但大量的翡翠毛料主要是由华人集团控制的。
翡翠饰品较为集中的加工地主要在香港的广东道、广东、福建及云南中缅边界。
国内翡翠饰品大部分来自广东省的几大翡翠加工集散地——阳美、广州玉器墟、南海平洲及四会等地,因为国内(大陆)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较为接近,所以,只要熟知翡翠毛料的价格、加工成本以及零售商的利润水平,就可以了解国内翡翠饰品的价格。
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听取各方面行家的意见、对广东上述四大玉器加工集散地长期调查研究以及参与实际的交易,以国内国营百货集团珠宝部的零售价格为参考体系,构建了翡翠饰品的质量分级及估价体系,以抛砖引玉。
1 影响翡翠饰品质量分级的外在因素光源评价翡翠的质量,光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在不同的光源下,获得的结果会不同,没有可比性。
目前在我国以及国际上并无统一的翡翠光源标准,但根据我国翡翠工艺传统,笔者认为,利用晴天正午前后2小时的阳光进行评价较合适。
因为无论南方或北方,正午前后的阳光总是较充足且变化较小。
进行评级估价时,还应考虑自然光的朝向和阴阳处。
将评估物放在评价人的正前方,距离25~30cm,采用侧顶光照明方式(45°的入射角)进行分级是合适的。
评价时应从多个方向观察翡翠的颜色及其分布,尽量不从透射方向进行观察,原因是透射光和反光照明观察所获得的效果无法进行对比(例外的情况是观察颜色的分布及裂纹时,可用透射光进行检验)。
背景背景对翡翠的评价也很重要。
主要原因是翡翠作为有色玉石,背景色不同便会使翡翠颜色与背景色混合产生不同的色感效果。
有经验的“买家”会发现,在购买翡翠戒面时,不同颜色色感的翡翠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些浅绿色的翡翠在白色背景下会显得更浅;相反,一些颜色稍深而质地细腻的翡翠在黑色绒面或锡纸上,则会显得比原来更漂亮,因此就出现了戒面在镶嵌前后效果不同、一些“受镶”(镶嵌后价值更高)、一些则“不受镶”的问题。
为了统一,作者建议翡翠的评价可在灰色或者灰白色的中性背景下进行。
这样,一方面是尽量减少背景对翡翠颜色质感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的环境较容易获得。
工具评估以肉眼观察为主、以10倍放大镜为辅进行。
2 质量分级翡翠饰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6种因素:颜色、质地、透明度(水头)、净度(瑕疵)、重量以及形制(工艺)。
其中前3个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制约的,行内将这几个因素综合成翡翠“种”的概念。
这6个方面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影响翡翠饰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因此,只要确定了每件翡翠的质量因素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估价。
2.1 颜色在所有颜色品种中,绿色和紫色品种是最珍贵的。
有时多种颜色和谐结合(行内称为“福禄寿”或“大四喜”等)也会使翡翠产生溢价。
相反,黑色和褐红、褐黄等色在某些局部杂乱分布则会影响翡翠的价格。
根据笔者对各种名称的理解,考虑到科学性及实用性(可行性),粗略地将翡翠的绿色归纳为10种不同的类型。
翠绿指均匀浓艳、青翠明亮而且透明度高(水头好)、颜色和地张相互配合(行内所谓色可“化开”)的一种瑰丽的“绿”。
这种“绿”粗略包括玻璃艳绿、玻璃绿、艳绿、祖母绿、宝石绿、浓冰绿、生绿、辣椒青、硬绿等各种最高档次的绿色。
阳绿指一种鲜艳、色彩明亮、色调较翠、稍浅的“绿”,有时绿色中可带“黄味或蓝味”。
阳绿有时在不同的光源下,如日光和灯光,感觉可能有些不同,它相当于前人所讲的苹果绿、黄阳绿、俏绿、冰绿、金丝绿(种)、鬼绿儿、鹦哥绿、白地青等颜色。
其价值次于翠绿。
菜绿指一种近似于青菜叶子的“绿”,“水”好者其色艳,质粗者其色多带青或灰味,有时分布不够均匀,如菠菜绿、豆苗绿等。
豆绿指一般分布在较粗的地子上、青色如豌豆、欠阳艳的匀绿色,是翡翠饰品中最普遍的一种绿色,所谓“十翠九豆”。
根据地子粗细,行内又有甜豆、糯豆、硤豆等名。
瓜青其色如瓜皮,绿中泛青或者是以青为主的一种绿色,一般偏沉欠阳,包括蛤蟆绿、丝瓜绿、瓜皮绿、瓜皮青及部分花青、干青。
水绿指分布较均匀、比豆绿更浅淡、“地”“色”一般不分的一种“绿”,细分为浅水绿、匀水绿、江水绿等。
油青指一种暗绿,绿色带油脂感,在不同的背景下可有不同的感觉,是一种混有蓝灰色的“绿”,包括油绿、油青、蓝绿等。
斑点绿指一种斑点状或丝状、分布于不同质地上的绿,其名是由绿色分布而定,而不是色感而定,因此有时较为混乱,如所谓梅花绿、点子绿、白地青、花青、白地儿俏、韭菜花拌豆腐等。
灰绿指斑杂状分布、有多种颜色混杂、以灰暗的绿色为主色调的一种绿色,其质地一般较粗,水头也差,如鸭屎绿、狗屎绿、灰绿。
墨绿指绿色很深而近墨黑色的绿,透光一般为深绿色,顶光照明则发灰、发黑。
2.2 翡翠的质地质地,过去又称地(底)子、地儿、地张,是指翡翠绿色以外部分的结构,现在泛指整块翡翠的结构。
为了便于掌握和方便分级,不考虑翡翠质地颜色的影响而仅从结构概括(参考水头的影响),将地张(子)划分为玉地、水粉地、豆(沙)地、瓷地和石灰地5个级别。
2.3 透明度(水头)透明度在行内又称为水头、水份。
所谓“水长、水短、水好、水差”指的就是翡翠透明度的好与差。
如果一件翡翠水头很好,则表明这件翡翠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光泽明亮,质感柔润。
如果它质好又带有漂亮的颜色,则一定是一件高档贵重的翡翠。
相反,如果说一件翡翠很干,则说明该件翡翠透明度差,石质感强。
可见“水头”也是影响翡翠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价格评估简单化,在评估时将水头分为很好、好、一般和较差4个品级。
“很好”是指很透明,通过翡翠饰品基本上可见下面物体;“好”是指翡翠饰品呈半透明;“一般”是指翡翠饰品在透光下近半透明;“较差”是指翡翠饰品只在透光时才呈近半透明,顶光则近于不透明。
2.4 净度(瑕疵)翡翠的净度或者说瑕疵主要是指一些影响翡翠外观的因素,如一些“脏”色、“石花”、裂纹等等。
这些瑕疵的多少、分布位置将直接影响翡翠的价值。
一般而言,可以达到首饰级的翡翠,瑕疵一般很少,即使有也只在不显眼处,否则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而一些花牌料或者饰品类翡翠通常存在“脏色”和微裂纹,这也是行内因材施艺的重要方面。
凡是高质量的翡翠花件,工艺师都会尽量将“脏”色挖走和利用微裂纹所在的位置进行雕刻处理。
大件的翡翠摆件,“脏”色和裂纹通常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影响要视其对整件工艺品美感的破坏程度而定。
有时一些“脏”色被作为俏色利用,与其它的颜色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可增加该件工艺品的美观及艺术性,这种“脏”色就可不作瑕疵论。
对于裂纹,无论工艺师作何种处理和掩饰,只要存在总是会降低玉器的价值。
在翡翠饰品质量评估中,有必要对裂纹和石纹作出正确的鉴别,因两者对翡翠价值的影响程度不同。
本文所说的石纹是指在翡翠饰品内存在、在外表则无法确定的纹理,用指甲在有石纹处摩擦不会出现阻滞的感觉。
它们对翡翠的耐用性及外观的影响较小。
裂纹即是一些通达翡翠表面的损伤。
它们可能是在地质过程中由应力作用形成的剪切或张性裂隙,没有被后期矿物充填;也可能是玉石在开采加工或饰用过程中受到损坏产生的。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形成的,只要翡翠中存在这种在反射光下可观察到的裂纹,其价值至少降低1/3以上。
凡是在一些已抛光的翡翠饰品表面用指甲去擦摸可感到明显阻碍的纹都可视为裂纹。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将净度简单地划分为完美、好、一般和较差4个级别。
“完美”是指肉眼及10倍放大镜下无法观察到影响翡翠饰品的瑕疵;“好”是指肉眼下无法见到影响翡翠饰品的瑕疵,可有少量石纹;而“一般”则是指肉眼下可见影响饰品美观的瑕疵,如石纹和裂纹,但不明显;“较差”则指肉眼下很容易见到裂纹等瑕疵。
2.5 重量或大小翡翠饰品的大小或重量也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方面。
虽然翡翠原料的买卖有多种方式,但按质论价和按重量论价总是有机结合进行的。
一些高质量的帝王玉,以克或克拉为单位;而一些大块的花牌料则以千克或“块”为单位;一些质地更差的砖头料也有以“堆”或“吨”来交易的。
无论哪种方式,翡翠的重量或大小总是影响其价格的因素。
翡翠成品的买卖通常是以“件”而不是以克或克拉进行的,有时大件的饰品并不一定比大小适中的价格高,因而要定量评价这方面的影响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翡翠行内,因材施艺是进行加工的重要原则。
翡翠的加工总是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的。
如果一块可加工成花件或戒面的玉料,加工成戒面估计能卖到10000元,而加工成花件则只能卖到8000元,那么最可能的选择便是切去多余的部分,将玉料加工成戒面出售。
以上情况说明不能简单地以大小或重量来评价。
重量对价格的影响是在其它质量要素相近的前提下加以考虑。
在本评估方案中,大小的评估依据其种类而定,一般分为较大、正常、偏小和小4个级别。
“正常”是指市场上某类玉器最常出现的大小,也就是其平均价格的参考大小;较正常大者视为较大,较正常小者则视为偏小;而特别偏离正常大小、比偏小更小时(一般为边角料所做)则视为小。
这是一个近似的要素。
2.6 形制(工艺)形制或工艺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方面之一。
所谓形制,可以理解成翡翠加工的题材、成品的比例、雕刻抛光的精细程度等诸种因素的综合。
一件玉器的形制好坏,包括4个方面:(1)该件玉器是否已物尽其材,也就是说的它的颜色是否使用恰当,质地的配合是否完美,或者说玉器的题材、工艺是否最大限度地把玉材的美表达出来;(2)玉器的图案、线条及比例是否完美,特别是一些人像、花卉等的图案是否符合题材的表达要求,雕工是否简洁有力或圆润,线条是否清晰流畅和富有表达力;(3)俏色的利用是否恰当,对一些瑕疵的处理是否恰到好处;(4)玉器的抛工(上亮)是否精细。
为了评估方便,可将市场上翡翠饰品的形制或工艺的好坏简单地分为完美(精工)、好、一般和较差4种。
“完美”是指饰品厚薄适中,完全符合上述4项要求;“好”是指上述诸要素中可能有1、2项达不到标准;而“一般”则是有2~3项不符合要求;“差”则为每一项都难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