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提纲生产线平衡分析
进度安排
1.三分之二的时间做准备(包括实习、数据收集、知识储备);
2.三分之一的时间做论文;
3.先做核心部分(三、四、五章),计划1周时间;
4.做完核心部分后再添加其他章节以及封面、摘要、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然后再整理
格式(包括页眉页脚等),计划1周时间;
5.核对,检查错误,修改,计划2天时间;
6.本设计要求在5月25日前完成,计划在5月15日前完成;
7.答辩时间:6月4日~12日;
8.成绩录入:6月13~15日;
9.存档:6月22日前。
提纲
第一章前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生产线平衡基本理论
第二章参考: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美的ppt)
2.1 线平衡定义
2.2 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2.3 生产线平衡计算
2.4 生产线平衡分析方法
2.5 平衡改善的实施步骤
第三章吉利机舱班左前纵梁总成线现状分析
第三章参考:
1. 吉利SOM项目焊装机舱班一个流方案;
2. 平衡改善的实施步骤(美的ppt)P32~33一~七共七个步骤,八、改善目标;
3.1 机舱班现状描述
3.1.1 机舱班现状简介(参考吉利一个流方案,包括图例)
3.1.2 人员及工时情况
3.1.3 库存量及现场
3.2 问题呈现
3.3 问题分析列表
3.4 左前纵梁总成线现状描述
3.4.1 左前纵梁总成线现状简介
3.4.2 左前纵梁总成线平面布置图
3.5 改善前的生产线平衡率
3.6 改善目标
第四章左前纵梁总成线生产线平衡改善措施
第四章参考:
1. 实习笔记;
2. 吉利SOM改善案例;
3. 生产线平衡分析案例(美的ppt)
4. 科大实习生改善建议;
4.1 第一次改善
瓶颈工序(FC1-27)的“作业压缩改善”,可参照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减少动作的数量、双手同时动作、缩
短动作距离、轻松动作)等IE方法与手段。
4.2 第二次改善
瓶颈工序(FC1-24)的“作业压缩改善”,根据ECRS原则,取消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微小的动作(如合并多次拿取物料的动作,改为双手作业),重排作业工序
或动作,简化复杂动作(如弯腰动作等)。
4.3 第三次改善
采用ECRS法的“分担转移”对生产线进行改善,例如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他工序(比如让FC1-28从FC1-27夹具上取工件)。
附:瓶颈改善
1.现行方案(平面布置图、流程程序图);
2.制定改善方案(现状分析、5W1H提问分析(教材P65)、制定改善方案);
3.改进方案;
4.改善效果;
第五章改善效果确认
第五章参考:
1. 生产线平衡分析改善案例(美的ppt);
2. 打印的论文资料;
3. 吉利SOM一个流方案;
5.1 改善效果展示
5.2 改善效果评价
5.2.1 定量评价
5.2.1.1 改善前后生产线平衡图对比
5.2.1.2 改善前后各管理指标比较
5.2.2 定性评价
第六章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宋湘君
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