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基础自主落实必考必会必背必做无敌笔记本主编:蓝晓明(必修一)陈润真(必修二)张剑宇(必修三)2班出版社必修一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3.细胞学说: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6.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②催化作用——酶③运输载体④信息传递作用,如激素(调节作用)。
⑤免疫功能7.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8.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0.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11.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2.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3.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每一个单位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位连接成多聚体。
14.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都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5.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1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7.细胞膜的作用: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Ⅰ激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Ⅱ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Ⅲ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18.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9.内质网膜面积最大,连系细胞其它结构。
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叫粗面型内质网,主要加工蛋白质;没有核糖体的叫滑面型内质网,主要合成脂质。
20.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1.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
22.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23.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4.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5.生物膜的作用: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26.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2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8.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29.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30.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31.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3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极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5.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6.ATP是三磷酸腺苷,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37.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 TP的过程。
38.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 TP的过程。
39.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微生物有氧呼吸也属于发酵)40.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42.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3.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44.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45.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46.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7.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48.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9.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50.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2.显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能显现出的亲本性状,另指显性等位基因支配的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子不相融合,也不会再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6.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9.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10.形状、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成对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
12.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特殊点: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
13.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区分于遗传物质)14.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非常活跃。
15.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1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的。
17.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其推论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18.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9.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推论出他们其他属性也相同的结论。
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20.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22.英国的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存在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使得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3.美国的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4.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对T2噬菌体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2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有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6.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