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修改 (2)精品PPT课件

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修改 (2)精品PPT课件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视觉刺激
世界中充满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看到 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光波,即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这就是视觉的适宜刺激。宇宙中能 够产生光线的物体叫光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太 阳。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线 混合而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产生 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经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 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颜色混合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颜色视觉的光线 绝大多数都是不同波长光波混合在 一起的混合光,各种混合光的颜色 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原色按各 种比例混合而成的。
1、加色法: 红色+绿色=黄色
(色光混合) 红色+蓝色=紫色 蓝色+绿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2、减色法:原色为青、紫、黄。
(颜料混合)青色=白色— 红色 紫色=白色 — 绿色
在视觉过程中各级视觉中枢还 有传出性的神经支配,对视觉 器官进行反馈性调节,如瞳孔 的变化、眼朝光源方向转动、 水晶体曲度的改变等,以保证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颜色视觉
(1)色调:是彩色的最重要属性, 它决定了颜色的重要性质和特点。 红橙黄绿等颜色的区别就是色调。 它是由光的波长所决定的。物体的 色调主要是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 线的照射时才呈现出颜色。
视网膜上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 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空间对应原则投
射的。来自视网膜中央部分的传入纤
维投射于枕叶的枕极,来自视网膜周
围部分的传入纤维投射于枕叶的较前
部分,即皮质的内侧面。由于视网膜
是点对点地投射在皮质上,所以皮质
视区的微小损伤就会引起视野对应部
分的盲。当视网膜的兴奋达到皮质后, 枕叶区的脑电图便发生变化,α节律 被抑制,产生带有断续频率的振动, 这时便产生了视觉。
光刺激引起视觉的过程,首先是光线透 过眼的折光系统到达视网膜,并在视网 膜中形成物像,同时兴奋视网膜的感光 细胞,然后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 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 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一) 折光机制和感光机制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构成。
人的眼球壁分三层: 外层为巩膜和角膜。 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 脉络膜。 内层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
(2)间色律:混合两种非补色,能产生一种 新的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色。如:红色与蓝 色混合产生紫色,红色与黄色混合产生橙色。
(3)代替律: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相同的 颜色可以彼此互相代替。
代替律说明,不管颜色的原来成分如何,只 要感觉上的颜色是相似的,就可以互相代替, 产生同样的视觉效应。
色觉缺陷
网膜的感光作用
网膜的构造:
视网膜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由感光细胞(视 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形成三层。
感光细胞组成视网膜的 最外层,离光源最远。光
线到达感光细胞前,必须
通过视网膜的所有各层。
视杆细胞约一亿二千万个,
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
部分;视锥细胞约七百万个,主要分布在视网膜 中央部分。特别是中央凹,全是视锥细胞。视 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没有感光细胞,叫盲点。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 们都是折光介质。
眼睛的折光系统 由角膜、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 组成。 它们具有透光和 折光作用。当眼 睛注视外物时, 由物体发出的光线 通过上述折光装置 使物像聚焦在视网
膜的中央凹,形成清晰的物像。眼的折光系与 凸透镜相似,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置 的、左右换位的。由于大脑皮质的调节和习 惯的形成,我们仍把外物感知为正立的。
(二)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视觉传导通路有三级神经元。视网膜 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冲动传至 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再传至 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第二级神经 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合成视神 经,入颅腔后延续为视交叉。在视交 叉处,来自两眼的视神经纤维,每侧 有一半交叉至对侧,余者不交叉。
由外侧膝状体起始为第三级神经元, 其细胞的轴突组成视放射,最后到达 枕叶的距状裂两侧的纹区。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的功能
视杆细胞对弱光很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和 物体的细节;视锥细胞则专门感受强光和颜 色刺激,能分辨物体颜色和细节,但在暗光 时不起作用。
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视紫红 质在弱光作用下,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白, 并使视杆细胞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把信 息传向大脑,产生暗视觉。视锥细胞中的感光 物质叫视紫蓝质,能感受强光。有三类视锥 细胞分别含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 素,它们各自分别对红、绿、蓝色光最为敏 感。
(2)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主要取决于光的强度。强度越大颜 色越亮,最后接近白色;强度越小, 颜色越暗,最后接近黑色。
(3)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 度,它决定于光波的纯度。饱 和度是指一种颜色所含的是单 一波长还是两种波长以上的光。 单一波长的颜色其饱和度最大, 彩色中掺入白、灰或黑色越多, 就越不饱和。
指色弱和色盲。
(1)色弱 :主要表现为对光谱的红 色和绿色区的颜色分辨能力较差。是程 度较微的色盲。
(2)色盲:分为局部色盲ຫໍສະໝຸດ 全色盲。黄色=白色 — 蓝色
色光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加色法: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紫色
绿
蓝色+绿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青 白
黄 橙



减色法:
原色为青、紫、黄。
青色=白色— 红色 紫色=白色 — 绿色
加色法和减色法图示
黄色=白色 — 蓝色
颜色混合有三种规律:
(1)互补律:每一中颜色都有另一种同它相 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 成为互补色。如:红色和浅青绿色、橙色和 青色、黄色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光线主要是物 体表面反射的光线。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为380 毫微米 到780毫微米之间光波,也叫可见光。
可见光谱具有三维特点:波长、强度、 纯度,这些特点引起我们对应的视觉 经验色调、明度、饱和度。
视敏度
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 节的能力。
视觉过程的生理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