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第十三课唐诗五首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 ) 薄.暮()崔颢.()燕.然()
征蓬.()xi( )倚落hui( ) 驱du( )
采wei( ) jing( )门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徙倚
..落日圆(长江)
..欲何依(徘徊) B.长河
C.江人大荒
..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流(辽远无际的原野) D.晴川历历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东皋薄.暮望
A.接近
B.厚度小的
C.轻视
(2)仍怜.故乡水
A.可怜
B.喜爱 C .欣赏
(3)水面初.平云脚低
A.原来的
B.刚刚
C.当初
5.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
(2)黄鹤楼上,崔颢高歌“, ”,写登楼所见,真实感人。

(3)苏东坡曾经盛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冲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
6.请根据下面诗句中的景物,猜猜所描写的季节。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2)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内精读•阅读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一)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昔人
..已乘黄鹤去:
(2)白云千载空悠悠
..:
(3)晴川历历
..汉阳树:
(4)日暮乡关
..何处是:
8.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9.我国江南有三大名楼,分别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课后阅读《黄鹤楼》《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将你喜欢的诗句摘抄在下面。

10.下面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发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 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寄寓了诗人凄苦思乡的孤独空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使.至塞上:
(2)单车
..欲问边:
(3)征蓬
..出汉塞:
(4)萧关逢侯骑
..:
12.“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一句,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修辞手法加以分析。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
A.首联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领联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D.本诗描绘塞外风光,,反映了边塞生活,流露出诗人对都护户的赞叹,也写出自己孤寂的心情。

(三)野望
王绩
东奉薄苏望、後侍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藏。

14.诗何“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5.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领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17.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拓展延伸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下列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19. [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

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个)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
1.gāo bόhao yān péng 徙晖犊薇荆
2. B
3.C
4. (1)A (2)B (3)B
5.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 (1)春天(2)冬天(3)夏天(4)秋天
7.(1)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2)飘飘荡荡的样子(3)分明的样子(4)故乡
8.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画外余音,写出了一个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

9.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C 11.(1)出使(2)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形容远行之人(4)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12. 诗人借景抒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伤感与激愤。

13.D 14.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15. 举目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享此刻的心情,怅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16、B 17、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18、D
19、(示例)(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表达了成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宣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成边将土的思乡愁苦之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成边将土的思乡愁苦之情。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难言苦闷之情。

“单归”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