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汾旅游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

临汾旅游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

临汾旅游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西濒陕西省宜川县,吉县黄河游览区
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

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

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
的第二大瀑布。

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
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
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

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
是罕见。

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
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
宜川县之间,在山西吉县城西南25公里黄河之中。

壶口瀑布景区面
积约100平方公里,为山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
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
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


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

春秋季吉县黄河游览区
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

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可谓
真实写照。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
米宽收缩为50余米,《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
一壶然。

”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

吉县黄河游览区
吉县黄河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吉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游览区这一带,又是研究中国古代文
化的宝库。

几千年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有
多少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留存在这里:楚汉争雄的广武战场“汉霸
二王城”,唐代有名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敖仓遗址、河阴
输场,还有记录着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大河村,有展示
黄河流域从仰韶文化过渡到龙山文化的历史过程的广武清台遗址,
有显示中国冶铁水平的汉代冶铁遗址,这里就象是黄河灿烂文化历
史的缩影。

黄河浏览区的一切景观都是人文的,它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胜地,或拥有大自然的赏赐而以奇山秀水见长,或以拥有高庙古墓为特点,它是一座给人以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浏览区,它的建设具有强烈的
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

挂甲山摩崖造像
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
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

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
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

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
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

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
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

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

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
遗构。

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

减柱造,前檐施大额
枋两层。

蔡家川森林公园
蔡家川森林公园位于吉县东北部,地处屯里镇境内,毗邻209和309国道交汇处,向东110公里与同蒲铁路相连,向西70公里即达
陕西宜川境内,与黄河壶口瀑布隔山相望,是去壶口瀑布的路经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境内年平均气温9℃,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暖温带大陆性
气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山青水秀,无污染,一年
四季碧水蓝天。

蔡家川森林公园分为闫家社、前店、熬子沟、秀家山4个景区,是体验黄土高原风情和晋西北农家田园生活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
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
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

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
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

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

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

岩画发
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这两方岩画虽因年深日久风
化严重,但赤铁矿的赭红色及所绘形象,尚能依稀可见。

柿子滩遗址是以典型细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其文化层的石制品虽然分为细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但与华北至西
伯利亚以及日本和北美的细石器并无多大的区别。

它具有中国西部
风格,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
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而且可以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作对比;
其次它还是具有可靠年代证据的典型细石器文化,成熟的细石器工
艺和技术是探索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珍贵资料。

人祖山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
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
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

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
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到公元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

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
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

这些说法
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下众多宝
贵文化遗产。

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
庙宇16座。

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此山林木丛郁,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


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

其主要景点有三处:一是在挂甲山脚下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开始至明朝正
统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区七组之多。

其刻工之精细、造形之优美,使游者赞叹不已,其中有一佛像,右手托腮,左膝微屈,两目微合,神态自若,运用了浮雕与线雕相
结合的、富于立体感的手法,实为精品之作。

其二是摩崖造像旁的
佛阁内端坐的一尊铁佛,高二米五,铸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
1175年)三月。

石窝宝镜
壶口至孟门近邻的山脉默然后退了许多,苍茫的天际幻化出峰峦的剪影。

龙槽两岸淡褐色的石板面上,显露出许多树叶、鸟虫等古
化石图案。

其间还夹杂着一个个储满清水,可把山川景色映照其间
的石窟,小者如杯,大者如瓮,或斜或直直伸石底,如同一面面形
态各异的镜子。

坤柔圣母庙
坤柔圣母庙在山西吉县城东北8公里谢悉村土垣上,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存坤柔圣母殿为元代遗构。

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
山式屋顶。

殿内减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间,柱头施大雀替,额枋
两层,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

下层设抹角梁,上层施栏额和
普柏坊,前后檐及两山由爬梁承托荷载,中心由斗拱挑承着垂莲柱,结成疏朗的藻井,结构之奇巧,为我国古代建筑中所少见。

孟门夜月
因阴历月半夜晚在孟门山观景而得名。

孟门山位于壶口下方
3000米处黄河水中,传说为大禹治水始发地,“孟”在古语中是第一、开头的意思,“孟门”即第一门。

山分大小两块,大者长586米,宽125米,小者长120米,宽25米,近看似山,远眺如舟,俯
瞰若门,每到农历十五前后夜晚,站在山上,向北可见山中明月分
为两排。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