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护道班设计说明全解

养护道班设计说明全解

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沙沟口养护道班新建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一、设计资料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改建工程1:1000地形图。

二、设计采用规范《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三、工程概述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起于云盖寺镇金钟村,过沙沟口、月河口,沿月河而上过三角潭,再沿甘岔河而上过胜利、杨泗至木王林场。

公路路线全长42公里,全线共设桥梁2204米/30座,隧道1269米/8座,采用设计速度为4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

该段原有道班房两处,金钟道班位于K23+400处金钟街道,杨泗道班位于K61+100处杨泗街道,以上两处道班房屋建筑年代较长、设施陈旧,基本不能使用,无法满足国道养护要求。

考虑到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养护的需求,固增加此处养护道班以保证该段公路能够安全有效的用营。

结合沿线构造物及地形情况,以及养护道班的功能要求,本次设计道班选址位于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K32+550~K32+700之间,主线道路南侧。

道班所处位置由原来的沙沟口河流经之地,现沙沟口河道改移至道路北侧,给道班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场区内南低北高,北侧最高点自然标高为520.4米,南侧最低点自然标高为507.63米。

场区内设计高程控制在515.1~515.4米,场区内填方高度平均7.5米,挖方高度4.5米。

场区内原有3处3层居民住宅将被拆迁。

四、设计范围及内容本次沙沟口养护道班设计内容为:养护工区综合楼、堆料棚及机械库、仓库及车库、泵房及餐厅、场区路面、进出口连接道路、场区环保绿化等设施设计。

五、设计原则养护道班的设立本着精简效能、优化统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参照各省市二级道路已建养护道班设计,同时能够适应今后有关高等级公路养护模式。

六、机构人员设置工区下设办公室、财务室、工程技术股、设备材料股、维修队五个部门。

共计45人,人员配备标准及数量详见下表。

养护工人定员表七、养护道班的职责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及养护管理职能,确定该养护道班职责定位如下:(1)、现阶段全力负责完成G345镇安金钟至木王林场段公路缺陷工程的修复和项目尾工完善工程;(2)、负责路段需采用专业设备实施的日常小修工作,如灌缝、护栏修整校正、坑槽修补;(3)、负责路段具有专业性较强的应急职能,如应对需采用专业设备大面积铲雪除冰、水毁坍方,防汛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处理;(4)、负责路段专业性较强的小型专项维修工程,如绿化工程、部分工程量较大的边坡维修工程、路面整治工程;(5)、负责路段从事专业性较强的隧道、桥梁小修工程;(6)、负责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八、养护道班办公、生产生活场地及功能规划现沙沟口养护道班在主线桩号K32+600附近,基本位于所管护路段的中部,养护道班设于此,便于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辐射,可成为该路的材料储备、机械设备、日常生产和应急抢修基地。

按照打造规范的工作基地、舒适的生活基地、和谐的文化基地的规范化所站建设标准的总体要求,将道班管理、生产、生活等场地功能重新规划如下:1、道班目前规划情况道班占地12.68亩,场地除建筑、绿化外全部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

道班东侧设置公共简易服务区方便过往车辆人员临时停车休息。

道班内设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

2、工区内办公、生产、生活区域功能规划为使养护道班内办公、生产、生活用房布局合理、设施适用、功能完善,需新建全部配套设施。

综合楼:道班内设置综合楼一座,综合楼总面积1393.84m2,分四层,其中第一、二层为办公场所;三、四层为职工生活场所。

各层建筑面积均为348.46m2。

职工餐厅及泵房:养护道班作为一个常驻点,配备人员45人,为方便职工就餐,设置了职工餐厅,总面积128.64 m2,其中厨房面积35.4 m2,餐厅面积42 m2,餐厅包间面积25.2 m2,水泵房面积21.24 m2。

仓库及车库:针对该段公路日益复杂的行车环境,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有控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道路受阻时尽快恢复交通,初步规划仓库及车库总面积约142.83m2,摆放各种应急抢险物资及车辆。

根据该路段养护工作的需要,该路段配备一批常用的设备,其中装载机1台,后八轮1辆,加长双排座2辆,皮卡2辆,洒水车1辆,两头忙1台。

为满足该路段的日常性养护要求,着眼于今后养护工件的发展,设置停车区和车库,作为车辆、设备、施工材料及工具的停放及储存。

为加强设备车辆用油的集中管理,同时也为应对时常出现的用油荒的紧张局面,工区内需储备一定数量的柴油,以保证车辆用油的正常供应,规划一个柴油存放点。

堆料棚及机械库:为保证日常养护车辆及临时物资的堆放,在场区南侧设置了钢桁架大棚,大棚建筑高度6.2m,建筑面积623.60m2。

锅楼房:为满足道班内生活热水供应和取暖,在场区最西侧设置锅楼房,建筑面积62.04 m2。

门卫室:为保证场区内安全,在主入口东侧设置门卫室一处,门卫室建筑面积23.96 m2。

自行车棚:为方便道班内养护工人车辆停放,在场区西侧设置自行车棚,建筑面积60.23 m2。

公共简易服务区:为满足过往车辆人员临时停车休息,在场区东侧设置简易服务区,规划面积1200 m2(包含停车区及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面积64.02 m2。

院内环境提升:为完善道班内的环境,给职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基地,设置一个篮球场地,种植各种苗木,增加路缘石,安装小围栏,使工区内环境条件进一步提升。

3、进出道班道路及场区内路基路面场区内全部采用水泥混泥土硬化,进出工区道路全长63米,主出入口道路宽度8.0米,次出入口道路宽度6.0米。

进出口道路与场区内路面结构一致。

路面结构如下:面层:24cm 普通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4.5 Mpa)基层:20cm 水泥稳定碎石(Rd≥3.0MPa)底基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Rd≥2.0MPa)总厚度:62 cm水泥混凝土面层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及外加剂等组成。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执行。

根据地形、地貌,路基土质、水文气象资料,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路基边坡坡率设置为:路堤:路堤边坡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采用1:1.5。

路堑:路堑边坡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采用1:1。

场区内路基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92%;当填土高度小于路面总厚度加30厘米时,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95%。

当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时,应将松土翻挖后再分层回填、夯实。

4、场区内路面排水场区内设置由北向南的坡度,坡率为0.5%,场区内埋设雨水管网,在南部墙外设置顶宽2米,底宽1米,深1.5米的M7.5浆砌片石梯形边沟,用于排除场区内的雨水和拦截南部山上的雨水,再由梯形排水沟汇入设计主线道路K32+694.400处1-1.5m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新建)内。

九、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项目位于镇安金钟至木王段改建公路K32+600左右,主线道路南侧。

场区内主要布置综合楼、泵房及餐厅、仓库及车库、堆料棚及机械库、自行车棚、简易服务区等。

(1)、平面设计场区建筑占地面积8450.20m2,总建筑面积2506.11m2,综合楼力求平面简洁流畅,一、二层主要为办公场所,面积为696.92 m2。

三、四层主要为职工休息场所,面积为696.92 m2。

宿舍设置了集中的公共盥洗室、卫生间以及淋浴间,为办公人员的生活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餐厅按二级餐厅标准设计,餐厅面积为128.64m2(包含水泵房面积)。

场区东侧设置了2间仓库,4间车库,建筑面积为142.83m2,场区正南侧设计了堆料棚及机械库,建筑面积为623.60m2。

在场区主入口东侧设置了门卫室,建筑面积为23.96m2。

在场区主入口西侧设置了能够停放20辆自行车的车棚,其面积为60.23m2。

在主线道路K32+550~K32+575南侧设置了一处简易服务区,其建筑面积为62.04m2。

为满足场区内冬季采暖,设置了锅炉房及其附属建筑,建筑面积62.04 m2,实际施工时由建设单位联系厂家确定具体位置及大小。

(2)、立面设计立面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综合楼、泵房及餐厅、门卫、仓库及车库建筑立面整体为中式,青砖灰墙,以打造庄重简洁的建筑风格。

堆料棚及机械库顶棚采用蓝色的单彩板。

2、建筑结构设计场区内综合楼、餐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堆料棚及机械库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其余建筑均采用砌体结构。

综合楼、餐厅采用独立基础,其余采用条形基础。

结构基础及上部结构均采用C30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钢筋采用φ—HPB235热轧钢筋和Φ—HRB335热轧钢筋,承重墙采用多孔砖,填充墙采用空心砌块。

(1)、设计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自然条件及抗震设防要求3、建筑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0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及技术经济指标(2)、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室内外给水系统设计;室内外排水系统设计;室内外雨水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3)、给水系统本工程生活及消防用水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接DN200给水管,在养护道班内部形成DN150供水环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