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年危机悄然而至,不知人生何去何从”

“中年危机悄然而至,不知人生何去何从”

中年危机悄然而至,不知人生何去何从”2017年,网上疯传“华为开始集中清理34 岁以上的人员,而针对IT 技术研发,则是清退40 岁以上的老员工”;2018年,网上先后传出京东、腾讯要裁撤掉10% 的中层干部,管理职级从副总经理、总经理、甚至有个别副总裁级;2019年,刚刚落幕不久的甲骨文中国研发团队的裁撤,据传此次甲骨文被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 岁左右,而从各大媒体和网友的评论中,无一不透漏着对中年危机的担忧。

无论曾经的你多么优秀,无论你是否愿意,放眼望去,仿佛满屏的“ 35 岁危机” 铺面而来,让诸如你我一样渐渐变老的中年人,似乎感受着全世界对于中年人的歧视与敌意,心有戚戚而不知所已。

20 多岁的时候,觉得好像35 岁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可是,眨眼间,连曾经咿咿呀呀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喊我“老爸”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孩子眼里,我早已经变老了,从“爸爸”变成了“老爸”。

我突然意识到中年危机在我毫无意识的时候,来了心里开始发慌,于是开始去网上翻帖子,看评论,去请教职场的老领导,去和长辈交流,慢慢的几年过去了,我心里没那么慌了。

中年危机是躲不过去的,到了中年,必然会接受市场的挑剔,看了、听了那么多的故事,我想说,度过中年危机,心态最重要。

心态是1,努力、学习、成长是0,没有了1,再多的0 也是无用2019 年3 月,凌晨1 点痛哭的杭州外卖小哥,引来4 万网友安慰,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容易;生活的压力就如一根绳子,崩的紧了,偶尔的一次发泄是松一下,还好。

可是一旦崩的紧的,心态彻底的崩溃,将是多么的可怕?2017 年,通信行业进入了寒冬,全球范围内通信企业开始了裁员自保。

中兴不可避免的也在裁员风波之中,N+1 的补偿,中兴为员工保留了最后的底线赔偿,可是谁也没有想到,42 岁的欧某,却在辞退风波中,从办公楼顶一跃而下,远离了深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

中年危机既然无可避免,那我们只能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才能在未来的生涯里安然度过。

可是心态怎么调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笔者想分享下这几年自己摸索过来的经验,也许从中能让步入中年的你心态更加平和。

未知才会放大恐惧,先了解真实的中年危机究竟会怎样一、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趋势及人口现状,决定了市场必然会逐步增加35 岁后的就业岗位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8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曾湘泉教授这么说到中国的人口总量问题:(来源于华夏基石e 洞察整理)中国从1970 年代开始施行计划生育,经过长期的计划生育,我国的人口方式发生了变化。

从2012 年开始,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都在下降,一年下降几百万,到2016年底大概下降了1796万。

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个现象:企业招人困难,主要是招青年人困难。

16 岁到2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06年到2020年,大概要从1亿2 千万下降到6 千万,下降一倍。

劳动力市场会随之发生很多变化,以前飞机服务人员招的是空姐,慢慢出现空嫂,以后会出现空妈,将来会出现空奶,这其实是中国人口的形势变化。

而从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来看,1949 年建国时期只有35 岁,1980 年是68 岁,到了2019 年,则已经增至77 岁。

预期寿命年龄的增长,必然带来职业寿命的增长,伴随着劳动力总量的下降,和中国的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提下,35 岁以后人员在市场上的就业空间增大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上升李海峥教授带领的由——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组成的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8 》:1985-2016 年间,全国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1.9岁上升到了35.9 岁。

其中城镇劳动力人口(包括学生)的平均年龄从32.3 岁上升到了35.2 岁,乡村从31.7 岁上升到了36.9 岁。

三、灵活用工模式的逐渐成熟,为35 岁后的人员提供了更多职业可能随着“互联网”工具的逐步发展,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快速,而共享经济理念的不断扩展,也促使了类似滴滴这种兼职平台的兴起。

在新经济时代下,传统的雇员式的用工模式在不断接受挑战,而灵活用工正在逐渐步入高速发展。

据CIETT 调查报告显示,欧美等成熟国家的灵活用工模式已经占到人力资源行业的30%-40% ,而中国目前仅仅只是9% 。

这种人力资源雇佣模式的变化,为职场人员提供了更多职业可能,尤其是35 岁后的一批职业人员,经验丰富但单价较高,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合作与用工,也更符合企业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平衡。

由兼职猫&HRoot 联合发布《2017 “灵活用工”生态白皮书》中也提到:目前“灵活用工” 生态规模已经逐渐形成,中国产业结构变革正带来用工方式根本性变化的结论。

“灵活用工” 的用工模式为企业带来更低的用工成本和更高的产能效率,未来十年将进入一个“爆发期”,这也将带来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近20 年的快速成长期。

随着市场环境的培养,企业在人力运用方面越来越精打细算,人力成本的把控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环。

多样化的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工作选择,朝九晚五不再是求职者的唯一选择。

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应对,才能从容面对也许你快到35 岁了,也许你已经过了35 岁,但无论何时,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做好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才能更从容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35 岁的年龄,往前倒推是1984 年出生的人,《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8 》也指出,1985-2016 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从6.1 年上升到10.0 年你看,35 岁后的你开始觉得焦虑其实是正常,是因为中国三十年来整体教育水平的进步,让你在和更高学历的年轻人比拼。

你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他们却有着更高的教育认知和学习精力,如果躺着过往的功劳簿里停步不前,则“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网上各类35 岁后如何学习的文章都有,笔者谈谈自己这几年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你如何慢慢建立平和而自信的心态;先保持自律,远离娱乐源,心里才会踏实在这个到处贩卖中年危机的时代,无论你是为了什么目的,长时间的沉迷于娱乐,在心理上就无法安定,尤其是看到周边的人在不断有所进步和收获,而自己的时间好像都花在了没有提升自我的事情上。

《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三千年前,朝歌之战后,周武王声名远播,西方蛮夷为讨好周武王,就进贡了一只獒犬,高大凶猛,善解人意,武王十分喜爱,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很担心武王因此会荒废了政事,写了《旅獒》进言,希望武王专心政事,不要“玩物丧志韩愈《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笔者在过往的几年里,卸掉了手游,刻意减少了看娱乐综艺的习惯,把时间花在了静心下来读读书从最开始一个月都读不完一本,到慢慢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类别也从历史典籍、经典文学作品,扩展到悬疑小说、家庭教育,科技发展、管理科学、经济知识、人力资源专业。

喜欢什么就读什么,浮躁的心开始沉静,读书让我的眼界开始拓宽,能思考更多种未来的可能性,让我从焦虑中挣脱出来,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船,突然有了船锚来固定飘荡的心。

接触更多机会,测试自己的极限,心怀最美好的期望,同时怀抱最坏的打算中年危机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对收入稳定性的不确定,我们时时刻刻担心一旦失去了这份固定的工资来源,又该怎么办?去接触更多的机会,尝试更多副业收入,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耗费了精力而探索失败笔者过往几年在工作之余,开始去接触更多创造副业收入的机会,去告诉自己一旦真的有失业的一天,又如何的去解决经济危机。

第一个尝试,笔者从理财着手,想着先给自己留条后路。

毕竟这些年也从没学过理财知识,除了存银行什么都不懂。

为了避免亏损的风险,笔者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抱着学习理财知识的态度去尝试和实践各类理财知识和理财工具,P2P,股市,基金,比特币⋯⋯各种尝试下来,笔者发现自己没这个天分,也没这个财力和精力,唯一的收获就是多懂了些基础的理财知识,还顺带逼着自己每月存个1000-2000 元的基金定投,原本也打算存个五年十年的,权当养老基金。

不经意间几年过去了,倒是存了一笔储蓄,也算是小有成就。

毕竟,不存着,这几年可能也不知道花到哪儿去了。

第二个尝试,笔者开始从专业的角度去找兼职,简历顾问,职业生涯规划师都是这时候尝试的,毕竟也算是做了这么多年,好歹也算是混到了中高层。

经过短期的兼职培训,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自己在专业上还是有所沉淀的,虽然兼职收入不是很高,但是至少发现真的失业了,还是有希望靠着这类专业兼职保持基本生活水平的。

专业工作的兼职,让笔者心理又稍稍安定了一些,而且由于专业上得到的外部肯定,笔者在专业上可谓是又有了进一步钻研的热情和动力,不仅在工作之余考了专业证书,还开始重新读起了很多年没再碰过的专业大部头,重新温习专业知识。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专业上的进步在外部收入不多,倒是让笔者在公司获得了更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也算是额外的惊喜了。

第三个尝试,就是现在开始在头条上练习写作。

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笔者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放弃了原有的兼职。

但合适的副业机会你愿意尝试总会发现的,头条是无意间发现的机会,为了倒逼着自己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笔者开始尝试着写作,去写自己对职场的理解,也慢慢去总结和复盘在专业上的沉淀。

头条不知道能否成为另一个副业收入的来源,但是这一周的写作,已经开始倒逼着我去看更多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对于我来讲,已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在笔者不断的尝试过程中,需要自律和动力,来度过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的疲惫与孤独兼职简历顾问的时候,都是集中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时间,远程交流和指导修改;考专业证书的时候,经常是在出差的飞机/ 火车上,见缝插针地看书和做着习题集;现在写作的时候,也同样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构思框架,再在加班回家后写作,编辑。

一直相信一句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是一定不会得到回报心怀最美好的期望,同时怀抱最坏的打算,才会让自己更加心安,不后悔曾度过的岁月35 岁中年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失衡,恐惧害怕,丧失了一颗进取奋斗之心。

所以,中年危机来临的时候,深呼吸,调整心态,竭尽全力去尝试外部的一切可能,“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