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14分)
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传统观点有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 形象性 、 主体性 、 审美性 等基本特征。
3、关于艺术的起源尽管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但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 人类的实践活动 。
4、通过对艺术起源学说的学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 审美 、以 巫术 为中介,以 劳动 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5、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包括 艺术创作 、 艺术作品 、 艺术欣赏 。
6、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 审美意识 ,凝聚和物化了人对 自然 、 社会 的审美关系。
7、概括地讲,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游戏说”:指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2、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4、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简答(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说”?
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五种,第六种说法便是“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产生是人类的需要和满足。
我的理解是,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简要阐述艺术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
综合艺术首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个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个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3、简要阐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性特征。
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特殊性。
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此外,渊源于西方的话剧同植根于中国的戏曲,作为银幕艺术的电影和作为荧屏艺术的电视,它们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区别。
虽然都是综合性舞台艺术,话剧注重再现生活,因此,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妆、服装、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上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因此,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背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表现。
4、简述艺术与文化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5、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如何?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式,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论述分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为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国画颜料,墨,宣纸或绢帛。
国画又因墨色的单独使用作画或和颜色结合一起作画的不同,又有水墨画和彩墨画的不同的两个名称。
又由于讲究毛笔作画时的诸多笔法技巧和墨的“墨分五色”。
使得“笔墨”二字几乎成为中国画技法和欣赏性的总称和主要术语。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西洋画原理的制约,多采用散点透视,从而表现中国画的视野开阔构图灵活画面景物可以随意安置的特点。
其中主要的又有全景式,分段式和分层式三种空间形式。
全景式如《清明上河图》,分段式如《韩熙载夜宴图》,分层式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 形帛画”。
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民族审美意趣。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内在特质是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精神。
相对于重视客观对象逼真再现的西方绘画,中国画更加重视对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主观情怀。
非常强调作品的“立意”和“传神”,就是面对无生命山水云石和无意识的花鸟鱼虫画家也可以赋予他们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和灵动的气韵情致。
正所谓:“一草一木岂无情乎”。
2、举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绘画作品,并试着阐述其绘画艺术的特色、风格和精神内涵。
提示:选择的绘画作品具有代表性,可结合画面的风格流派、艺术家的时代背景及画面自身所传达的精神意境阐述。
鼓励研究性、创造性答题。
要求:抓住特点,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作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闻名世界的高24.8厘米,长528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社会生活景象,通过虹桥上下两个画面冲突,形成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避免了平铺直叙,也发掘和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把平凡的生活变成动人的艺术。
《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艺术杰作,在艺术技巧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全画从城效到街市,从桥上到桥下,画面虽复杂,但中心环节突出,情节连绵不断,有移步易景的清新境界,却无割裂松散的形迹,显示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提炼素材的高度艺术才能,以及在章法和透视处理上,不受固定视点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艺,尤其在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方面,达到了神形兼备生动准确的艺术效果,同时此画拥有张著,杨准等20多人的提诗和跋,以及累累十多枚鉴藏印,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