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安全基础知识1. C2. D3. D4. C5. C6. C7. B8. D9. A10.B11.B12.B13.A14.A15.A16.A17.A二.问答题1什么叫机械,其组成结构有哪几部分?个起到什么作用?机械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实现一定功能的装置。
(1)动机部分:其功能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如内燃机和电动机分别将热能和电能变换为机械能)。
原动部分是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2)工作部分(或执行部分):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号,如发电机把机械能变换成为电能,轧钢机变换物料的外形,等等。
(3)传动部分:其功能是把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和动力参数转变为工作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和动力参数。
2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安全的自发认识阶段2.安全的局部认识阶段3.系统安全的认识阶段4.安全系统的认识阶段3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足够的抗破坏能力、良好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2.不得产生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3.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4.履行安全人机学的要求5.维修的安全4如何选择适当的机械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风险?通过设计减小风险,是指在机器的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与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也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操作机械化或自动化,以及实行在危险区之外的调整、维修等措施。
总之,通过采用使机器达到本质安全的措施,来减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从而降低人们面临危险的概率;通过机器的设计和制造,把实现机器的预定功能与实现机器使用安全的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机械本质安全的目的。
5.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有哪些?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①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
②安全距离的原则。
③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
④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2)限制机械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①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
②重新启动的原则。
③零部件的可靠性。
④定向失效模式。
⑤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
⑥自动监控。
⑦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
⑧有关手动控制的原则。
⑨特定操作的控制模式。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7)预防电的危险。
6.动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2.提高动机械的安全可靠性3.预防人身伤害的防护装置或设施7.机械伤害的类型有哪些机械状态: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
正常工作状态:机械运动要素有可能造成伤害。
非正常工作状态: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
非工作状态:机械停止运转的静止状态(碰撞、滑移、倾覆、结构坍塌)。
机械行业包括机械伤害、非机械危害。
主要危险和危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等14种。
8.机械伤害预防的对策有哪些?1.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1.2)缺乏安全装置。
1.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1.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1.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1.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1.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第二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1. B2. B3. B4. C5. D6. D7. A8. B9. A10.B11.B12.A13.C14 C二简答1.严重性、抽象性、广泛性、综合性。
2.1.直接接触触电2.间接接触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4.剩余电荷触电5.感应电压触电6.静电触电3.原因1、电气设备设计、造型及安装施工不合理2、运行维修不及时3、违反安全工作规程4、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规律:1、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2、季节性明显3、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4、青年、中年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5、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6、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7、电气连接部分触电事故多8、误操作事故多4.预防触电措施1直接触电1)绝缘: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2)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3)间距: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间接触电1)保护接地(IT系统)2)TT系统3)TN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
5急救①触电者所受伤害不太严重如触电者神智清醒,只是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此时应使触电者静卧休息,不要走动,同时应严密观察。
如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呼吸或心跳很不规律甚至接近停止时,应赶快进行抢救,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
②触电者的伤害情况较严重触电者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脏跳动停止,则应立即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救治。
③触电者伤害很严重触电者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这时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进行救治。
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尽可能坚持抢救4小时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一直抢救到确诊死亡时为止;如需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也不能中断急救措施6雷电种类种类:直击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球雷危害:电破坏热破坏机械破坏电破坏:数十万乃至百万伏高电压可能会毁坏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引起短路,甚至导致大规模停电。
热破坏: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发出大量热量,引起绝缘材料燃烧和金属熔化。
烧断电线,引起火灾。
机械破坏: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被击物缝隙中的空气急剧膨胀,缝隙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同性电荷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的电磁斥力也有很大破坏作用。
雷击时的气浪也有一定破坏作用。
7.防止静电的措施有哪些?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2.工艺控制3.接地4.增湿5.抗静电添加剂6.静电中和器7.加强静电安全管理8.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危害:1.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2.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4.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6.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防治:1.防护服2.防辐射屏3.注意时间和距离4.茶叶9.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及扑救措施有哪些?过热: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发热、散热不良。
电火花和电弧10.电气装置的安全要点有哪些?1.变配电站位置2.建筑结构3.间距、屏护和隔离4.通道5.通风6.封堵7.标志8.连锁装置9.电气设备正常运行10.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11.技术资料12.管理制度第三章通用机械安全生产技术1. D2. C3. A4. C5. A6. A7. B8. A9. D10.A11.A12.C13.A14.C15.A16.B17.D18.A19.D20.D21.D22.A23.B24.A25.C26.ABD27.B28.A29.D30. B1.金属切削机床操作要点一、工作前认真作到:1、仔细阅读交接班记录,了解上一班机床的运转情况和存在问题。
2、检查机床、工作台、导轨以及各主要滑动面,如有障碍物、工具、铁屑、杂质等,必须清理、擦拭干净、上油。
3、检查工作台,导轨及主要滑动面有无新的拉、研、碰伤,如有应通知班组长或设备员一起查看,并作好记录。
4、检查安全防护、制动(止动)、限位和换向等装置应齐全完好。
5、检查机械、液压、气动等操作手柄、伐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的位置上。
6、检查各刀架应处于非工作位置。
7、检查电器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电气接地良好。
8、检查润滑系统储油部位的油量应符合规定,封闭良好。
油标、油窗、油杯、油嘴、油线、油毡、油管和分油器等应齐全完好,安装正确。
按润滑指示图表规定作人工加油或机动(手位)泵打油,查看油窗是否来油。
9、停车一个班以上的机床,应按说明书规定及液体静压装置使用规定的开车程序和要求作空运转试车3~5分钟。
检查:①操纵手柄、伐门、开关等是否灵活、准确、可靠。
②安全防护、制动(止动)、联锁、夹紧机构等装置是否起作用。
③校对机构运动是否有足够行程,调正并固定限位、定程挡铁和换向碰块等。
④由机动泵或手拉泵润滑部位是否有油,润滑是否良好。
⑤机械、液压、静压、气动、靠模、仿形等装置的动作、工作循环、温升、声音等是否正常。
压力(液压、气压)是否符合规定。
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开始工作。
凡连班交接班的设备,交接班人应一起按上述(9条)规定进行检查,待交接班清楚后,交班人方可离去。
凡隔班接班的设备,如发现上一班有严重违犯操作规程现象,必须通知班组长或设备员一起查看,并作好记录,否则按本班违犯操作规程处理。
在设备检修或调整之后,也必须按上述(9条)规定详细检查设备,认为一切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二、工作中认真作到:1、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因事离开机床时要停车,关闭电源、气源。
2、按工艺规定进行加工。
不准任意加大进刀量、磨削量和切(磨)削速度。
不准超规范、超负荷、超重量使用机床。
不准精机粗用和大机小用。
3、刀具、工件应装夹正确、紧固牢靠。
装卸时不得碰伤机床。
找正刀具、工件不准重锤敲打。
不准用加长搬手柄增加力矩的方法紧固刀具、工件。
4、不准在机床主轴锥孔、尾座套筒锥孔及其他工具安装孔内、安装与其锥度或孔径不符、表面有刻痕和不清洁的顶针、刀具、刀套等。
5、传动及进给机构的机械变速、刀具与工件的装夹、调正以及工件的工序间的人工测量等均应在切削、磨削终止,刀具、磨具退离工件后停车进行。
6、应保持刀具、磨具的锋利,如变钝或崩裂应及时磨锋或更换。
7、切削、磨削中,刀具、磨具未离开工件,不准停车。
8、不准擅自拆卸机床上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床不准工作。
9、液压系统除节流伐外其他液压伐不准私自调整。
10、机床上特别是导轨面和工作台面,不准直接放置工具,工件及其他杂物。
11、经常清除机床上的铁屑、油污,保持导轨面、滑动面、转动面、定位基准面和工作台面清洁。
12、密切注意机床运转情况,润滑情况,如发现动作失灵、震动、发热、爬行、噪音、异味、碰伤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13、机床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按总停按钮,保持事故现场,报告有关部门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