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归类整理

古诗词归类整理

关于季节的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绝句(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本诗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创造出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突出表现出了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在明丽纷繁的画面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乃:就。

潜:暗暗地,悄悄地。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颂与怀恋之情。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借清明时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再现了美丽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景物。

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jī)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

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

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人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张十八员外: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酥油,即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诗中形容春雨的珍贵和滑润。

烟柳:柳绿如烟。

本诗赞美了京城长安的早春景色。

渔歌子唐张志和系啊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展现出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词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瑟瑟:碧绿色。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在本诗中作者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诗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的山林秋色图,赞美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诗通过写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展示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透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曲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以秋日萧瑟迟暮之景与明艳清新之景做对比,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表现了诗人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平明:清晨天刚亮。

孤:独自,孤单一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浥:湿润,沾湿。

更尽:再喝完。

前两句描写了送别时清新明朗的图景。

后两句饱含依依惜别之情,更有对有人的体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帆影已逝,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作者怅别之情溢于言表。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早晨。

净慈寺:杭州西湖南的一座名寺。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

别样:格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用桃花潭水作比,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所体现的惆怅与不舍,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关于思念的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停船。

泊,停泊。

一水:一条河。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诗抒发了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何当:何时能够。

此诗是作者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诗通过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描写,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儿童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人叙述了一个小娃娃采莲的事,刻画了一个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本诗描绘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表现了儿童的认真与天真,童趣盎然。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树阴凉儿。

本诗描绘了牧童归途中想要捕蝉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的形象。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