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
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

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
运动人体科学 162 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
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
球类与游戏 126 7
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
民族传统体育 72 4
2. 一般必修课程
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
体育统计学 54 3
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216 12
艺术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 216 12
副项提高课(10门)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田径 54 3
篮球 54 3
软式排球 54 3
足球 54 3
体操 54 3
武术 54 3
艺术体操(Ⅱ) 54 3
地域性运动项目(Ⅱ) 54 3
健美操 54 3
舞蹈 54 3
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 54 3 (2)体育教学训练方向(19门)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运动生理学 32 2 运动心理学 32 2
体育绘图 32 2
学校体育思想史 32 2
运动竞赛学 32 2
体育游戏 32 2
人体遗传学基础 16 1
运动选材学 32 2
运动训练学(Ⅱ) 32 2
体育教育学 32 2
体育场地与设施 16 1
运动生物力学 32 2
运动生物化学 32 2
体育文献检索 16 1
体育教学设计 32 2
体育学习原理 16 1
体育哲学 16 1
比较体育 32 2 (3)社会体育方向(17门)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休闲体育 32 2 传统健身理论与方法 32 2 健身锻炼方法与评定 32 2 运动环境与健康 16 1 社区体育指导 32 2 体育管理学 32 2 体育营销学 32 2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16 1 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 32 2 体育经济学 32 2 体育公关学 32 2 体育法学 32 2 体育国际公共关系 32 2 体育伦理学 32 2 体育广告 16 1 体育新闻 16 1 (4)体育保健康复方向(15门)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 32 2 体育保健学 32 2 学校卫生学 32 2 健康教育学 32 2 运动免疫学 16 1 运动创伤学 32 2 运动营养学 32 2 体育康复学 32 2 康复心理学 32 2 残障体育 32 2 保健推拿 32 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16 1 心理健康与咨询 16 1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32 2 大学生心理卫生 32 2 (5)民族传统体育方向(4门,各校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32 2 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技术 32 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规程 16 1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 32 2 2. 任意选修课
学生选修此类课程应不少于350学时,22学分。

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跨专业任意选修课,建议开设的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如下:
(1)学科选修(25门)
民间传统体育,体育法规与管理,体育人才学,体育摄影,体育市场营销,康乐设施经营与管理,现代商业体育,体育竞赛裁判,运动损伤与预防,推拿学,护理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练员实践,学校体育卫生,体育科学文献选读,专业外语,学校体育器材制作与维修,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体育美学,体育欣赏,应用写作,运动禁药,团体操创编理论与实践,体育舞蹈与音乐,体育学术讲座。

(2)术科选修(29门)
健美运动,地掷球,气排球,沙滩排球,橄榄球,保龄球,棒(垒)球,门球,毽球,手球,桌球,台球,医疗体操,太极拳,防身术,保健气功,拳击,散打,摔跤,跆拳道,击剑,轮滑,定向运动,技巧,举重,滑冰,登山,露营,野外生存。

(三)实践性环节: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践(10~12周,见习1~2周、实习8~10周)、毕业论文、学术活动、就业指导、毕业教育。

教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