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与社会发展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17:34来源:《求是》期号:2005.9作者:顾伯平经济文化一体化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日益凸显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和文化的巨大力量,牢固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一、文化力量作为精神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整体力量无一不是文化力量与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不同的是,作为物质力量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的,而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力量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之中,一起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
文化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
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都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显示,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力量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的建立的先导或前导作用十分明显。
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无形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为旗帜、为灯塔,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激励人们努力寻求和开辟实现新制度、新体制的办法和途径,进而建立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并逐步将新的制度、新的体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制度化、规范化。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于封建制度在华夏大地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及其随后的新教改革运动之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的推行,新文化运动之于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之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无一不体现着文化力量的强大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制度战胜一种旧的制度、一种新的体制代替一种旧的体制,文化力量都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文化力量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
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就是社会常态。
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素质和精神物质需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常态中的社会仍然会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矛盾,而且还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欲望和理智的差距或矛盾。
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妥善解决,这个社会的常态就会被打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人们解决这些矛盾常常采取多种手段,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化解这些矛盾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比如,在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必须依靠法律也必须依靠正确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培植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明观。
在调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时,既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也必须依靠社会理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以保证社会的安宁。
在调控主体需求欲望与理智方面的矛盾时,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灌输,使个人欲望与现实可能有机结合起来,把过高的欲望引向正常的、对他人、对社会有利方面。
这是因为,理想、道德、礼俗、情操、学识等文化因素,包含着社会主体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
所以,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的作用。
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治理与健康、有序、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文化力量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
文化虽然说是属于精神范畴,但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文化载体,超越时空和个别人的心理,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使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心”、一样的“情”,为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也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标尺,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从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看,国内各民族虽迭经战乱离散,却仍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形成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的高度统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共同的文化传统、国家统一的理念已深深融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人们的普遍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今天,中华民族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除了要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以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归属感。
文化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
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特别是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已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已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与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合则两存,分则双亡”的有机整体。
文化力量对经济力量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物的谋生行为有了本质的区别。
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
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
因此,当今有作为的企业家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远见的政治家无不重视自己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可以说,一个有生机的企业,一个竞争力极强的企业,必定是企业文化通感力很强的企业;一个健康的民族,一个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必定是文化通感力非常强大的民族。
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
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一旦结合,其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就会得到极大的拓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财富的能力与数量就会成几何级数增加。
经济活动因文化因素的加入,其最终结果——经济产品就会存在文化含量。
而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素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
现在,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无一不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体现着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二、文化力量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文化力量不仅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且还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力量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也存在文化与经济不对称发展的特殊情况。
然而,一般而言,一定的社会文化总是能够大体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伴相生。
古希腊、古埃及、中国的汉唐盛世,不仅有经济上的强盛,其文化也具有极强的辐射力、渗透力,因而远播世界,深刻地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当今世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超强的经济、科技实力,向外输出其文化,从音乐到媒体,从电影到快餐,从语言到体育,它的文化裹挟着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无孔不入地对外扩张,渗透到“地球村”的各个角落,其咄咄逼人的态势对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构成极大的威胁。
而文化的弱势则与经济的弱势相依存。
现代化研究专家指出,不发达和落后不仅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任何社会,只有当它的国民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发生了转变,并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和平衡的心理,它所引进的先进的制度、技术、管理方法和体制,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这个社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现代社会。
否则,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制度和观念,即使经济起飞,也不会有自我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既然文化力量的强弱反映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能不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都不能不倾注最大的热情增强文化力量,都不能不坚决避免、防止和及时纠正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状况。
第二,文化力量反映一个社会政治的发展水平。
文化与政治同属上层建筑,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作用。
文化力量反映社会政治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力量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状况。
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选择、政治结构的建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无不带有这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心理、风尚、习俗等痕迹。
一个社会的治与乱,也总是首先通过文化来显示。
其二,文化力量反映政治家的社会管理能力。
政治家的政治判断能力、政治感召能力、政治驾驭能力等,无不与他们的政治心理、政治道德、政治信仰、政治思想以及政治智慧、政治信息、政治舆论相关联。
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大都学养深厚,不仅博古通今,而且最善于利用文化力量整合社会,凝聚人心,达成共识,从而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种矛盾,使其高超的政治能力与水平得到充分体现。
其三,文化力量还能反映出国家公民的政治觉悟。
从根本上说,国家公民的政治觉悟、政治意识取决于其政治经验和文化水平。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实现政治的文明相当困难。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在致力建设政治文明的同时,都不能不注重文化建设,都不能不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第三,文化力量显示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指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和外交实力,又指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是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实力的总和。
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其一,文化以其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显示综合国力。
这种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教育的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军事发展的贡献率,教育的普及率,科技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人均寿命以及道义的力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程度等。
其二,文化以其特殊财富的身份显示综合国力。
一个社会的财富大致可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类型。
文化力量不仅以其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形式充实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还以其巨大的精神财富增进社会财富,成为衡量和测评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其三,文化力量还以其影响力、辐射力显示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力的大小,文化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进国家的文化往往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传播、渗透到其他国家。
因此,我们在致力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不能不注重文化力量的发展,不能不把文化力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体系来对待。
三、增强文化力量的办法与途径仅仅知道文化力量的这些作用与功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探寻增强文化力量的办法与途径。
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当今世界,如何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铸造更为强大的文化力量,无疑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