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房地产开发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方案确定阶段存在的问题项目方案的确定,作为开发商还是能够足够重
视的,但开发商往往没有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运作,使得这个阶段的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拿到项目后,为了尽快实现效益,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匆忙确定方案,仅就目前市场什么赚钱,就开发什么,由于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在同类开发产品中,没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始终滞后于别人。

另外,由于决策层缺乏市场调研的支柱,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吴小琴西安天地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10015摘要文章从房地产开发中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问题;对策往往在方案决策阶段可能会出现失误,增大了企业的风险。

因此开发商在项目方案确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

其次,缺乏品牌、精品意识。

由于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一些开发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方案确定阶段,考虑过多的是如何从这个项目上多赚钱,而忽视产品的精品意识,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在方案确定阶段必须具备“精品意识、品牌形象”的战略眼光。

这本身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否则,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将无法生存。

此外,没有较为全面和实际的投资估算报告。

开发商取得一个新项目后,往往只是做项目概算报告,而一旦项目的方案、功能等确定后,并没有针对确定后的方案做投资估算报告,只有项目工程招标造价资料。

由于工程造价只是项目投资的一部分,如果项目开工前没有一个全面和较为实际的投资估算,项目实施过程将无法准确地进行投资控制。

常常一个项目全部竣工后,投资额大大超过计划投资额。

2、施工图设计管理方面现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图纸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很少,甚至是一片空白。

绝大多数开发商可能认为,方案、功能确定后交设计单位设计,具体事情那是设计院的事,房地产开发公司对这些专业设计的管理能力弱,加上多数设计人员无成本概念、无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图纸错误多、欠缺细部设计图纸。

开发商只注重施工现场的成本、质量控制,而忽视设计阶段的成本、质量控制。

首先没有具有详细和明确要求的设计委托书。

一些企业为了尽快拿到图纸,在功能和要求还不确切的情况下,就要求设计院设计图纸,这样
一来,必然造成设计出来的图纸在功能和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要求修改,不仅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而且影响工期;其次,目前设计院设计出来的图纸是否进行投资控制,无法考证,行业方面也缺乏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尚无一种有效的办法加以控制。

3、合同管理方面目前仍有相当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法制观念薄弱,合同意识不强,更谈不上合同管理。

国内企业签订的合同,几乎都有“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的条款,但如果合同签订不完善,一旦协商不好,往往造成相互扯皮。

目前合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不少项目鉴定的合同十分简单,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更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文本要求,合同签订不严谨,存在漏洞,给对方提供了索赔依据。

例如,日本大成公司承揽的鲁布革水电站土方工程,因中方合同条款文字疏忽,仅一字之差,使对方索赔获得成功,工程费用约增加10%。

二是签约双方都不认真执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打折扣。

没有严格按合同进行工期、投资控制管理,合同履行率低。

如果一方没有严格执行合同,通常会发生工程索赔、工期加长、投资加大等情况,给企业加大成本。

三是合同产生纠纷时,大多数采用行政手段解决,不采取法治形式解决。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以上种种建设中的弊端强烈呼唤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谁拥有了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知识,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开发建设中,谁就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并能在房地产业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以下主要谈一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对策往往在方案决策阶段可能会出现失误,增大了企业的风险。

因此开发商在项目方案确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

其次,缺乏品牌、精品意识。

由于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一些开发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方案确定阶段,考虑过多的是如何从这个项目上多赚钱,而忽视产品的精品意识,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在方案确定阶段必须具备“精品意识、品牌形象”的战略眼光。

这本身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否则,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将无法生存。

此外,没有较为全面和实际的投资估算报告。

开发商取得一个新项目后,往往只是做项目概算报告,而一旦项目的方案、功能等确定后,并没有针对确定后的方案做投资估算报告,只有项目工程招标造价资料。

由于工程造价只是项目投资的一部分,如果项目开工前没有一个全面和较为实际的投资估算,项目实施过程将无法准确地进行投资控制。

常常一个项目全部竣工后,投资额大大超过计划投资额。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宏观调控模式,在操作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使调控效果见效甚微,影响了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本文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的概念及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特点,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经济学政府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现代西方经济学按照分析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其中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范围,它分析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有关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因而它也称为总量分析或总体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针对宏观调控的概念,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宏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的行为;第二,宏观调控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经济、法律的和行政的三个方面;第三,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作用的对象是市场整体,一般不涉及对市场主体微观经济行为的直接规制;第四,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有过三次引人瞩目的宏观调控。

第一次宏观调控始于1993年,主要是针对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问题,目的是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下,应该说第一次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内需不足,因此从1998年开始,中央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主基调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将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并配套实施了货币化分房政策。

通过第二次调控,中国房地产得到迅速发展,在世纪之交,房地产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房地产开发建设保持较大规模,销售量迅速上升,居民住房得到有效改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调控政策本身存在不足通过以上对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梳理,发现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多元化,且各目标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兼顾。

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一是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二是控制房价涨幅,这两大目标及其实施手段之间是不兼容的。

在调控手段的运用上,存在不足。

一方面,调控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互补性手段的综合运用。

例如2005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明显看出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行政手段,无论是七部委的《意见》还是“新老国八条”都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转达的行政管理指令。

另一方面,调控手段缺乏弹性与细分。

如在通过提高房屋贷款利率抑制投机时,没有对不同收入的购房群体加以区分,投机商可以通过提高炒卖价转嫁融资成本,而普通消费者却因为贷款利率的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