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读书札记

《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读书札记

《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读书札记6月4日今天读了《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访谈》第三讲,“小说的解读与教学”部分,受启发很大,分享:
1、语文课程的目标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而一个具体文本要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哪些内容,是根据文本特质决定的。

所以我们要关注文本本身无可替代的特殊性。

就是那些看起来矛盾、不合情理的部分进行观察。

往往是理解文本的切入口。

教师要先领会深入,才能引领学生领会深入。

要实现整体把握,离不开到位的局部分析。

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把所有的细节全盘纳入,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哪里重要哪里不重要。

(整合)
2、观察文本特制的方法:观察文本的语言,观察文本的结构,观察文本不合常规的部分。

3、古人讲大智若愚,语文学习也涉及人生智慧。

4、文本的教学价值,不在小说文体上,不在三要素上。

三要素是小说构成要素共性的表述,不能揭示具体文本的文本特质。

一本小说的艺术质量高不高,并不取决于是否具备“三要素”。

而要关注文本特质。

不关注文本特质,一种文体只需要教一篇就够了。

并且难以解释各篇小说的艺术个性。

5、节选小说文本的教学,把它当成完整的小说文本来教是有问题的。

6、小说必须靠现象和事实说话,最忌讳的就是卒章显志。

7、鲁迅喜欢以集体群像作为主人公,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利于表现国民性。

8、小说以叙述为手法,以形象为载体。

有些小说是以刻画典型形象为主要目标,有些小说是以表现某种社会景象为主要目标。

传统小说多半人物定型化,脸谱化。

9、文学艺术要表现真理往往就要“扭曲”事实,文学的虚构正表现了人类超越现实的努力,激发人们的想象热情。

小说是虚构的,在小说中,人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

理解小说的人物,关键是理解人物承载的观念意义。

通过分析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10、叙述是要呈现人类在时间进程中的历时性经验,描写是呈现人类的空间经验,议论是表现人类的思想,说明是展现人类的知识,抒情是抒发人类的感情。

11、解读小说,看情节不如看叙述。

关注叙述者、叙述试点和叙述结构、叙述时间、描写的介入。

分析情节就是要关注情节中的细节,叙述中的描写。

描写就是集中力量展现那些有助于呈现核心经验的部分。

详写,就是时间的延迟和停留。

12、如果一个文本的主题丰富,应该整合,而不要割
裂。

13、小说的核心主要是传递人生经验、人生体验,让读者感受到某种特定的人生体验。

小说所写的和我们的生活有区别,这才使得它具有阅读的价值。

小说是对人的行为模式和生存情况的表现,小说要包含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受,小说教人向善,启示我们去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