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与健康
•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 ①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②局部刺激性,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 草等粉尘; • ③变态反应性,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 锌烟等粉尘; • ④光感应性,如沥青粉尘; • ⑤感染性,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 时附有病原菌; • ⑥致癌性,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 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⑦尘肺,如硅尘、硅酸盐尘。
• 2.安全卫生监察
• •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职业安全卫生监管职能分散,有安全生产 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质量与技 术监督部门等; • (2)政府监督权威性不足,因法律、法规不完 善,监管权限与手段有限,监察处理、处罚也难以 实现; • (3)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不力,长期以来职 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型企 业,但非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却给监管带来难度; • (4)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力量相对薄弱,同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监察力量相差悬殊,而且监察 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
• 3.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 • (1)范围较窄,现有职业病患者中90%未 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责任; • (2)基金调剂不足,一般在市县一级建立 基金,保障能力有限; • (3)制度不规范,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险法, 纠纷较多。
• 4.技术保障
• • • 安全科研和技术落后主要原因是: (1)安全科研机构人员的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 不够,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严重不足; (2)一些影响我国重、特大事故的本质安全技 术基础工作薄弱,造成重大事故隐患的关键技术长 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安全科技的推广未形成产业化系统与机制, 劳动力便宜,企业不愿意在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上 投入; (4)企业安全生产准入门槛低; (5)中介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6)事故统计与报告仍不充分等。
• 一、职 业 病 和职业病危害因素 • 1.职 业 病 • “企业、事业 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在职业 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职业 病 目录,共有10类115种 。
• 2.职业 病 危害因素 • 职 业 病 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 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健康的因 素。
四、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病损
• 1.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2)工作组织中的有害因素 3)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2.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 • 1)职 业 中毒 • 2)尘肺 • 3)物理因素职业病 • 4)职 业 性传染病 • 5)职 业 性皮肤病 • 6)职 业 性眼病 • 7)职 业 性耳鼻喉疾病 • 8)职 业 性肿瘤 • 9)其他职业病
第二节 职业伤害
• 一、我国职业伤害事故现状分析 •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各类事故数量
达100万起,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达13万
人左右,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千亿,社会反响
强烈。
• 通过下面的图表可以说明问题:
图5-1 2003年上半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分布图
22000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 三、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 1.我国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现状
图5-4 我国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比例 图
• 2.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 (1)职业有害因素范围的扩展和所致 病损类型的改变。 • (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 (3)职业紧张导致心理障碍增加。
• (4)非工业生产的职业危害问题。
三、职业伤害事故预防对策与控制措施
职业伤害事故与自然灾害不同,原则上都是 可以预防的,应树立“零事故”意识,立足于防 患于未然。
• 1.事故预防策略
2.控制措施 • (1)教育措施。
• (2)经济措施。
• (3)强制措施。
• (4)工程措施。
• (5)环境措施。 • (6)紧急救护措施。
第三节 职业病和职业性危害因素
• 1.毒物分类及其危害 • (1)毒物分类 • 工业 毒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 应用较为普遍的有三种。 • 按物理形态分类
•
按化学类属分类 • 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 (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 ①职 业 中毒 ②带毒状态 ③其他职业病
• • • • • • •
•
2.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 (1)职业史。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 (3)临床症状与体征。 (4)实验室检查。 (5)排除其他疾病。
• 6.从业人员素质
• • • 从业人员素质主要问题体现在: (1)监察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规范; (2)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 技术人员比率低; • (3)国民安全文化意识落后,缺乏基本的安 全意识。 • 7.企业外部制约机制 • 企业的价值与社会价值不统一;企业对安全 生产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安全投入的动力;中、 小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资金与技术上严重不足。
•
• • •
• 5.教育培训
• • 存在如下问题: (1)培训流于形式,选送培训主要是完成人 数指标; • (2)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先进实用的内容 少; • (3)培训教师力量与经费不足; • (4)乡镇培训人员比率低,尤其缺乏现代安 全卫生管理制度、专业知识等。
公司机关人员参加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知识考试
二、职业病的影响因素与特点 1.职业病 的作用条件与影响因素 作用条件包括: ①接触机会或频率; ②接触方式,即职业有害因素经呼吸道、 皮肤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 ③接触时间,即每天或一生中累计接触的 总时间; ④接触强度,即指接触浓度或水平; ⑤管理和防护水平
• 2.职业病的特点 • 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 ①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发病需 一定作用条件,在消除病因或阻断作用条件后,可 消除发病; ②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 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 平(剂量) —— 效应(反应)关系,降低和控制接触强 度,可减少发病,但在某些职业性肿瘤(如接触石棉 引起的脑膜间皮瘤)则不存在接触水平(剂量) —— 效应(反应)关系;
•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 • 所谓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也常称为劳动安全卫生,在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又称 为劳动保护,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
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 • 1800年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制定有关职业 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 • 150年以前,随着工业的进步英国制定了职业安全 卫生法,它是从控制童工法令开始的。 • 三、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历史与现状 • 1.法律、法规 • 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 • (1)立法速度不能跟上社会发展与变化的速度; • (2)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 力度; • (3)有些法律条文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且不 具体; • (4)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不健全,不能满足社会 发展
图5-2 1993-2002年职业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图 通过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 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
• 二、常见的职业伤害及其危险因素
表5-1 美国按致伤原因的职业伤害 分类表 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伤 移动部件挤压伤 高处坠落 平地摔倒 用力过度 车辆事故 辐射、化学腐蚀伤、中毒 公共交通事故 其他 电击伤 碰撞伤 摩擦伤 表5-2 我国的职业伤害事故 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事故类别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窒息 其他伤害
第四章 职业安全与健康
主要内容
• • • • • • • 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概述 第二节 职业伤害 第三节 职业病和职业性危害因素 第四节 有毒有尘作业安全(职业中毒) 第五节 特殊作业人群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第六节 高危行业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 第七节 防护措施与个• 一、矿山(煤矿和非煤矿山)职业安全与健康 • 据统计,我国的矿山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 ①煤矿瓦斯事故;②矿山火灾事故;③矿山水 害;④矿山粉尘危害;⑤矿山顶板、边坡、尾 矿坝(库)事故等五大类。
• 1.煤矿瓦斯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 矿井瓦斯喷出是指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 炮眼中瓦斯大量异常涌出的现象。在20m巷道 范围内,涌出瓦斯量大于或等于1.0m3/min, 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该采掘区域即定为瓦 斯喷出危险区域。
• 3.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 (1)粉尘的化学成分。 • (2)分散度。 • (3)溶解度与密度。 • (4)形状与硬度。 • (5)荷电性。 • (6)爆炸性。
• 4.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 (1)改革工艺流程。 • (2)湿式作业。 •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 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
2)职业中毒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
•
(1)分类。
(2)急性职业中毒的治疗。
•
(3)慢性职业中毒的治疗。
• 3.职 业 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 毒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 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 法。
• 二、粉尘危害以及有尘作业安全 •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 时间飘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 径一般为0.1μm~10μm。尘肺是在生产过程 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 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 (1)无机性粉尘 • (2)有机性粉尘 • (3)混合性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