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健康成长心理辅导室马晓恩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本校的“心灵驿站”的心理辅导员马晓恩老师,很高兴学校能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初一、高一的新生做一个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为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心理健康等话题,对此有些陌生、好奇,所以我想和同学们主要谈谈什么是心理健康,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关注心灵,健康成长。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想寻求快乐的秘诀、生活的真谛,他听说有一位博学、睿智、洞达事世的智者,能给他答案,于是他发誓要找到他以求的人生的幸福。
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找到了智者,这时他已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痛苦绝望,看见智者,他满怀渴望的向智者问出了他困扰已久的问题,智者没有回答,而是问他,你背上背的哪个沉重的包袱是干什么的,年轻人说,这是我一路上所经历的痛苦、挫折、烦恼、眼泪、忧郁,失败,这是我人生的财富,我不能放弃它。
”哦,智者点点头,没有说话,带他来到一条河边,对他说:“现在我们要过河,你来划船把。
”他们来到对岸后,智者说:“你把船背上,继续向前走吧。
”年轻人吃惊的说:“这么沉重的东西,我怎么背的动?背上它,我又能走多远呢?”智者说:“是啊,那你背负着人生所有的悲伤、痛苦、绝望,失败,让它一直压着你,你又怎么能快乐,轻装前行呢?该放弃时要学会放弃,要让过往的一切成为你的人生积淀而不是人生的负重,要让自己的心灵轻盈,才能装的下快乐、装的下人生的希望和幸福。
”年轻人恍然大悟,他终于找到了快乐的诀窍。
无独有偶,在古埃及,也有这样一个传说:埃及有一个女神,叫快乐女神,她的丈夫是个明察秋毫的大法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快乐女神的丈夫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法官就引导那有着羽毛般轻盈的心上天堂。
如果那棵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褶皱,法官就判他下地狱,永远不的见天日。
原来,心轻者才可以上天堂。
知道了这个传说,我常想,自己的心是轻还是重,恐怕等不及快乐女神的丈夫用一架天平来称量,那实在太晚了,呼吸已经停止,一生盖棺定论,任何修改都没有空白处。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我们还能微笑和努力的时候,就把心上的赘累一一摘除。
不希图来世的天堂,只期待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朝着愉悦和幸福的方向前进。
天堂不是目的地,只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的地方。
心灵如果披挂着旧日尘埃,就好像浸满了深秋夜雨的蓑衣,湿冷沉暗。
如何把水珠抖落,在朗空清风中晒干哀伤的往事?如何修复心里的划痕,让她重新熠熠闪亮,一如海豚的皮肤在前进中使阻力减到最小?如何在阳光下让心灵变的剔透晶莹,仿佛古时贤臣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忠诚正直,诚恳聪慧,却不会招致悲剧的命运?我们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自己的心灵健康之旅,而是背负着个人的历史和集体的无意识,在文化的熏陶中长大,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复杂而深远,微妙而神秘。
那到底什么是健康呢?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如果把人间比做原野,每个人都是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着的茂盛植物,这种植物会开出美丽的三色花:一瓣是黄色的,代表我们的身体;一瓣是红色的,代表我们的心理;一瓣是蓝色的,代表我们的社会功能。
生理健康,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令人高兴,但无论黄色花瓣多么艳丽,也只是这棵植物的一部分,红和蓝花瓣也要怒放,才是生机勃勃的风景。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保持健康并不意味着治好了所有的病,它还意味着,疾病依然存在,但我们学会了平衡和调整,能够和谐的与人相处,使家庭变的亲密,使生活充满了快乐,对困难的畏惧和痛苦减轻了,这也是一种整体的健康。
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解读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不单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心灵探险。
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各种压力会聚到一起,我们所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也是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关怀自己的心理健康,呵护心灵,是明智和刻不容缓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关注我们的心灵,从而健康成长呢?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首先,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孩子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
智力落后是孩子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较大原影响。
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所以,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可我们在坐的学生,能通过考试进入初中和高中学习,智力水平应该都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个标准应该都达到了。
可智力正常的学生不一定都能自觉努力的学习,所以学习适应性也是左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学习的适应性。
有这样一个苦恼的中学生,她小时候比较聪明,下了课基本不用看书,也没少玩,可功课始终不错,一直到初中,在班里都排前几名,可说是娱乐学习两不误。
可自从升入高中,觉得自己的优势没了,逐渐感到头脑不灵活,上课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多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到晚自习时越是想集中精神学习越是难做到,经常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其他事情好象老是干扰学习,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特别是一到大考,更是不行,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倒退到班里40多名。
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跟她的心理负担重,对新环境,新的老师和高中的学习具有胆怯心理,而且从初中到高中,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比较大的提升,而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孤立的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所以到考试,尤其是大考,就一塌糊涂了。
象这样的学生,就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并切合实际,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能够沉着冷静、应付自如。
我们平时看到的诸如目标不明确,厌学,考试焦虑,学习压力过大,网络成瘾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
同学们可能要说了,怎么光说学习问题呀,是不是学习好了就表明这个人心理很健康,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呢?当然不是,学习只是一个方面,虽然很重要,但仅此是不够的,我们也听说了有相当一部分学习优异的同学却做出了让人们也惊讶,很不能理解的事情,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北大安然的“残害同学”事件,马加爵杀害同学的事件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告诉我们,智力水平,学习适应性只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去了解,那还有些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
大家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吗?就是在黄昏时天边出现的火红的云彩,非常好看,有一个初中的女生也被人叫做“火烧云”。
原来她是个非常害羞的女孩,不仅上课不敢发言,不敢跟老师说话,而且和同学说话也脸红,同学们给她起了个外号“火烧云”,她自己对此也很苦恼,发展到后来他看见有老师、同学,尤其是男同学远远的走来,她就非常的紧张,手足无措,满脸通红,甚至呼吸困难,不仅引起同学们的误会,她自己也很痛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她这是社交恐惧症,这种对社交的恐惧,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她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人交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的问题,据我了解,中学生中很多的困惑和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今天和朋友玩的很好,明天又因为什么事闹矛盾了,或者本来这两个是朋友,后其中一个又有了新朋友,引起了老朋友的嫉妒,除了和朋友、同学的交往外,还有和老师,家长的交往,这一切都会或多或少的困扰着大家,然后又会因为这个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都属于心理问题和困惑,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的标准是:第三: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的很融洽,较少发生冲突,或者有较好的解决冲突的能力。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我们的交往中,既有因为交往能力弱,害羞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狭窄,也有因为自卑而导致的不敢与人交往。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自卑倾向。
曾经有一个初一女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发言,走路总是低着头,目光也不怎么和人接触,见人比较害羞,害怕与人交往,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源于她的自卑感。
她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常产生“事事不如人”的感觉,对任何事都特别敏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无能,事事退缩、处处回避,所以她的心情也很不好,快乐、友谊、成功也就离她而去了。
(也可有在这里讲哪个小女孩因为在火车上被父亲骂而一直自卑,没有快乐的例子)自卑是心灵的癌症,过度的自卑会使人堕落、自毁前程。
成长中的中学生心理敏感,自尊心强,承受力差,更容易成为自卑心理的牺牲品。
因为自卑,他们往往精神萎靡,丧失激情,学习落后,成长受阻,个别同学甚至走上轻生之路。
而自卑,源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了偏低的评价,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感受。
有的同学说,我不自卑,我很自信,我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自视甚高,这其实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这都不是心理健康的状况。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能力以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既不孤芳自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的美仇,有无疾病,智力、能力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这就是第四个标准。
第四: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同学情绪很容易冲动,在别人看来没什么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就会痛苦、生气、愤怒,然后出现攻击行为,很多打架的同学打架的原因简单的可怜,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让他生气,让他动拳头甚至动刀子。
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控制情绪,任由不良情绪所左右,最后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来。
(可以列举校园暴力案件,如网上视频中播出的一群学生围殴两名学生,报纸上登的一女生被班长欺负,其父冲到学校鞭打班长的事件。
)还有考试焦虑症状,如译名高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行为习惯也较好,学习主动,努力,纪律上也严格要求自己,正在高二的关键期,他突然有了紧张感,每天上课都静不下心来,心理总想着明年考不上大学怎么办,严重时,一节课下来,什么都听不进去,作业也没心思做,后来自己越来越被此问题所困扰,影响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