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山东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请根据资料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归纳,回答问题。
请开始答题: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一)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其对公民参与的信息来源、参与动机以及参与频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下面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了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影响。
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
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4份。
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
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1。
表1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126.从表1中可以看出,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渠道有三个,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是()。
A.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B.国内报纸、国内电视、互联网C.互联网、国内电视、国内报纸D.国内报纸、互联网、国内电视127.从以上三大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人数的比例是()。
A.91.03%B.90.88%C.90.97D.91.3%128.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
A. 1.2倍、2.2倍B.1.3倍、1.5倍C. 3.7倍、1.3倍D.1.3倍、2.2倍129.以上数据能说明的是()。
A.男、女公民在选择接受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不同的偏好B.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报纸”、“各种会议及文件”获取政策信息C.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杂志”、“互联网”获取政策信息D.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外国或港澳台媒体获取政策信息(二)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相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
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见表2。
表2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130.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项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
A.71.1%B.77.5%C.74.9%D.75.1%131.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
这说明()。
A.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B.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C.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D.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13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D.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133.表2数字显示()。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三)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
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备选答案有六项:零次、1~2次、3次、4次、5次、6次以上。
共有1383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835人,女性公民548人。
答案选择情况见表3。
表3社会性别与公民参政策制定的次数性别零次1~2 3 4 5 6男55.9 175 49 25 7 20%66.9 21.0 5.9 3.0 0.8 2.4女449 69 12 15 1 2%81.9 12.6 2.2 2.7 0.2 0.4总1008 244 61 40 8 22%72.9 17.6 4.4 2.9 0.6 1.6134.通过表3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结抡是()。
A.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差异B.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影响C.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D.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不具有重要影响135.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能的解释是()。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与政策制定的机会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C.在参与人数递减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二、根据下图回笞136~140题。
136.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B.“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逐年提高C.“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D.“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137.2004年粮食产量比2003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A.9B.3.1C.1D.-2.1138.“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139. 2005年粮食产量比2001年增加()。
A.3137吨B.3137万吨C.5331万吨D.442万吨140.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有所波动B.2005年粮食产量增长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C.2003年粮食产量比2002年增加2636万吨D.总体来讲,“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008年天津市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一)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我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土地资源方面,全年实际占用耕地13.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1%。
灾毁耕地5.4万公顷,生态退耕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万公顷。
查处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7.3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7万公顷。
在水资源方面,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按13.07亿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
全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增长4.6%。
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2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3亿立方米。
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
其中生活用水增长6.9%。
工业用水增长3.7%,农业用水减少1.6%。
万元GDP用水量357立方米,下降8.7%。
全国人均用水量与上年持平。
86.2005年土地资源净增减变化是怎样的?()A.增加了41.9万公顷B.减少了36.1万公顷C.增加了55.8万公顷D.减少了46.2万公顷87.2004年人均水资源达到多少立方米?()A.2114.23立方米B.1856.64立方米C.1789.63立方米D.1523.74立方米88.2004年总用水量占水资源的百分之多少?()A.23%B.25%C.28%D.31%89.若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则2004年人均用水量是多少?()A.712立方米B.601立方米C.512立方米D.427立方米90.下列选项中,可以从原文推出的一项是()。
A.我国2005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上年整体下降B.2005年末每千人实际占用耕地0.016公顷C.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长了14.6%D.2004年全年平均降水量587毫米(二)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北方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统计图表(万斤/单位)91、小麦的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百分之多少?()A.41.5%B.43.5%C.45.1%D.46.3%92.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比夏粮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少多少?()A.21个百分点B.20个百分点C.19个百分点D.18个百分点93.秋粮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产量最小的几倍?()A.45倍B.35倍C.20倍D.18倍94.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占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百分比是多少?()A.19.82%B.28.35%C.32.76%D.46.14%95.粮食作物中的高杆作物产量占秋粮作物产量的百分之多少?()A.8.5%B.5.3%C.6.4%D.10.8%(三)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某地区人口构成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人指标2004年末数比重(%)2005年末数比重(%)地区总人口4256 100.0 4306 100.0其中:城镇1830 43.0 1908 44.3乡村2426 57.0 2398 55.7其中:男性2192 51.5 2243 52.1女性2064 48.5 2063 47.9其中:0-15岁864 20.3 784 18.216-25岁919 21.6 835 19.426-35岁856 20.1 887 20.636-50岁821 19.3 891 20.751-65岁468 11 556 12.966岁以上328 7.7 353 8.296.某地区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A.1.2%B.2.6%C.3.1%D.4.3%97.某地区正真人口增长的幅度比乡村人口增长的幅度多几个百分点?A.5.5百分点B.5.3百分点C.4.6百分点D.3.1 百分点98.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出现负增长的有几个年龄段?A.1个B.2个C.3个D.4个99.根据人口年龄段的划分,哪一年龄段人口增长的幅度最大?A.26-35B.36-50C.51-65D.66岁以上100.增长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年龄段德尔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A.18%B.25%C.31%D.34%2010江西第四部分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请开始答题: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1-9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