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非高危行业适用)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 ()是我国新的安全生产方针。

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C.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D. “全民参与、预防为主”2. ()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A. 《安全生产法》B. 《刑法》C. 《劳动法》D. 《劳动合同法》3. 对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且情节严重的的,将被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2B. 3C. 5D. 64. 接到事故报告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于()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B. 2C. 3D. 45.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A. 接受B. 拒绝C. 随意对待D. 不能接受6.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 职工B. 生产经营单位C. 主要负责人D. 安全管理人员7. ()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B. 安全管理人员C. 职工D. 个人8. 厂长(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A. 片面B.零C. 一半D. 全面9. ()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 职工B. 个人C. 班组长D. 安全管理人员10.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三年以下B.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C. 五年以下D. 五年以上1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将被处以()的罚款。

A. 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B. 5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C. 3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D. 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12.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一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应当()处罚。

A. 从重B. 从轻C. 接受一般D. 接受其他13.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责任的法律。

A. 刑事B. 行政C. 民事D. 综合14. 从业人员超过()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 100B. 200C. 300D. 50015.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A. 不必B. 应该C. 不强求D. 必须16. 通过(),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合理协调、流动有序,提高时间利用率。

A. 整理B. 整顿C. 清扫D. 清洁17. 禁止人们进入危险的环境用()表示。

A. 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B. 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C. 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D. 绿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18. ()标志的基本型式为带斜杠的圆边框。

A. 警告B. 禁止C. 指令D. 提示19. 对于某些动作需要对人们进行警告时,应安设()。

A. 保险装置B. 警告标志C. 定位装置D. 隔音装置20.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伏,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C. 500 000二、多选题1. 安全生产设施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和()的责任。

A.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B.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C. 工人D. 非雇主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和()。

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D. 同时改造3. 以下各项中,属于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的有()。

A.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B.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C. 《安全生产法》D.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和()。

A. 行政责任B. 民事责任C. 刑事责任D. 其他责任5.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或隐瞒不报。

A. 调查B. 迟报C. 漏报D. 谎报6. 对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即()。

A.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B.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C. 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D.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7.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处分。

A. 降级B. 撤职C. 警告D. 罚款8. 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综合安全管理制度?()A. 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制度B.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C.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D. 安全奖惩管理制度9. 下列哪些属于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因素?()A. 情绪B. 气质C. 性格D. 社会知觉10. 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方法可分为()A. 自我激励B. 外部激励C. 内部激励D. 内外部激励11.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A. 厂级B. 车间级C. 班组级D. 职工12. “四新”安全教育是指()、()、()和新材料。

A. 新工艺B. 新产品C. 新设备D. 新方法13. 哪些属于作业现场“5S”管理的内容?()A. 整理B. 整顿C. 清扫D. 清洁14. 清扫的要点包括()。

A. 通道B. 货架C. 地面D. 工作场所15. 安全色包括()。

A. 红色B. 蓝色C. 黄色D. 绿色16. 哪些属于非机械性伤害与有害因素?()。

A. 电击伤B. 灼烫和冷冻危害C. 振动危害D. 噪声危害17. 在设备选购中,安全部门应重点审查内容包括()。

A. 安全卫生技术措施B. 安全卫生性能C. 稳定性D. 安全防护装置18.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

A. 查思想B. 查管理C. 查隐患D.查落实19.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和()进入人体。

A. 呼吸道B. 皮肤C. 消化道D.内脏20. 防治尘毒危害的措施组织管理有()。

A.加强领导B. 加强宣传教育C.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治理的规章制度D.开展经常性的防尘防毒检查三、判断题1.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3. 工伤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工伤职工的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外的用途。

()4.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工伤。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7. 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

()8.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9. 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0.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11. 设备操作人员应当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

()12. 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可以离开工作岗位。

()13. 在操作剪板机过程中,采用安全的手用工具清理边角料,可防止手指被模具轧伤。

()14. 辨识危害就是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15. 企业应在对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

()16. 职工个人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7. 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不包括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18. 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为重大事故。

()19.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0. 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组织。

()四、简述题1. 主要负责人有哪些安全生产职责?2.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哪些内容?3.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 6. B 19. B二、多选题1. AB2. ABC9. ABC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19. × 20. √四、简述题1. 答: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工作中应负的职责有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应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主要负责人要对必须投入的资金不足负责。

2. 答: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 答:(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