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5篇2020 年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5 篇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1 _,男, 1974年生,中共党员, _市花阳村委会主任,卸甲镇禾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全国、省以及_市组织举办的农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全国农机技能大赛二等奖、省农机技能大赛全能第一名、 _市农机技能大赛状元, 20_年被授予“_ 市五一劳动奖章” ,享受 _市劳模待遇。
弃学从农立志向坚持不懈练技能 1995年 7 月,刚从美术专业职业学校毕业回乡的 _,看到父老乡亲们还是整天“ 面朝黄土背朝天”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作为农民儿子的他心里一直不是滋味。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继续求学的道路,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准备投资购买新农业机械装备,来解决周边群众农田收割、插秧、耕作等难题,降低村民劳作的强度。
由于家里穷,没有积累资金, _就向众多亲戚、村民、朋友筹借。
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他筹得资金 XX.X 万元,购买了一台清江 500 拖拉机及一台背负式桂林 3号收割机,为周边群众农田收割及旋耕作业服务。
_对农业机械维修和操作是个门外汉,全凭他个人对农业机械的兴趣和爱好,全身心投入,慢慢学习摸索积累。
一开始,他经常碰壁,吃了不少苦,也走过许多弯路。
当时机器少,作业量大,有时连一个螺丝松了,他都不敢紧,把有些机器故障看得太复杂了。
尽管如此,但他从不放弃,执着坚持,虚心向他人讨教经验,邀请师傅上门现场指导。
作业过程中遇到机械故障,他都会自己动手维修,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农业机械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通过两年时间的刻苦钻研,_终于掌握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成了邻近小有名气的农机故障维修能手,不仅自己的机械自己维修,还成为了别人邀请的“ 师傅” 了。
永葆本色强本领久经赛场远名扬“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我是禾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必须常学常新,保持谦虚态度,刻苦努力,永葆自己的技术能手本色,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多年来, _秉承着这份信念,坚持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现代农业机械专业维修技术,努力学习各类专业文化知识,多次参加了全国、省以及 _市农业农机专业技术培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得了 _市“ 全球通” 杯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全能第一名、全国“ 中联重科” 农业技能竞赛第五名等众多荣誉。
在 20_年 12月 _市政府主办的 _市“ 技能状元” 农机修理工“ 天禹” 杯大赛前, _清楚地记得, _市农机局领导也不无担心地对他说:“_ 呀,你这次估计悬了,人家都是专业的,是正规军,而且你还想卫冕,不太现实……” 面对这样的比赛, _也是心里没底:“ 我是半路出家,人家都是农机企业三包员、专业性非常强……” 但是,多年参赛、集训的经验让 _练就了沉着、冷静的品格和不服输的精神。
理论考试, _考出了 99 的高分,占得了先机。
实践操作包括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高速插秧机发动机检查调整、大中型轮式拖拉机挂接农具三个项目,其中在高速插秧机发动机检查调整这个项目让 _感到了难度,因为洋马乘座式插秧机发动机是日本产品,刚出来 2 年,推广接触得不多,难度较大,数值之前没有查到,只能用现场测量器 (赛尺 )测量,既要做出来,又要写出来,失分较多,最终只得了 70 多分,其他两项较为顺利,实践得分 84分,综合得分位居 7 各代表队、 21位选手第一名,高出第二名近 10分,被授予 _市“ 五一” 劳动奖章、 _市技术能手、 _市技能状元等称号。
推广使用新机具合作致富领头人 2004年, _积极响应国家开始推广步行式插秧机的优惠政策,一次性就购买了 3 台步行式东洋插秧机。
为排除群众对插秧机使用上的认识不足,他自己流转 80 亩土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插秧机示范方、示范户现身说法,消除了村民认识上的误区。
同时,他还广泛宣传国家购机惠农政策,鼓励村民购买插秧机 15 台套,水稻种植 XX%实行了机插秧,逐步解决了村民插秧难的问题。
通过多年打拼, _不仅对农机作业服务有了一些积累,而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村民们都很信任他。
2009年,他被推荐到村民委员会工作,成了“ 双带” 型村干,服务于广大村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_年 4 月, _牵头成立了 _市卸甲镇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周边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农机优惠政策,发展先进农机。
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新增农机具 30 台套。
两年来,合作社通过耕翻、栽插、收割为全村农田全程服务面积达4800 亩。
合作社的发展形势喜人,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20_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曹姓村民,看到禾丰农机合作社发展势头好,表示想加入合作社的愿望,找到了 _。
_与合作社与其他成员商议后,立即答应了曹姓村民的意愿,并做了他贷款购买农机具的担保人。
加入合作社后,这位曹姓村民每年收入都在 6 万元以上, XXX 万元贷款即将还清,今年自己还承包了农田 100亩,一家人很是高兴。
现在,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 XXX 人已经发展到了 XXX 人, _也被村民们选为花阳村村委会主任。
_深深感到,农业机械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农机手掌握更多新技术,新知识。
他带头接受和使用新型农业机械,把各类培训学到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对本片区农机户进行传授辅导。
20_年 10月, _以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市农机学校联合办班形式,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插秧机操作工培训班,培训本村村民 XXX名。
邀请农机专家就 _三大主推技术进行授课,对新型插秧机故障排除驾驶操作进行现场示范,带动了插秧机等新技术在花阳村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只要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谈到农村、谈到未来, _充满憧憬,他将立足服务村民岗位,继续钻研各种农机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农机技能水平,向国家级农机“ 技能状元”看齐,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2 “ 别着急,别着急,先去后面坐下” 说这话的是 _市公交公司 10路车驾驶员 _。
开了22年公交车的他,衣着整洁,细心温暖憨厚,这是记者见到辛师傅的第一印象。
22年基本无休不给大家添麻烦从 1996年来到公交公司, _从事公交车驾驶工作已有 22 年,他的安全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 XXX万公里。
每天 6点上班,4 点起床,一天多时跑 6、 7 个来回,一个来回 2个小时,这就是 _的日常。
“ 有一次家属生病了需要住院,在 _看了看说是住不了,就去青岛看,还记得那时凌晨不到三点,我就和家属坐着过路的大巴车到了青岛的医院,我给家属办了住院之后,就立马赶回了 _,接着上班。
那时家属哭了,嫌我不陪她。
” 说着,辛师傅叹了口气。
不仅如此,辛师傅就连自己动手术都没有请假,上午做完手术,下午接着坚守在岗位一线。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请个假时,他说道:“ 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但不能给领导添麻烦,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 每位乘客上车时,记者见辛师傅眼睛紧盯每位乘客的手,就怕漏下一丝一毫的危险。
他说,我必须要检查清楚,以防乘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我要为大家负责。
做一件事暖一座城 25 日下午,记者跟着辛师傅的 10路公交车体验了一把。
一上车,印着“ 文明 _爱心公交” 的坐垫就映入眼帘。
目前,只有辛师傅的10路公交车上有这个坐垫,所以,只要一坐上这独一无二的爱心坐垫,就知道这是辛师傅的车没错了。
环顾整节车厢,车头“ 公交 _情温暖伴您行” 的条幅也显得格外扎眼。
据辛师傅介绍,这是他冥思苦想想出来的标语,为的就是让乘客看到这话,能自觉为老弱病残让让座,互相理解。
还有后门处的“ 扶老助幼传递爱心扬美德落脚生根留意来车保安全” 。
都使得整个车厢文化更加温馨,这也将成为 _一个独特的温暖元素。
“ 我是第二次坐辛师傅的车了,每次去海边,坐在这特别的车上心情都格外的舒畅” 乘客杨先生说。
摆摆手将温暖进行到底银座商城站,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宝妈要乘坐 10路公交车,辛师傅见状,立马喊道,前门上不来,你从后门上吧 !宝妈上车时,只见辛师傅关心的看着后视镜,直到宝妈安全上车。
宝妈上车后,辛师傅又说道:“ 你先扶好,注意安全。
” 简短的一句话,宝妈心里感激不尽,其余的乘客也纷纷点赞。
宝妈到站,说时迟那时快,记者还没反应过来,辛师傅便迅速到后门帮宝妈抬下了婴儿车。
这时,只听见有乘客说道,这个司机师傅真热心啊 ! 人行道前,辛师傅缓慢停下公交车,朝着路人摆摆手,意思让他们先过。
一个简单的手势,便将温暖进行到底。
“ 妥善处理问题,顾全大局” 是 _的座右铭。
22年的从业生涯, _累计获得有据可查的年度、连续三年安全行车奖 21 次,年度先进工作个人 10 次,拾金不昧先进个人 6 次。
当兵出身的 _,是一名党员,深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回报社会,义不容辞。
服务社会、乐于助人慢慢成为他的个人秉性,也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对此,他从来不解释,不宣扬,一直默默的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记者手记:_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在 _的街道上,安全行驶里程达 XXX 万公里。
20年来,他风雨无阻,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许多人正在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奉献着,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
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3 一个岗位,一干 13年。
从一名普通车工,到 _省职业技能竞赛 (车工 )总冠军,再到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在数控机床上演绎了奋斗的青春。
_,现任 _五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 _省技术能手、_省青年岗位能手、 _省机械行业技术能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首席技师获得者。
“2005 年,刚满 18岁我就来到五征集团农用车事业部,成为一名普通车工。
”_ 回忆道。
“ 每天与冰冷的车床作伴,而且数控车床的编程像一本天书难以捉摸透,单调又乏味的生活我一时间难以适应。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深知自己的理论功底薄弱, _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定要突破理论知识壁垒。
于是,一个人、一盏灯、一本书,成了年少时的他最真实的写照。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先后攻克了半轴套管装夹、分离轴承座粗车工艺改进以及玉米收获机、拖拉机拨叉轴加工改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从一名技术小工,迅速成长为数控机床上一把“ 尖刀” 。
沉默寡言的他,硬是凭着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奇迹。
从 2008 到 20_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集团优秀技术能手, 20_年 8 月 28 号在第九届 _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获得了车工第二名,并成为九位代表 _省参加第九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一员,也成为五征集团又一位从一线走出来站上全国技能大赛的青年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