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5 第四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一)
05 第四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一)
• 建筑群布局顺应地形,自由布置, 不求平整对称,十分的生动活泼, 与环境相协调,由庙宇统帅全局。 • 祭祀庆祝等活动主要在建筑外部 举行,神庙是公众欢聚的场所, 是公众鉴赏的对象。 • 庙宇的朝向不再是单一的朝向东 方,而是灵活布置,充分照顾各 个位置的观赏,注重外部形象。 • 形成了圣地建筑群的布局形制。
• 柱式的诞生
•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完美的艺 术形式
• 6、古希腊建筑史分期
•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 古典时期(极盛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 希腊化时期(晚期):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
• 5.3两种柱式
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 • 流行于小亚细亚经济比较先进 的共和制城邦 • 秀美华丽,富有弹性,比例轻 快,开间宽阔。
——手工业者、商人的艺术趣味
• 柱身有24个凹槽。 • 象征女性的体态和性格
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 3、庙宇的形制演变
• 初期:类似于爱琴文化时期的 美加仑。——砖木结构。
• 以后:为保护墙体,外围建一 圈棚子,形成了早期的围棚。 • 后来:随着砖木结构变为石结 构,围棚变为围柱廊。 • 最终:形成了围廊式庙宇。
砖木结构
加围棚遮雨
石结构
围柱廊
围廊式庙宇
柱式逐渐成熟
• 神殿的主要平面形式
端柱式
第四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一)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1世纪)
一、整体概况
• 1、历史沿革
• 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迈 锡尼文化遭到破坏和湮灭。 • 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 代”。 • 约公元前800年,在巴尔干半 岛、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 岛屿上建立了很多小小的奴隶 制城邦国家。城邦诞生,希腊 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圣 地 的 庆 典 活 动
岗阜之上的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 2.2 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 卫城为贵族寡头的居住地。防 卫森严,庙宇为少数人所用, 祭祀在室内进行,正室中央设 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全氏族的 宗教象征。 • 也有建造神庙群,但是朝向一 律向东,平行排列,无主次, 同环境不相融合,气氛沉重。
雕 塑 - 掷 铁 饼 者
雕 塑 - 爱 神 维 纳 斯
雕 塑 - 摩 西
雕 塑 - 仕 女
高浮雕-人与人头马搏斗
高 浮 雕 - 仕 女
浮 雕-仕 女
浮雕-战斗
壁 画 - 仕 女
壁 画 - 青 年
油 漆 画
漆 盘
器 皿
器 皿
器 皿
5、古代希腊的主要建筑成就
• 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 圣地和庙宇形制的演进
• 2、美加仑(Megaron)
• 美加仑是一近似方形的房 间,内部有四根柱子,中 央设有一圆形或方形的火 塘,前端为双柱式门廊, 它可以是一座建筑或是建 筑中的半独立部分。
• 它是贵族起居、活动、待客的 场所,兼做敬神,后来影响了 希腊庙宇的形制。 • 意义——形成了古希腊庙宇的 基本形制。
三、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 流行于意大利、西西里等一带寡头 制城邦 • 早期多立克柱式 :西西里一带沉重, 粗笨;伯罗奔尼撒一带开始仿木结 构,细巧,不符合石结构的材料、 结构特征,后又改的过于粗壮。不 断改进,力求刚劲和谐。 •
——农业地区寡头贵族的艺术趣
味
• 成熟的风格——刚劲、挺拔、 质朴 • 柱身有20个凹槽。 • 象征男性的体态和性格
• 2、古希腊的概念
• 古希腊是一群奴隶制国家。
• 包括那个时期在巴尔干半岛、小 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 立的奴隶制城邦国家,以及它们 向外移民,在意大利、西西里和 黑海沿岸建立的一些国家。 • 从来没有统一,总称为古代希腊。
• 大致相当于中国(东周王朝)春秋战国 时期(公元前770年 ——前221年)。
列柱式
围柱式
端柱式庙宇
列柱式庙宇
围柱式庙宇
• 神庙的艺术特色
• 艺术氛围在外部,内部空间不 发达,关键在于对柱廊的塑造, 注重与环境关系,更像雕塑。
• 4、柱廊的艺术作用
• 统一立面,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 的位置要求。 • 造成丰富的光影和虚实变化,消 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 • 使庙宇同自然相互渗透,关系和 谐。——人神对话于自然,真正 的人神对话。 • 形象符合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 适合圣地上的世俗的节庆活动。
• 1.2 宗教
• 农业为主的地区:祖先崇拜
•
手工业、商业为主地区:泛神 论,守护神或自然神的崇拜
• 1.3 建筑形式
• 从木结构建筑向石质建筑演变
• 2、卫城及圣地建筑群的 演变
• 2.1 以手工业、商业、航海 业为主的地区:
• 贵族寡头退出卫城,卫城变为守 护神的圣地。多建于山坡、高岗 等有很好视野的地方。 • 建筑类型丰富,圣地周围建起竞 技场、旅舍、会堂、摊贩敞廊等 公共建筑。
• 5、柱式的演变
• 5.1 前提条件
• 石材取代木材成为主要建筑材 料。
• 5.2 柱式(Order)的概念 • 古代欧洲石建筑中几种规范化 的艺术形式 • 包括基座、柱身和檐部的艺术 形式 • 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以 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直到 线脚,凹槽各种雕饰等细部处 理都有比较定型的做法,各部 分的比例也大致定型,特点鲜 明,并决定了整体建筑物的风 格。
• 3、自然地理状况
• 地貌: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
• 气候:地中海气候,比较温和, 适于户外运动。 • 地质:盛产大理石、陶土。
• 主要国家组成:雅典、斯巴达、 米利都、科林斯等
古 代 希 腊 地 图
• 4、古希腊的重要性
• 欧洲文化的摇篮。 • 古希腊建筑史欧洲建筑的开拓 者:建筑形制,石质梁柱结构 构件,柱式、建筑群体设计的 一些基本原则及艺术经验,建 筑的比例,理论等等,影响了 此后的欧洲2000多年。 • 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纪 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 的完美。
• 1、社会概况
• 1.1 奴隶制形成的时期
• 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 伯罗奔尼撒、意大利和西西里。 • 贵族专制的政体,世袭制寡头政治,保守封 闭,落后。
• 以手工业、商业、航海业为主的地区:
• 小亚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地区。 • 平民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制度,平民同贵族 斗争胜利,取得较多的政治权利。开放的, 对外交流广泛,比较先进,经济繁荣。
早期的多立克庙宇
早期的多立克庙宇
早期的多立克庙宇
风格成熟的多立克庙宇
风格成熟的多立克庙宇
二、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 1、概况
• 公元前1200年左右,氏族社会 逐渐解体,出现阶级分化。 • 没有真正的国家,均以部落出 现。文化水平低于爱琴文化。 • 建筑上,继承了克里特、迈锡 尼的一些形制。 • 卫城为部落中心,宫殿在卫城 内,其核心为美加仑室。 • 建筑材料主要为木材和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