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营目录绿色经营(green operation)编辑本段什么是绿色经营随着绿色环保和生态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其对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影响。
注重环保,崇尚绿色经营,对企业经营来说,不再只是支出和投入,也不再只是作为与企业利润相对立的经济负担,而是企业新的财富源泉。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增加盈利、获得成长的必然选择。
企业绿色经营是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町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
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迫使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生产模式。
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
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追究,使得企业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环境保护责任。
企业绿色经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
进入21世纪,绿色经营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没有绿色经营能力的企业(或者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真正立足乃至取胜。
因此,绿色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新的重要来源。
21 世纪是“绿色世纪”。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活动中保护环境日渐成为时尚。
与之相伴的“绿色经营”成为企业经营的一大趋势,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企业绿色经营,就是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把环境保护观念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注重对资源、环境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营本质上是企业对外部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重新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经营方式不断调整的过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掠夺性的开采与生产阶段。
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无限的基础之上的。
它以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甚至通过掠夺性的开采,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今天全球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局面。
2.被动性的污染治理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制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和环境法规的制约,企业开始被动地开发和采用一些末端治理技术以控制污染。
但是,被动的污染治理只能暂时控制污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和最佳效果,在运行中往往又会出现新的污染问题。
3.主动性的预防阶段。
受国家和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虽然通过采取“末端治理”式的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符合政府的要求,但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成本太高。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强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和设计符合甚至优于环境标准的产品和工艺。
污染控制开始从末端治理走向全过程控制,企业开始从被动污染治理转向主动的污染预防。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营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一些企业开始以超前的眼光关注环境因素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营的目标,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经营的内容,把环境因素作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利润的战略要素之一,通过谋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绿色经营战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的优势一、绿色经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在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共同面向顾客时,如何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这一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四要素“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来实现的。
这种传统的经营战略是以顾客为导向,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但它忽视了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淡化了其经济的外部负效应,即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不仅关心企业产品本身,而且关心企业产品的环境影响。
社会公众开始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考虑企业是否关心社会问题和担负社会责任。
而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程度,即实施绿色经营。
因为,绿色经营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甚至破坏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之下,产品的环境指标、环境标志、生命周期等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因此,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Q、C、T、S,而且体现在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方面。
因此,改进之后的企业竞争优势包括五个要素,即“Q(质量)、C(成本)、T(时效)、S(服务)和E(环境)”。
绿色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战略,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顾客三个要素,而且还要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把环境价值考虑在经营活动之中,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
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一系列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更加亲和环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使企业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绿色经营—财富源泉新理念绿色经营不再只是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或者是从事传统意义上的环保产业,而是指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从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补充中获得盈利的一种经营方式。
如美国再加工行业1996年的收入为530亿美元,超过了耐用消费品行业(家用器皿、家具、音响、录像机、农场及花园装备等)的收入。
AT&T公司通过对复印纸和打印纸的双面使用,使得纸张的费用下降了15%。
甚至,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复印机和打印机能够去掉纸张上的墨迹,从而使同一张纸可以被重复使用10次。
这些节约资源的措施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实行绿色经营能够改善企业形象,使企业获得隐性收益,甚至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就意味着产品能够卖得较好的售价,就是经济效益。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
相反,一些污染企业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生存。
同时,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的今天,政府也加大了治理污染的工作力度,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强。
实行绿色经营就能够减少企业经营中受到的行政制裁和舆论指责,减少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以及污染罚没成本,消除利润的侵蚀因素。
三、绿色设计—获取财富的绿色方案绿色设计是绿色经营的起点和基础。
在设计中首先要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
选择技术方案要遵循绿色经营的原则:领先、高效、适用、和谐。
领先就是要运用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技术。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高效就是生产效率和原材料的利用率要高,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适用就是选择的技术要合理,技术的运用成本要低。
和谐就是要使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相互协调,减少相互间的摩擦损耗,提高总体效率。
树立“全方位设计”的整体观念。
绿色经营所要求的节约资源,不只是某一道工序、某个零配件上的节约,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节约和效率提高。
这种整体的节约,既不会使企业增加环保的开支,又节约了资源,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
生产体系中的某一小环节的变动就会带来巨大的节约效益。
一个制造公司的设计师在生产车间设计中采用大直径少弯曲的管道取代了细长而弯曲的标准泵管。
从局部看,管道材料增加了;但从整体看,由于摩擦力减小,水泵、马达、马达监控设备以及其他电子配件的功率和体积全都比以往的小得多,使这部分设备的投资大大下降,不仅足以弥补管道加粗所导致的费用上升,而且还有盈余。
这种整体协调的理念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运用也是很成功的。
新建房屋的二次装修一直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的难题。
现在一些开发商采取装修好成品房出售的办法,避免了建筑材料浪费,为用户节约了装修费用,开发商也从中获得了利益。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经营活动的宗旨。
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机器为中心。
传统设计是以机器体系为中心,人只是作为机器体系的附属而存在,人被作为资源开发的工具。
绿色设计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努力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
通过人的作用提高效率,减少资源耗费。
设计中还要注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就要在设计中做好员工之间的利益的协调,以减少人际摩擦,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
四、绿色生产—节约与效率创造财富采用封闭式生产模式,对原材料循环利用,或者延伸原材料开发深度,把上一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道生产环节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创造新的收益。
榨糖厂利用蔗渣造纸,钢铁厂利用废渣提取稀有金属或生产建筑材料,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如果对我国的污染大户造纸厂的废水进行再提取加工,循环利用水资源,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获得新的产品收益,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些工业排泄物无法继续加工,可以使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营养物资,重新回归自然。
当然,由于受到现有技术的限制,人们还无法做到完全杜绝有害品的产生。
但我们有意识地采用封闭式生产,是能够带来现实的效益的。
例如美国施乐公司通过再加工增加了7000万美元的收益。
而且施乐公司还预计,通过对新型的、可全面重复使用的环保型影印机的再加工,将再取得10亿美元的收益。
改良产品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实现绿色生产以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技术手段,或者重新组合配置,使产品获得新的用途,或者用较少的原材料达到同样的性能,都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比如美国杜邦公司,在工业用聚酯胶片的生产中,为了减少物耗、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胶片的坚韧度来使片体变得更薄。
既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又节约了原材料的消耗。
由于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的价格也得以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种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节约办法,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所认识,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
精益生产是符合绿色经营理念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精益企业使用精益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种能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通过其对各个环节中采用的杜绝一切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 的方法与手段满足顾客对价格的要求。
精益生产方式对于顾客需要实时作出反映,把产品的开发时间减至最小,加快产品周期、减小规模效益的影响,提高生产率,杜绝浪费并且主动寻找、纠正和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改善,精益生产模式把顾客需要融入企业经营过程,消除了生产与顾客需要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因供求矛盾和产品成本与顾客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保持市场占有率和进行扩张市场的能力,能够大幅度地增加企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