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分家协议书格式
【篇一:分家协议书格式】
分家协议书格式
协议人:
码: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二)________( 姓名),男,____ 年____ 月____ 日出生,身份证号
码: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三)________( 姓名),男,____ 年____ 月____ 日出生,身份证号
码: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________ 是原配夫妻,共生有____ 个子女,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与________ 夫妇共同
建造(购买)了位于________________ 的房屋,房产证号为
____________ . 现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经家庭成员协商一致,就上述房
产归属事宜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上述位于____________ 的房产分归________ 、________ 所有.
二、其他子女对上述房产的分归均无异议
三、本协议生效后,________ 及时持相关手续去房产管理部门办理
变更登记.
四、本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生效.
五、本协议一式____ 份,当事人各执一份,公证处留存一份.
协议人:
年月日
注意:
1、申请人在使用本参考格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文书中需填写的内容应在电脑上填写完毕后再打印出来,除签名外不得手填。
相关法律法规:
分家,顾名思义,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
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
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
积蓄,父母的私产。
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由此可见,在以前漫长的时代里,“分家”是常见的现象。
潮汕民间兄弟的“分家”风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主要表现在
下面三点:
一、分家的主持人“中人”或(叫“公亲”。)
“分家”须有主持人,按旧规主持人应由分家兄弟们的母舅充当。这
叫做“母舅看外甥,个个一样亲”。如遇特殊情况,主持人无法由母
舅充当,就要从母方“家后”母(亲的娘家)另选一个人来代替。这主持
人的身份,说明潮汕民俗具有昔年的母系血缘观念遗风。
“中人”也就是公证人。这一般由分家方面家族中的有威望的“老
大”长(辈)充当。
二、“分家”的财产分配问题。
“中人”负责把原大家庭的家产、财务情况调查登记清楚后,就把所
有财产分成若干等份,原则上一个儿子占一份。不过有二种情况要
做特殊处理。第
一、如果分家的儿子中尚有人未婚娶,这就要先从原总家产中除出
一份“女(么)本”婚(娶时的费用)给他,再把余下家产均分。第二,分
家的儿子中谁先生了
【篇二:分家协议书】
分家协议书
杜启富,男,现年51 岁,家住邓村乡白水头村十一组杜瑞明,男,现年27 岁,家住邓村乡邓村坪村二组
上述两位系父子关系,杜瑞明原居住于白水头村十一组,因一家 5 人居住在一栋陈旧的土木结构的住房内,给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
来严重影响,且杜瑞明长期在邓村坪村二组做生意,无固定经营场
所。因此,经家人协商杜瑞明的父母亲仍居住于白水头村老房子内,
杜瑞明一家三口另立户口迁移至邓村坪村二组新建住宅,新建的住
宅房屋产权系杜瑞明所有,其父母的生活及后期的养老问题,目前
有二老自劳自享,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劳动时,跟随儿子杜瑞明
一起生活,一起居住,直到百年归山,父亲杜启富,儿子杜瑞明共
立此协议,以此为据。
父亲:
协议人:
儿子:
见证单位:
2014 年1 月18 日
【篇三:分家协议书格式】
分家协议书(继承类)
协议人:
(一) (姓名),(性别) , 年月日
出生,身份证号码: ,
家庭住址: 。
(二) (姓名),(性别) , 年月日
出生,身份证号码: ,
家庭住址: 。
(三) (姓名),(性别) , 年月日
出生,身份证号码: ,
家庭住址: 。
与是原配夫妻,共生有个
子女,分别是, ,。与_夫妇共同建造(购买)了位于的
房屋,土地证号为。现
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经家庭成员协商一致,就上述土地归属
事宜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上述位于宗地
号(图号)面积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分归;宗地号(图号)面积平
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分归;宗地号(图号)面积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分归。
二、全家人对上述土地使用权的分归均无异议。
三、本协议生效后, 及时持相关手续去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四、本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生效,一经签字按手印,全家人对以上协
议均不得反悔,全家人自愿承担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份,当事人各执壹份, 土地管理部门留存壹份。
立协议人:父(母)亲:
大儿子:二儿子:
三女儿:四女儿:
见证人:村委会:
年月日
(备注:1、本协议书仅为参考格式,申请人可根据需要依法对协
议书的内容作适当调整。2、申请人在使用本参考格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