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焊工培训教材

初级焊工培训教材


案例分析:2.未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
2.1事故经过 上海某机械厂结构车间,用数 台焊机对产品机座进行焊接. 当一名焊工右手合电闸、左手 扶焊机时的一瞬间,随即大叫 一声,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 救无效死亡
案例分析:2.未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
2.2事故原因 2.1电焊机机壳带电。 2.2焊工未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 2.3焊机接地失灵。 2.3预防措施 3.1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绝缘层有无破损,接地 是否良好。 3.2焊工应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3推、拉电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动作要 快,并且站在侧面。
案例分析:3、更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
3、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 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 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 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 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案例分析:3、更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
2、事故原因
第一部分
初级电焊工技能---理论
第一章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4-5
4.作业现场各类设备、工具必须有良好 的绝缘,设备必须有完好的接零、接 地保护线。 5.在特殊情况下,(如夏天身上大量出 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 工作台、焊件上或接触焊钳等,以防 发生事故,在潮湿地点焊接作业;地 面上应铺上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而且必须有监护人。
1.4符号在图样上的位置:
完整的焊缝表示方法除了基本符号、辅 助符号、补充符号外,还包括指引线、一 些尺寸符号及数据。 指引线由带箭头的指引线和两条基准线 (一条为实线,一条为虚线)两部分组成。 (见下页)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第三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五、放射性物质:TIG焊所用的钍钨极中
的钍元素是放射性物质,能放出a、B、y三 种射线, a射线占90﹪但穿透力弱 10~20Cm空气间隔即可、 B射线占9﹪ 用铝板或塑料布可隔离、y射线穿透力强但只 占1﹪,其外照射危害较小,不易伤人。如 果将其粉尘吸入体内,形成内照射时,危 害较大。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电光眼几种治疗方法:
电光眼可到医院就医治疗也可用以下方法
1、奶汁滴治法。用奶汁滴眼连续4~5次
2、凉物敷盖法。用黄瓜片、豆腐片盖眼
3、凉水浸敷法。眼睛浸入凉水中睁开几次
4、火烤治愈法。到无烟的火源旁铐一会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四、噪声:GB规定作业噪声允许强度为
I形焊缝 V形焊缝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1.2辅助符号: 它是表示焊缝表面 形状特征的符号
平面符号
1.3补充符号:
它是为了补充说明焊 缝的某些特征用的 符号。
周围焊 缝符号
-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1.4焊缝尺寸符号:
工件厚度 坡口角度
根部间隙
钝 边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第三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二、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强 度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 和破裂的能力。抗力越大,材料的强度越高。 (1)、屈服强度 钢材在拉伸过程中当载荷不再增 加甚至有所下降时,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现象,称为屈服现象。屈服强度标志着金属材料 对微量变形的抗力 (2)、抗拉强度 钢材在拉伸时,材料在拉断前所 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一、焊接装配图的特点 通常所指的焊接装配图就是指 实际生产中的产品零部件或组件的 工作图。它与一般装配图的不同在 于图中必须清楚表示与焊接有关的 问题,如坡口与接头形式、焊接方 法、焊接材料型号和焊接及验收技 术要求等。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二、焊缝符号的表示方法 焊缝符号一般由基本符号和指引线组成。 必要时可加上辅助符号、补充符号和焊缝尺 寸符号。 1、焊缝符号表示法: 1.1基本符号: 它是表示焊缝横截面形状的 符号
六、高频电磁场:在使用高频震荡器时产
生较大的高频电磁场会使工人出现头疼、 头昏、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不停电换 焊条时,会使工人产生麻电现象。所以高 空作业不准使用带高频震荡器的焊机。 防治: 1、良好的接地可大大降低高频电流。 2、对焊把加以屏蔽(外加铜质软线套)。 3、尽量减少高频电的持续时间。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一、
金属烟尘: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焊 接材料被溶化、蒸发,被空气氧化、冷凝 成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0.1µm 的微粒称为烟;直径在0.1~10µm之间 的微粒称为尘。焊接烟尘主要由铁、锰、 硅组成,锰是主要有毒物。 人体吸入金属烟尘过多易患“焊工尘肺”、 “锰中毒”、“金属热”。严重伤害人体 气管、肺部、神经系统。
第一部分
初级电焊工技能---理论
第一章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6-8
6.焊工推拉闸刀时,要侧身向着电闸, 防止电弧火花烧伤面部。 7.下列操作应在切断电源开关后才能 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更换件需要改 接二次线路、移动工作地点、检修焊 机故障和更换熔断丝。 8.焊机安装、修理和检查应由电工进 行,焊工不得擅自拆修。
初级焊工培训教案

主讲人:郑

第一部分
初级电焊工技能---理论
第一章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有害气体、
金属蒸气和烟尘、电弧光的辐射、方射 性物质、高频磁场、焊接热源(电弧、 气体火焰)高温等职业危害的伤害,如 果焊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按规定 穿戴劳保用品,就容易患“焊工尘肺”、 “锰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职业病。 对人身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2.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 危险性增大。 2.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 使心脏,肺部等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预防措施
3.1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置,使空气对流。 3.2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 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电 焊 工 防 护 用 品
焊接防护用品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焊接职业危害主要有: 焊接烟尘、有毒气体、弧光伤害、噪声 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等六类。 这些职业危害对焊工的身体造成严重的 影响,我们要对这些危害重视起来,不能 忽视。这些危害用科学的方法是可以消除 的。下面我们对危害产生和防治进行介绍:
1.4 焊缝尺寸符号:
P H K h S R C 钝边高度 ; 坡口深度 ; 焊脚高度 ; 余 高 ; 焊缝厚度 ; 根部半径 ; 焊缝宽度 ; d a B b n I e 镕核直径 。 坡口角度 。 坡口面角度 。 根部间隙 。 焊缝段数 。 焊缝长度 。 焊缝间距 。
第二章 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第一部分
初级电焊工技能---理论
第一章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3
1.作业现场必须有合理的安全通道,车辆通道 宽度不小于3m,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5m。 2.焊接工作前,应先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安全 可靠。不允许未进行安全检查就开始操作。 3.焊工在更换焊条时必须戴电焊手套,不得赤 手操作;在带电情况下,不要将焊钳夹在腋 下而去搬动工件或将电缆线绕挂在脖颈上。
1、密 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物 质的密度。金属的密度即是单位体积金属的质 量。 2、熔 点 纯金属和合金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时 的温度称为熔点。 3、导热性 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 热性。符号是λ,银的导热性最好,铜、铝次 之。
第三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4、热膨胀性 金属材料随着温度变化而 膨胀、收缩的特性称为热膨胀性。 5、导电性 金属材料传导电流的性能称 为导电性。金属导电性以银为最好,铜、 铝次之。 6、磁 性 金属材料在磁场中受到磁化 的性能称为磁性。磁性与材料的成分和 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烟尘、毒气防治方法:
采用加强通风和加强个人防护两种方法。
一、通风防护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固
定式、移动式、多投式、随机式、强力小风 机、气力引射器、低电压风机) 二、个人防护:防护口罩、送风防护头盔、 送风封闭头盔、送风口罩、分子筛除臭氧口 罩、改善焊接工艺和改进焊接材料。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二、有毒气体:在焊接电弧的高温烘烤下,电弧 周围的空气发生变化,生成大量有毒气体。主要 有:
臭氧 :O3。最高浓度应小于0.3㎎/m³ 氟化氢、氟化物:HF。最高浓度应小于1㎎/m³ 氮氧化物:NO、NO2。最高浓度应小于5㎎/m³ 一氧化碳:CO。最高浓度应小于30㎎/m³ 二氧化物:CO2。最高浓度应小于9000㎎/m³
放射性物质防治: 1、综合性防护(采用机械操作、对施焊区加强通 风)。 2、设有单独操作间。 3、配备专用砂轮磨钍钨极,砂轮机要有除尘罩。 4、手工焊时应戴密闭头盔。 5、采用合理规范,避免钍钨极烧损剧烈。 6、接触钍钨极后应用流动水洗手,经常洗工作服

焊接与切割的职业伤害与防治
案例分析:4、高空焊接作业坠落
1、事故经过
某单位基建科副科长甲未用安全带也未采取其他安全措 施,便攀上屋架,替换焊工乙焊接车间屋架角钢与钢筋支 撑。工作1小时后,辅助工丙下去取角钢料,由于无助 手,甲便左手扶持待焊的钢筋,右手拿着焊钳,闭着眼睛 操作。甲先把一端点固上,然后左手把着支点另一端的钢 筋探身向前去焊另一端。甲刚一闭眼,左手把着的钢筋因 点固不牢,支持不住人体重量突然脱焊,甲与钢筋一起从 12.4m的屋架上跌落下来,当即死亡。
85~90dBA(8小时工作)。 等离子喷涂达123dBA、切割达118dBA。 噪声可形成:噪声性外伤、噪声性耳聋,还 会对神经、血管造成危害,引起神经紧张、 恶心、烦躁、疲惫、血压升高等。 防护措施:选用低噪声工艺、房屋结构和设 备采用隔音材料、佩戴隔音耳罩或耳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