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素治疗4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545007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熊小奇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
新活素组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负荷剂量为 1.5 μg/kg 静脉注射,然后按0.01 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泵入,连续用药72 h。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
结果新活素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治疗后1周心率、LVEF、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新活素组治疗后1周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改善得更加显著(P<0.05)。
结论新活素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
标签:急性心力衰竭;新活素
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近年来成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新药,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有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1]。
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注射新活素后,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新活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
新活素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9~81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8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4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7例。
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7~80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8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6例。
本组病例均除外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不足、收缩压0.05);两组治疗后1周各项指标(除血压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P<0.05),但新活素组治疗后1周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特别是BNP浓度的改变。
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恶化后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新活素药理作用为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肺循环阻力(PCWP)、体循环阻力和心脏前后负荷,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无耐药性;中度利尿排钠,降低循环容量负荷,增加肾脏滤过率,不增加肾脏负担;
全面拮抗交感神经系统、RAAS、内皮素、加压素过度激活产生的心脏毒性,降低水钠潴留,抗血管收缩,延缓心脏重塑;阻止心肌增生肥厚和间质纤维化,延缓心脏重塑,降低远期死亡率;无正性肌力和正性心率作用,不增加心肌氧耗,无致心律失常的作用[3]。
本资料表明,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及全身临床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而且无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患者能很好地耐受。
参考文献
[1]Cynthuia M B,Pasqualina S,Robert M,et al.Physiological,Pathological,Pharmacological,Biochemical and HematologicaFactors Affecting BNP and NT-proBNP.Clinical Biochemistry,2008,41(4/5):231-239.
[2]刘思泰,蒋涛,冉斌,等.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临床观察.四川医学,2009,30(5):711-712.
[3]马虹.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