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学语言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

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烂熟于胸,讲课语言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往往能引起学生积极的的遐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愿望。

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的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语言艺术;科学;规范;技巧;应变
中图分类号:g633.7
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因此,我们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以准确地表述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的本质内容为基准点。

因此,谈及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必定以其精当、简明、准确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语言的准确性是物理教学语言科学性的核心。

在此,准确有以下含义:
教学语言应当规范。

用词必须贴切,造句恰当,合乎语法,语言流畅;必须概括、简洁、精要,富有感染力。

物理教学语言要有审美性。

教室在构思物理教学语言时,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众所周知,物理规律具有自然美。

当教师生动地向学生述说事实时,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即内美与外秀的一致性,构造了这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艺术的感召力,会影响着学生,牵动着学生。

发掘教材的美学内容物理规律的自然美,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是一种审美化的思考,它将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好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应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审美性的统一。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技巧性
物理教学语言必须清新自然,有生活气息,不得一味追求雕章琢句,要达到意不晦,语不琢,朴实无华;必须自由洒脱、典雅和谐,具有学者风范,虽不讲究平仄押韵,却要追求旋律的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如同天成。

因此,物理教学语言的构思应讲究技巧。

物理教学运用语言技巧的目的是,用最少、最精炼,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

物理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表现在教师大量的、准确的、适时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在有记忆”(杨振宁),为使教学内容妙趣横生,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讲解这样一件轶事:“闲暇,有人问物理学家盖莫夫、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赫,一只装有石块的船浮在水池中,若将石块投入水池的小中,池
中水面高度是否发生变化?”有趣的是三位科学家都答错了,借此,导入“阿基米德定律。

⑴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它的形象化。

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

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而不是诱使他们把知识撇在一边!
⑵语言的自然性与生活性的统一。

物理教学语言的自然性与生活性的统一是其技巧性的又一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进行指导,通过善辩的语言,自然地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课堂结合起来,形成生活与生产→课堂教学→知识与方法的知识链,以教学语言为线索,引导学生沿着语言自然发展的路径,拾级而上,达到“不矫其情而情自深”的境界。

⑶语言的应变性
语言的应变性是其技艺性的较高层次。

教师应凭经验,凭感觉,随堂随时把握教学过程发展的逻辑,把握学生学习的脉搏,科学调节,科学控制,运用应变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结构与学生思维规律时时合拍。

教学语言,使教师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博学的知识、
方法、能力,宣讲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施加自己的影响。

这种若明若暗的力量,潜移默化,确会启发学生,激励学生。

三、艺术语言的表达
⑴富有感情的表达
声情并茂是语言艺术表达的关键。

教师要感情充沛,这种感情要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要与学生心心相印,共赴前程,要与事业紧密相连,孜孜以求。

语言艺术的富有感情的表达,将启迪学生发挥潜能,调动非智力因素。

⑵具有韵律的节奏。

教学语言要注意轻重缓急,要讲究抑扬顿挫,高低清浊,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要达到声声动情,字字入耳。

要在节奏中体现活泼、灵秀,铿锵悦耳,要自然地流露出语言的音乐美。

总之,教学语言艺术的表达,必须严防错位。

语言艺术的境界博大精深,有广阔的领域可供教师们做语言艺术的学问。

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表达上,应十分谨慎,应致力于语言表达的准确。

切记,避开弹性,避开模糊性,避开一词多义、避开一语双关,避开寓万于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