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

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A.古埃及的历史B.古罗马的兴衰C.古希腊文明D.阿拉伯帝国的兴亡2 . 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要于A.以城市为中心B.以大山为中心C.以海洋为中心D.以大河流域为中心3 .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十二铜表法》4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列文件中最早宣传该思想的是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国际歌》5 . 下面是法国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②处死路易十六③《人权宣言》的颁布④罗伯斯庇尔上台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6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新国会的召开和攻占巴士底狱B.苏格兰人民起义和三级会议的召开C.殖民主义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 . 某同学整理的下边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A.《权利法案》的影响B.《独立宣言》的影响C.《人权宣言》的影响D.《拿破仑法典》的影响8 . 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

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突破B.工人技师的钻研C.政府措施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9 . 如下表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简表,推动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推广全国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三角贸易D.工业革命10 . 如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是()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协定关税的影响D.纺织工业的发展11 .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

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源于大河流域②被外族所灭,文明中断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A.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2 . 17世纪末,英格兰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丈夫荷兰执政官威廉承袭英国国王,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

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国王位。

材料叙述的史实是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B.国王挑起内战C.克伦威尔独掌大权D.“光荣革命”13 . 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14 . 歌曲《爱在西元前》写道:“……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歌曲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己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指的是()A.《汉漠拉比法典》B.《论法的精神》C.《秦律》D.《拿破仑法典》15 . 下图为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

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A.走向近代B.整体世界的形成C.“蒸汽时代”的到来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6 .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

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启蒙运动开阔了视野17 .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与之最可能相关的是A.《圣经》B.《荷马史诗》C.《古兰经》D.《哈姆雷特》18 .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产生于A.古代印度B.阿拉伯C.罗马D.希腊19 . 关于三大宗教,不正确的是A.都产生于欧洲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C.都有相应的创始人、经典D.都有相应的宗教景观20 .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下列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全希腊的学校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级),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材料二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三(1)结合材料回答,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2)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哪种民主制度?图二反映了哪个国家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两幅图片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国王或总统在权力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22 . 14世纪到17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的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是一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材料二: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就是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

”材料三:“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1)请根据下图写出,图中A、B、C分别是谁开辟的航线?A B C(2)材料中“人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分别指什么事件?(3)当时最为“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文化巨人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4)材料三中这次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5)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位航海家?他发现的新大陆是什么?23 . 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

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衣业生产。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2)材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美国内战有何关联?(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宜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

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24 . 近代社会的曙光开始出现于欧洲。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古德意志谚语(1)城市的自由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哪个国家?材料二:下图(2)图示体现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什么?其中的中程是指什么?材料三:下图(3)图片反映的事件揭开了哪一场革命的序幕?(4)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答案:略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答案:略2、3、4、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