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有关要求,开展国有资本
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
要途径,是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改革全局具有重大
意义。
这几年来,央企和地方国企分别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行动。
2018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再次明确了11家央企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第二批试点企业。
全国已有30多家省级国资委陆续试点,改组组建了近140余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这些试点企
业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在党的建设、授权放权、组织
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和积累了经验。
在地方国企层面,推行试点以来,试点企业的规模、效益、质量实现了同步提升,具体表现在:
1、在投资决策、产权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改革、人事薪酬等多个方面推行授权经营管理,确立了试点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地位;
2、试点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
3、“小总部,大产业”格局初步显现,管控模式更适应市场化需求;
4、试点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业务范围,创新商业模式,稳步
实施转型升级战略。
不过,地方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在不同的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试点企业与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没有完全理清,权力责任清单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完善;
2、试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比如在外部董事引入方面推进较为缓慢。
3、试点企业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培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引
领带动作用不强,试点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充分释放;
4、试点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尚显不足,尚未充分实
现国有资本的规范有效运行;
因此,结合上述的成效、经验和不足,地方国企试点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总结提炼,为第二
批试点做好总结借鉴和经验传承。
笔者这几年持续在多个省地市监管机构和试点企业走访调研,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和亲身参与改组组建的成效,给地方国企试点企业提供以下几点思
路和观点,仅供参考。
(下文提及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字样,读者应理解为国有资本
投资、运营公司)
01
选定试点企业的【五看】
多数省地市级国企,经过几轮的连续重组整合以后,已经形成了市场竞争一类、市场竞争二类、公益类等为主线的多家集团企业。
有不少的地方国企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
业或新兴产业。
在第二批试点中,我们建议要设定一定的入门条件来遴选试点企业。
一看企业资产,优质资产要达到一定规模且经营性资产占比较高,主业聚焦、业务板块互补、全资或控股一级企业多。
二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基本健全,运作较为规范。
三看企业是否具有一批专业化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团队,其战略管理能力、投资决策能力、资产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强。
四看企业是否具有较好的投资、资本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比较突出。
五看企业的制度流程、财务风控等体系是否健全、完善。
02
认知试点企业的【目标】
试点是改革的先遣兵团和试验田,试点首先是革新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意识。
试点企业
的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试点的主要目标是要改组组建成一批具有较强投融资、资本运作、产业整合能力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培育主业聚焦、治理完善、市场主体地位强的国有
企业集团,结合地方国企内外部的综合改革,确保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和资本价值最大化。
03
看懂试点企业的【三原则】
试点企业的基本原则:
一是改组组建为主,将具备条件的地方国企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根据需要组建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二是依法规范,试点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
人治理结构。
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范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管理体制。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推动试点企业的市场化开放式重组整合,激活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
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04
明确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
确定试点以后,地方国企的领导班子要明确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
无论是改组还是组建,国
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有四点:
一是要把过去“管资产”的模式朝着“管资本”的方向去转变,在全公司上下需要完善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体制;
二是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提升试点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要着手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
引入外部董事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决策“三重一大”的效率和透明度;
三是要积极与监管机构协商,建立权力、责任、负面等清单,在公司内部成立“试点办公室”,牵头完成完善授权机制,扩大试点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四是以产权为纽带,增强试点企业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05
升级试点企业的【战略定位】
战略规划升级。
根据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实现党委和
政府战略意图的重大产业转型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以市场手段进行资本运作融资的
投融资主体;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产业整合主体;促进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创业投资主体。
因此,本着市场化运作的目标,试点企业要对
战略规划升级,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将原有的业务板块整合重组,突出和聚焦
发展优势主业,通过投融资、资产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式,结合现有主业,产业与产业
结合、产业与金融结合、金融与金融结合、城市建设运营与产业、金融等结合,形成多种结
合模式,逐步打造“产融投”多元一体化。
06
优化试点企业的【组织架构】
优化组织架构。
根据上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战略和职责定位,试点企业需要调整优化组
织设计的架构,科学设计与战略规划相适应的组织体系,着力加强党建管理、战略管理、投
资管理、资本运作、股权管理、董监事管理、审计法律、企业文化等职能部门的建设,为国
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战略落地提供强力支持。
对地方国企而言,过去比较不太关注或执行较
弱的领域,比如战略后管理、投融资、企业文化等,需要增减、合并一些部门设置,赋予这
些部门新的职能职责。
建立权责清单,逐步将集团总部职责和权力下放到下属一级企业,尽
量优化和减少总部部门数量和人员配置,形成总部的高效决策协调机制。
07
强化试点企业的【业务运营】
强化业务运营。
坚持市场导向,除党委和政府确定的战略性产业、安排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项
目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在授权机制下自主决策进退的产业和领域。
其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导向、结构调整与资本经营,逐步退出
不符合战略规划和难以保持竞争优势的项目或一级企业,向自身资源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强的行业和领域聚集,形成产业投资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业务运营模式。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强化资本运营能力,通过资本进退,构建股权投资、管理、经营的业务
运营模式。
积极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与优秀的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的合作,借助民营
企业的灵活主动、市场敏感、积极性高等优势,结合自身在政策、民生等领域的优势,共同
谋求更好的发展。
08
构架试点企业的【管控模式】
构架集团管控模式。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相应的职责,按出资比
例行使股东权利,使出资企业成为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实现股权流转与企业、职工分离。
大多数地方国企对管控的理解还停留在调整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上面。
试点企业应结合战略
型管控、操作型管控、财务型管控等集团管控模式,对一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一是要厘清集团各部门与一级企业之间的管控关系,形成上下左右贯通的权限体系。
二是针对不同的业务板块和一级企业,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简政放权给一级企业,充分发
挥一级企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还可以适时考虑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强化财务、审计、法律等手段,实现对重大风险的管控。
09
总结试点企业的【经验推广】
地方国企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
我们建议试
点企业成立“改革试点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学习和领会国家相关政策,在试点过程
中与监管机构、外部专业机构充分沟通和讨论。
适时组织对试点成效较好的央企、其他地方
国企的对标考察学习,综合企业内外部的其他改革措施,逐步形成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在地方国企逐步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