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
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本应该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享受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馨,但是由于
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少,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引导
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性格上的缺陷或是心理上的障碍。

而现在,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
会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2021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在自我意识方面,留
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的评价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着
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出现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并存在年龄和
性别差异: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

在亲子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
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

在学业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较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本人认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一、平等对待
根据调查结果,总的来看,人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的群体,一些人甚至专门
关注留守儿童个体的极端表现,并倾向于将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表现简单的归于因为留守
状态。

各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关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加
深了人们将留守儿童看成问题儿童的印象。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
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

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
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

对于留守
儿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给他们贴上不好的标签,只看得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
长处,这样就会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

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处”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

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的“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的“标签”做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
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校互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生自小就会受到父母的人格魅力以及身体力行吃苦耐
劳的影响。

家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家庭气氛的和谐与否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的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要积极联合家长互动,不断提高家校互
动水平,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毛病和缺点都感
到头疼,但他们又缺少了了解孩子的耐心。

比如学生在考试后,成绩好,便得到奖励,成
绩差,便是训斥和打骂,长此以往学生便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甚至对家长敬而远之,产生
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家庭教育失败。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
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让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
发展,并尽量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农民工返流
的机会,组织建立“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平台。

向家长倡导科学
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

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薄”,教师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给外出父母反馈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学生的情况和思
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要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与家长一起
制定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计划方案,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留守
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科学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际上,各科教
学本身就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加入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授课时注意在课本内容以外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语文课本身就含有情感教育的内容、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等。

同时,教师的积极关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让学
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在校内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并开展定期
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课程,这对学生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了心理教师集中为学生讲授心理课程,也可以单独谈话、单独诊治,帮助心理情绪起伏不
定的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

在农村小学,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做到大规模普及,
但学校可以以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
方法。

此外,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也是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多
媒体,加强对学生科普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

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余生活,引领“留守学生”
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掘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长,使“留守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健
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审校《.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中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摘要:在当今社会,国家的教育研究组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时刻提高教
学设施与教学质量,然而,却没有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事业上作出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发现自己与正常儿童越来越不同,进而
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正常活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也会刻意的回避,
特别是对于一些聋哑、盲童来说,他们总是回避与他人的相处与活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
生理上的缺陷,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这些特殊儿童脱离社会的发展轨道,导致其出现
自闭症的症状。

2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2.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我
国的重心放在了培养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与增强特殊儿童教育团队上。

及时、科学地培训
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者,使其特殊教育能力与专业知识都有所提高,使其能够充满爱心、耐
心地去教育特殊儿童,使特殊儿童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爱,引导他们多与社会、他人沟通、交流。

2.2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大部分的特殊儿童都会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与缺乏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的问题,对于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科学合理的引导特殊儿童认识
自身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自我调控能力有所增强。

例如,在处理“特殊儿童如何正视自身
缺陷”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避免其他儿童用“瞎子”、“聋子”对其进行称呼,同时
也要指引特殊儿童勇于认清自身缺陷,勇敢的面对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对于医生的
治疗、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信心,才能逐步进入社会正常的轨道中去。

2.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既要懂得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格
外关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从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其实际情况相适
应的教学活动,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人合作,在科学文化
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入生存能力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懂得只有将
实际生活与理论教学结合到一起,才能够真正的使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结合到一起,才
能真正的使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社会正常的运行轨道中。

在教学活动中,使特殊儿童体会
其中的乐趣,并为其努力创建快乐、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够缓解特殊儿童的
某些自卑、消极、敌对的情绪,还能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

3结语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教育研究组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时刻提高教学设施
与教学质量,然而,却没有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事业上作出很大的贡献。

对于特殊儿童进行
心理教育时,教育工作者既要时刻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更新、改进,还要赋予特殊儿童更多的爱心、关心与耐心,为特殊儿童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进而使其能够快乐幸福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刘云艳学前教育研究2021-06-01
2、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固原市实证研究赵苗苗山东大学2021-05-3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