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三)词义的转移
• 诛:古:责求、谴责。→今:杀。
《左传·公孙无知之乱》:“(齐侯襄公)反, 诛屦于徒人费。” • 货:古:财物、财产。→今:商品、货物。
《盐铁论·本议》:“故兴盐铁,设酒榷,置 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 汤:
《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赴汤蹈火”、“固若金汤”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
• 坟:
《诗· பைடு நூலகம்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虫(蟲) • 《大戴礼记· 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麟, 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裸虫之 精者曰圣人。 • 《说文》:虫,有足谓之虫。 • 禽 • 《孟子· 滕文公下》:终日不获一禽。 • 《三国志· 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 曰鸟。 • 《说文》:禽,走兽总名。
•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臭:
《周易· 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 《说苑· 杂言》:“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 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县:
《礼记· 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
• 焚:
《左传·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孟子· 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说文· 火部》:“焚,烧田也。”
→一切焚烧行为。
• • • •
脸:古义:目下颊上,仅指颧骨部分。 响:古:回声。 色:古:脸色。 裁:古:裁衣。
(二)词义的缩小
• 瓦:古义:陶器
今义:主要指盖房屋顶的建筑材料。 •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 瓦。”
•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赵歧注: “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范宣子为 政,诸侯之币重。” • 《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 也。” →缯帛之货→用于馈赠的财物或礼品→货币
(四)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与轻重
• 《诗· 卫风· 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吹嘘 杜甫《寄岑嘉州》: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 嘘。 谣言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 以免破屋之咎。 祥 《左传· 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战国策· 楚策》: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祅祥乎?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 严格地说,“古今词义”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 先秦-汉代 先秦、汉代-唐代 汉唐-清 清代-现代 • 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 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 语的词义的关系。
(一)词义的扩大
•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