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期末试题带答案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期末试题带答案
3-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4-是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城市化
2、城市建成区
3、城市职能
4、城镇体系
5、城市设计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
1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
2 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3 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
4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三、论述题(40 分)
3.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宽度是多少?
居住区级:路面 10-14 米;红线 20-30 米。
小区级:路面 6-9 米;红线 10-14 米。
组团级:路面 3-5 米;红线 8 米。
宅间:路面不小于 2.5 米。
三.论述题:
你认为住宅区规划最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根据学生具体的答题内容进行评判。核心在于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营造。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A、D
3、B、C、E
4、B
5、B
6、C、D
二、简答题
1、简述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
城市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和相互的差别。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有物种层次的需求,这五类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为一个
阶梯,低层次要求获得满足以后才有可能发展出下一个层次的需求。从这五个层次和金字塔
形状的分布来看,人的需要是从量到质,从大众化到精品化。
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即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使人们更好地实
二.简答题:(30 分)
1.
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
2.
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有哪些?
3.
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宽度是多少?
三.论述题:(20 分)
你认为住宅区规划最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
日照标准: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
1 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
答:
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
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
1、
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
建筑的间距、排列的方式、通风的方向等。
2、
为什么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中提倡“顺而不畅”的原则?
保证住宅区通行方便,避免穿越性交通。
3、
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ha)
比重(%)
人均面积(m2/人)
居住区用地
其
中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三、计算题(25 分)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 12 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第一个组团为 3 层住宅,用地为 4 公顷,
建筑密度为 20%。第二个组团为 6 层住宅,用地为 8 公顷,容积率为 1.4。请计算: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
须列出计算过程。
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
2、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是什么?其优缺点是什么?在规划中需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
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市建成区
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城市规划原理 1》试题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20 年 B、10 年 C、5 年 D、2 年
2、请在以下选项内选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
A、确定城市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的用地面积和用地界限
B、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居住区级:不大于 800-1000 米。
小区级:不大于 400-50 米。
组团级:不大于 150-200 米。
三、计算题(25 分)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 12 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第一个组团为 3 层住宅,用地为 4 公顷,
建筑密度为 20%。第二个组团为 6 层住宅,用地为 8 公顷,容积率为 1.4。请计算: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
离。
2.
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等级。
3.
居住区与住宅街坊
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住宅区绿地包含住宅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绿地率的计算方法是
总绿地面积与住宅区用地的比值,是衡量住宅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
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绿地中的一种,计算方法是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反映住宅区
绿地可供居民活动的开放程度。
4、
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原则。
1)车行核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
分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和相互的差别。(11 分)
3、
简述居住区“人车分行”交通组织原则。(11 分)
4、比较行列式和周边式布局的优缺点。(11 分)
三、问答题(35 分)
1、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15 分)
2、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并简述其作用。(20 分)
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建制镇
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2 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答:
(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现各自的个人与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社区”。
我国目前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宽敞等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社区环境和社会环
境过渡。说明我国人民得需求层次正向高层次发展。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向精神生
活方面扩展,是居民需求结构发展的规律。
2、绘制住宅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并简述其作用。
住宅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ha)
比重(%)
人均面积(m2/人)
居住区用地
其
中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
注:其他用地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居住区的用地,如市级以上的公共建筑、工厂、单
位等用地,以及不适于建筑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工业用地。
作用: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用地状况
2-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5、城市设计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 万平方米)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2004-2005 学年第一学期《城市规划原理 1》试题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50 分)
1.
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
2.
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3.
居住区与住宅街坊
4.
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
5.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人口规模(3-5 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
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街坊是指由道路所分割而形成的住宅用地,规模大小不等。
4.
公共绿地率与绿地率
住宅区公共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公共绿地率
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
5.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无单位)
5、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通常为:
A、1000~1200 米 B、800~1000 米 C、600~800 人 D、400~600 米
6、符合管线综合原则的选项为:
A、重力管让压力管 B、大管径让小管径 C、临时管让永久管 D、新建管让已建管
二、简答题(41 分)
1、
简述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8 分)
答: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
地结构三部分。
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Ⅰ
60.1~75.0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核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核公共服务设施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