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轮船体说明书

货轮船体说明书

一、总体性能1.船型本船为钢质全焊接结构、单甲板、方尾、前倾首柱带球首、单机单桨、单舵、短艏楼和艉楼、柴油机直接驱动的尾机型近海航区散货船,全船设有三个货舱,并配有经ZC认可的钢质折叠式风雨密舱口盖。

本船设有艏楼和艉楼,艉楼甲板上设四层甲板室。

2.航区及用途本船主要航行近海航区,均匀装载散货(散装谷物、危险货物等除外)。

船体结构和稳性满足近海航区规范的要求。

本船对船体结构作“B”级冰区加强。

3.主尺度总长LOA 设计水线长LwL 垂线间长Lpp 型宽 B型深 D设计吃水 d满载排水量△载重量定员人数149.18m 143.48m 140.88m 21.00m 11.70m 8.65m 21954.6t~17154.6t 18人甲板间高:主甲板至艏楼甲板主甲板至艉楼甲板艉楼甲板至起居甲板起居甲板至船长甲板船长甲板至驾驶甲板驾驶甲板至罗经甲板2.50m 2.60m 2.45m 2.45m 2.45m 2.45m4.总布置概况本船主甲板以下设七道水密舱壁,自尾至首分隔成淡水舱(中为舵机舱)、艉压载水舱、机舱、第三货舱、第二货舱、第一货舱、首压载水舱(左,右)、艏尖舱兼压载水舱。

艏楼内设有锚链舱、锚机控制室、油漆间、灯具间、木工间及索具间。

尾部上层建筑内设有环形梯道、每层甲板设有电弄和管弄,并配有配电间。

艉楼内设有餐厅、厨房、菜库、应急发电机室、二氧化碳室、空调机室、活动室、洗衣间、厕所、氧气间、乙炔间、吸烟室、消防用品间及杂物间。

艉楼甲板上设单人船员室10间,并设有医务室和卫生间及索具间、艇具间、贮物间。

起居甲板上设有会议室及单人船员室6间,均配有独立卫生间,其中大副室和大管轮室内还配有客厅。

船长甲板上设单人船员室4间,均配有独立卫生间,船长室和轮机长室内设有客厅和办公室。

驾驶甲板室内设驾驶室、海图桌及报务桌蓄电池间、交流机室及厕所。

罗径甲板设信号灯桅一根,主磁罗径一只。

烟囱设于起居甲板#11—#18肋位处的机舱棚上。

货舱区域舱口舯部围板高1.90米,其上设折叠式钢质风雨密舱口盖。

艏楼甲板后设桅一根,其上设有前锚灯等。

5.载重量、载货量及吨位在设计吃水8.65m时,排水量为21954.6t,载重量为17154.6t,载货量为16416.1t。

载重量是指在指定吃水时船舶排水量和空船重量的差值。

指定吃水时的排水量由静水力曲线表查得。

载货量是指在指定吃水时的排水量减除空船重量、油、水、压载、人员、食品及规范要求以外的备品、备件的差值。

吨位根据中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2篇与(2006年修改通报)要求计算。

总吨位GT=10716,净吨位NT=6001。

6.干舷及稳性本船在设计吃水8.65m时的干舷为3074mm,满足中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3篇与(2006年修改通报)对“B”型船舶要求所核算的最小干舷。

各种装载情况时的稳性满足中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第4篇与(2006年修改通报)对航行于近海航区散货船要求。

7.主机航速及续航力(1)主机采用6PC2-6L额定功率2970KW 额定转速500r/min(2)齿轮箱采用GWC66.75-WX减速比4∶1(3.952:1)(3)航速本船在设计吃水8.65m,深水平潮,船壳清洁无污底,风力不超过蒲氏3级时,其试航速率不小于13节。

本船燃油舱可储备燃油~535.5t(各油舱均满舱时),可供服务航速航行时间约480小时之需。

8. 主发电机组:机组型号CCFJ250J-WD柴油机:型号X6170ZC-02A 标定功率:313KW 标定转速:1000r/min 发电机:型号TFXH-250 标定功率:250KW 标定转速:1000r/min 停泊柴油发电机组:机组型号CCFJ75J-WF柴油机:型号TD226B-6CD 标定功率:99KW 标定转速:1500r/min 发电机:型号TFXW-250M4-H 标定功率:75KW 标定转速:1500r/min 应急发电机组:机组型号CCFJ75Y-WF柴油机:型号TD226B-6CD 标定功率:99KW 标定转速:1500r/min 发电机:型号TFXW-250M4-H 标定功率:75KW 标定转速:1500r/min9. 舱容⑴货舱舱容第一货舱(#133~#183) 7530.30m3第二货舱(#83~#133) 7353.76m3第三货舱(#33~#83) 7376.47 m3合计22260.53 m3(2)淡水舱舱容淡水舱(艉~#5) 194.74 m3合计194.74m3(3)油舱舱容轻油舱1 (#23~#33) 52.09 m3轻油舱2 (#23~#33) 38.19m3轻油日用舱1 (#25~#27) 14.35m3轻油日用舱2 (#25~#27) 9.86 m3重油舱(左,右) (#27~#33)175.97m3×2重油日用舱(#15~#18) 21.15 m3重油沉淀舱(#18~#21) 23.16 m3滑油舱(#17~#19)21.10 m3滑油循环舱(#15~#19) 5.03 m3溢油舱(#20~#23) 10.45 m3污滑油舱(#15~#19) 9.32 m3渣油舱(#20~#23) 7.22 m3油污水沉淀舱(仅右) (#10~#14) 22.36 m3合计586.22m3(4)压载水舱舱容第一边压载水舱(左,右) (#133~#183) 160.90 m3×2第二边压载水舱(左,右) (#83~#133) 225.79 m3×2第三边压载水舱(左,右) (#33~#83)206.69 m3×2第一顶压载水舱(左,右) (#133~#183) 277.99 m3×2第二顶压载水舱(左,右) (#83~#133) 331.44 m3×2第三顶压载水舱(左,右) (#33~#83) 328.42 m3×2第一底压载水舱(左,右) (#133~#183) 387.49 m3×2第二底压载水舱(左,右) (#83~#133) 461.05m3×2第三底压载水舱(左,右) (#33~#83) 418.04 m3×2首压载水舱(左,右) (#183~#191) 190.69m3×2艉压载水舱(#5~#9)166.04m3艏尖舱兼压载水舱(#191~#207+0.120) 419.62m3合计6562.66m3(5)其他舱舱容轴冷却水舱(#6~#9) 8.36 m3污水舱(#9~#14) 6.67m3合计15.03m310.规则和规范船体主要构件按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的要求设计。

其他性能满足中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与(2006年修改通报)要求。

11.备品和属具配齐规范规定的备品和属具,超过规范要求的机电产品随机备件和业主指定的备件由船厂安放在适当位置。

二、概述1、本船为单甲板、双底双壳、单机、尾机型,具有艏楼的钢质全焊接结构散货船。

全船采用混合骨架形式。

双层底内设宽1800mm的箱形中桁材。

本船货舱区域不设置支柱,采用抗扭箱支持舱口端横梁的结构形式。

船体主要构件按照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对近海航区要求进行设计。

本船的肋骨间距尾至#9和#183至首为600mm,其它为720mm,船底纵骨间距为700mm,甲板纵骨间距为700mm。

全船按总布置要求,设置贯通左右舷的水油密横舱壁七道,舱壁均以垂直扶强材扶强,此外,根据布置需要设置局部纵、横舱壁数道。

全船材料采用满足中国船级社(2006年)规范要求的A级钢,艏、艉柱采用钢板焊接。

船体结构焊接要求按“船体结构焊接规格表”进行,船厂应编制合理的焊接工艺,以尽量减少焊接引起的变形,焊接船体结构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中国船级社《材料与焊接规范》(2006)要求。

建造厂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船厂施工场地、起重能力、施工工艺等)对船体结构进行划分,船厂应根据本船的结构特点预先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船上所有液体舱柜内,在其上下构件上均应开有流水(油)孔、透气孔。

凡在建造中临时所开的出入口、通风孔(工艺孔)在完工前均应予封没,且保证强度和水油密要求,在施工中的临时支撑和各种眼板在完工前全部拆除,所有焊疤应批平磨光。

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振动,船体结构上采取了如下措施:(1)所有的纵向构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2)主机基座前后延伸应作有效过渡;(3)机舱内设置间距不大于4档肋距的强肋骨、强横梁,它们与肋板连成一牢固的横向强框架;(4)上层建筑及甲板室的强横梁设置间距不大于4档肋距,以利增加甲板板架的刚性。

此外在布置绞盘机、锚机、艇架、桅、烟囱等处应作局部加强。

2. 主要构件汇总详见“船体结构计算书”。

3. 设计要点,本船设计为典型散货船,设顶边舱和底边舱,货舱舱壁采用槽形舱壁。

3.1 外板本船平板龙骨为16×2000(mm),船底板14mm,舭板14mm,舷侧外板为12mm,舷顶列板为20mm,板宽2000mm。

舷顶列板与强力甲板采用角接形式,在船中0.5L区域内的强力甲板边缘必须开坡口,并保证完全焊透。

3.2 甲板本船在船中0.4L范围内开口线外主甲板厚度取24mm,甲板边板24mm,在开口线以内及0.075L区域内的主甲板板厚为10mm。

机舱和货舱开口角隅采用抛物线形式。

3.3 船底结构本船货舱区域船底为纵骨架式双层底结构,每三道肋位设置实肋板,在船中设置箱形中桁材,宽度为1800m,并在两侧每个肋位设置通达邻近纵骨的肘板,并在两侧设置旁桁材,间距为2800,其间设间距为700mm的上下纵骨。

整个货舱区域货舱口范围内铺16mm的内底板。

本船船底纵向构件有良好的连续性,在艏部按船端加强要求予以加强,本船在艏部主甲板以下分别设置平台甲板、舷侧纵桁,并作有效过渡。

3.4舷侧骨架本船舷侧为双壳纵骨架式结构,并设有顶边舱和底边舱,空载时作为压载水舱以保证航行安全。

其余区域均为横骨架式。

在艏部按船端加强要求予以加强。

机舱内设置间距不大于4×720mm的强肋骨,并于相应位置设强横梁,机舱普通肋骨上下端设置梁肘板及舭肘板与横梁及肋板相连,并在机舱内设置支柱。

3.5甲板骨架本船甲板横梁在通过纵桁处与纵桁腹板直接焊接,横梁端部用肘板与肋骨连接;货舱区域开口线外主甲板纵骨端部设置肘板与横向强框架相连。

3.6舱壁全船共设置贯通左右舷的水密横舱壁七道,位于#5、#9、#33、#83、#133、#183、#191肋位,其中为#83、#133为槽形舱壁,此外还设置局部纵横舱壁,均以垂直扶强材作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