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写说明文教案

怎样写说明文教案

怎样写说明文教学目的: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楚、明白、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学会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说明事物时要学会抓住特点,并做到条理分明。

教学准备:一张说明书教学安排与步骤:第一站:趣味积累·成语学习(让学生填写下列成语,老师再对这些八字成语进行讲解。

)谋事在人,()人非圣贤,()宁为玉碎,()人无远虑,()螳螂捕蝉,()机不可失,()当局者迷,()桃李不言。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附成语解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谋求。

谋划事情要尽人的努力,而事情的成败还受到环境、自然条件等的制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故事: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滥杀无辜,大臣赵盾和士季进宫劝谏,晋灵公态度冷淡,不情愿地认错。

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根本听不进,于是派人暗杀了赵盾。

人们奋起反抗,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

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

”于是连夜修建。

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错过。

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失去就不会再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故事: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原指下棋的人。

当事人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很清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故事: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

西汉政府并没重用李广,60多岁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二站:金钥匙·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一张说明书,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说明书,当我们买一个新的产品时,里面都会有,你们有谁认真阅读过说明书吗?谁来说说说明书包含哪几个部分。

(说明书一般都会包括物品的名称、组成部分、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说明书它是属于说明文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

(板书课题:我的“商品”我做主——怎样写说明文。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是用客观平实的语言介绍某种物体或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等,或者某种理论的概念、特点、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

怎样写好说明文呢?下面,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具体方法一、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文主要是对物体或物品进行介绍,事物的特征包括物体的外部形态、内在性质、功能用途等。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他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

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

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

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

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

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

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首先,要细致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

某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

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

某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

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

他在谈体会时写道:“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

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

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比如,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关于长颈鹿脖子长的例子中:鹿的身高数字和七块颈椎骨,都不是仅凭观察可以知道的,必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准确的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

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

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

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

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

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

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

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

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

例如有个小作者写《我的小制作——不倒翁》:按照“准备”、“剪纸”、“画小丑”、“装橡皮泥”、“胶蛋壳和小丑”五个步骤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制作的过程,并且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谨。

(一)时间顺序说明文运用的顺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为序进行说明的顺序称为时间顺序,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产品的生产程序,事物的发展进化等。

说一说:请你说一说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二)空间顺序另一种是以介绍物体的外形特征、构造特征为目的,按事物的内外、上下等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的,称之为空间顺序。

如介绍建筑物、场地的布局、物体的结构等大多采用这种顺序。

如下面这个小作者对电冰箱的介绍:我家的电冰箱摆设在厨房里。

它的外形像一个立着的长方体,高度大约有1.6米,宽度约有50多厘米,穿着雪白的外套,看上去外形非常朴素。

电冰箱有两扇门,上面是冷藏室,下面是冷冻室。

冷藏室用隔板分成了两层,第一层可以放很多新鲜的蔬菜和可口的水果等。

第二层是两个像抽屉一样可以推拉的小筐子,专门用来放带有外壳之类的东西。

冷藏室的门也非常特别,它里面可以分为四层,最上面的那层有十个半圆形的凹孔,每个凹孔都可以放一个鸡蛋。

如果做饭的时候要用到鸡蛋,拿出来也很方便。

中间的两层可以放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食品,最下面的那层还可以存放啤酒、饮料等。

冷冻室里面是用3个抽屉组成的。

前两个抽屉可以放棒冰、雪糕、冰水等等,还有一个抽屉可冻鱼、肉等速冻食品。

在你打开冷冻室门的时候,马上有一股特别寒冷的气流向你扑来,会让你浑身感到冷冰冰的。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简单地介绍几种常用的:(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

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3)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如:我家的电冰箱摆设在厨房里。

它的外形像一个立着的长方体,高度大约有1.6米,宽度约有50多厘米,穿着雪白的外套,看上去外形非常朴素。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