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括小说主题,赏析小说内涵

概括小说主题,赏析小说内涵

概括小说主题,赏析小说内涵一、考点解读:阅读文本→分析环境→分析人物→分析情节→分析语言→挖掘主题二、典型题例呈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未婚妻 (法) 奥杜度过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里已经挤满了旅客。

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走进车箱。

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

可是,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

‛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

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

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

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

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

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

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的面容娇小玲珑,非常可爱,我不能相信她就是一个已达结婚年龄的儿子的母亲。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

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

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

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

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

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辞谢了她的好意。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

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

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当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

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

我撑起大衣的领子。

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

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染有各种颜色、很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

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了,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

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20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版。

有删改)1、“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2、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5分)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6分)4、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解题方法指导:通过小说的环境描写分析主题,注意环境描写所暗示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氛围。

1.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所交代的时代背景,如《祝福》开头的景物描写。

2.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所渲染的气氛。

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4.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5.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所起到的衬托(包括反衬)、象征意义。

通过上述关于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能够掌握小说的主题。

三、小说人物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

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所以认真分析主要人物可以透彻地领悟作品的主题。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其次,抓住人物的典型性,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联系现实生活,即可揭示其典型意义。

小说重要语句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把握主题。

“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一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二要注意分析比喻、双关、拟人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三要注意小说人物此时的心理情感(或作者对此人物的情感态度),要注意语句对小说主题的暗示。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把握主题,通过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倾向把握主题,通过小说的时代背景把握主题,通过小说的题材把握主题。

考试时,还要注意参考题干中的有关提示把握主题。

答题规范1.先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景物)、人物形象性格和人物关系、重要语句含意等等;2.再分析点明主题意义。

(通过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把握主题,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条概括,不可写出一点即认为完成任务。

)一般范式:小说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描绘……的情景),表现了……的主旨,寄寓了……的深刻内涵。

四、课堂演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崖边对话曾平认识他,是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静思崖。

林海茫茫,涛声阵阵,云蒸雾腾,静思崖宛若大海中一叶轻飘飘的小舟。

上静思崖得走两个小时的原始栈道。

我去的那天下午,静思崖的游人除了我就是他。

他的脚前已是一地的烟头,不断从口和鼻里喷射出的烟雾把他包裹得严严实实。

他显然沉思着什么。

他先招呼我,甩给我一支烟,是‚中华‛。

我们坐在石头上吞云吐雾。

他说:‚我还以为今天没人来呢!‛我说:‚我不是人?‛我们笑了。

我们闲吹。

他说:‚兄弟你说当官的什么最幸福?‛我说:‚老兄你是当官的?‛他笑笑说:‚兄弟,不必认真,我们随便吹吹。

‛我说:‚肯定是小官提大官了。

‛他摇头。

我说:‚要不然就是有了很多很多的钱。

‛他又摇头。

我说:‚再不然就是你的儿子也当了官并且当了比你更大的官。

‛他仍摇头。

我说:‚老兄你是不是脖颈有些问题,只会摇头?‛他友好地笑笑。

他似乎还没从沉思中醒来。

我很想听听他的高论。

他说他在这儿深思很久了,为官者还是畏惧最幸福。

我差点大笑。

畏惧还是幸福?他说:‚畏惧者最终没有畏惧,没有畏惧者最终会畏惧。

‛他仍抽他的烟,望茫茫林海。

他说我给你讲几个故事吧,兄弟。

他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

他说他曾经主管过一个工程,从招标到工程结束他没为包工头说过一句好话,但人家在工程验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往他家中塞了一个包,里面两万元呢!人家说是辛劳费,还不足利润的百分之一。

当时他乡下的父亲生病住院,正需交两万元的押金。

他很想拿那钱,很想神不知鬼不觉连老婆也不说就给他父亲。

但他怕,怕身败名裂,怕被关进监狱,怕晚上睡不着觉。

他说那钱在自家的床下放了三天,天天做噩梦,天天心惊肉跳。

第四天赶紧退了。

他问我是不是胆子太小?有些自嘲。

他苦笑。

他给我讲了好些他想干因为怕而最终没有干的事。

他说他几位同学或者因为钱,或者因为色,或者因为权,前几天关进监狱了。

他说现在想以前的事,有时为畏惧而后悔,不过现在很坦然很自在,一点也不畏惧。

你说畏惧是不是很幸福?我无言以对。

我至今不知道他姓啥名谁。

半年后,我却遇见过他一次。

我随一个记者团赴A地采访,在一个会议中心,他显然刚从主席台上作了报告下来,正喝水润喉,旁边有一青年为他拿着公文包。

我挺热情挺激动地走过去,说:‚老兄,原来你在这儿啊!‛他望望我,挺陌生的,问:‚你是谁啊?‛我很奇怪,那天我们不是相处得挺融洽吗?并且他叫我兄弟我叫他老兄挺亲切啊!提包的青年说:‚×长,这人有些神经兮兮的,得注意!‛他说:‚你给保卫处说说!‛1.小说开头一段对静思崖自然环境和游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请解释文中画线的“畏惧者最终没有畏惧,没有畏惧者最终会畏惧”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3.小说中的“他”最后把“我”当成“神经兮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作者意欲借这篇小说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典型题例呈现:1、〖答案要点提示〗(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2)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