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分析
实验区墙壁和内部设施应为中性色,避免影响评价产品。推荐使用
乳白色和中性浅灰色。 (4)噪声 实验区应控制噪音、注意隔音。
4.2样品的准备 ⑴均一性
呈送给品评员的样品各项属性应完全一致,包括每份样品的量、颜色、
外观、形态、温度等。 ⑵样品量 由于物理和心理的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不同检验目地,应提供合适 的样品个数和样品量给品评员。
的F值)
6.差异检验的结果与讨论
6.1感官分析所选择的样本
实验型--尽可能扩大样本的量,在无法扩大量时要提高样本的准确性
注意品评员的筛选和培训,提升品评员的感官分析能力 消费者型--尽量取得最大的样本量,分散取样取更多的测试点
个体
全体
6.2测试方法 任何一种测试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需要通过优化方法和对结果的统
n 1 X k 2
n
当有效答卷表数大于100时(n>100时),正确答案最少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取最接近的整数值。若回答正确的问卷数大于或等于这个最少数,则说明两 样品间有差异。式中z值为:
参考标准:GB 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 二、三点检验》 ISO 10399-1991 《感官分析方法 二、三点检验》
结果与分析
按照二-三点检验法要求统计回答正确的问答表数,查表(附录A)可 得出两个样品间有无差异。例如有24张有效问卷,其中有14张正确的选
择出单个样品,查表N=24栏。由于14小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7,所以
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个样品间无差异。如果正确数大于在显著水平 的临界值,则说明两个样品间有显著差异。(注:食品感官分析一般显 著水平取α= 5%)
品。
品评员:
品评员人数是根据检验目的而异,通常是6个以上专家或15个以上优秀 品评员;或25个以上初级品评员。 样品呈送 呈送的样品要求在所有品评员之间交叉平衡,为了使3个样品的排列
次序和出现次数的概率相等,这两个样品A和B有6中可能的组合:
AAB、 BBA、 ABA、 BAB、 BAA、 ABB
描 述 性
简单描述
特 性 强 度 时 间 法
比较法 排序法 评分法
质地描述
定量描述
2.差异检验的介绍
(1)差异检验要求品 评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样品中是否存在差 异,它是感官分析中经 常使用的一类方法。
(2)如果样品间的差 别非常大,以致很明显, 则差别检验是无效的。 当样品间的差别很微小 时,差别检验是有效的。
(注:在实验中要使每个样品在每个位臵上安排的次数相同,所以样品 组数和评价员人数应该是6的整数倍,当品评员人数不足6的整数倍时可
舍去多余的样品组或向每个评价员提供6组样品做重复实验。)
问答表设计 在问答表设计中,通常要求品评员指出不同的样品。对于评价员必须 告知该批检验的目的,提示要简单明了,不能有暗示。一般设计如下表:
RA A B
RA B A
(2)平衡对照模型:当品评员对两个样品都不熟悉时,使用平衡对照模型。 平衡对照模型中两个待测样品都可以作为对照样,所以样品排列有四种形式: RA A B RA B A
RB A B RB B A 问答表设计
在问答表设计中,通常要求品评员指出不同的样品。对于评价员必须告知
该批检验的目的,提示要简单明了,不能有暗示。一般设计如下表:
食品感官分析—差异检验
本期内容
1 2 3 4 5 6
食品感官分析方法的分类 差异检验介绍 差异检验的适用范围 差异检验的测试条件 差异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标准 差异检验的结果与讨论
1.食品感官分析方法分类
实验分析型 消费者型
喜好性/接受性
敏 感 度
差 异 性 三角检验 成对比较检验来自二-三点检验 “A”-非“A”检验 五中取二检验 DFC检验
3-AFC(3-Alternative Forced Choice) (1)品评员需要明确理解测试属性的含义。 (2)在强迫选择中给品评员充足的信息和准确的描述,但不能有任
何的误导。
6.3差异检验的结果
(1)通过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出在不同显著性下两个产品是否存在差异。
(2)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测试结果: 一般来说,消费者的灵敏度较低 消费者不会同时比较两个样品 消费者不会专注于可能存在的差异 即使消费者发现了差异,他的喜好性度仍可能不变,甚至更偏爱新产
的实验方法。所以食品感官 分析品评员的选拔和培训是 获得可靠和稳定的感官分析 结果的首要条件。
消费者型
这是食品感官分析人中代表最广泛的一类。通常这类食 品感官评价员由各个阶层的食品消费者代表组成。消费 者型品评员仅从自身的主观意愿出发,评价是否接受或 喜欢测试的产品。
经验型
通过感官分析评价员的筛选并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感 官分析实验员,他们可以从事专业的差别类试验,但要 经常参加测试以保持分辨差别的能力。
每次呈送给品评员3个样品,其中1个样品是对照样,品评员先评定对
照样,然后评价另外两个编码样品,要求评价员从这两个样品中选出与 对照样相同的那一个。
品评员: 品评员人数一般在20左右,如果增加人数到30-40人或者更多,试
验效果会更好。
样品呈送 二-三点检验的对照样有两种给出方式:固定对照模型和平衡对照模型。 (1)固定对照模型:要求品评员对样品熟悉或是有确定的标准样。整个 试验中都已确定的标准样为对照样,所以样品排列有两种形式:
计分析降低因品评员的偏差造成的结果的偏差。
三角检验 猜中的概率为1/3 二、三点检验 猜中的概率1/2 差异程度的认知:
R N S
为了降低品评员猜对的概率,可以采用“五中取二法”或一次品评更 多的样品来降低猜对的概率,但这样会使品评员产生感官疲劳。或对
同一实验进行多吃重复实验,来验证品评员品评结果的准确性。
从经验型食品感官分析人员中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培训 而获得的食品感官分析评价员。他们都具有描述产品感 官品质特性及特性差别的能力,专门从事产品品质特性 的评价。 这是食品感官分析人员中层次最高的一类,他们专门从 事产品质量控制、评估产品特定属性与记忆中该属性标 准之间的差别,以及评选优质产品的工作。
训练型
专家型
5.差异检验的方法
5.1三点检验(TRIANGLE TEST) 三点检验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两个样品间是
否有可察觉的差别,这种差异可以涉及一个或多个感官性质,但不
能表 明有差异的产品在那些感官性质上有差异。
方法提要: 每次随机呈送给品评员3个样品,其中2个样品是相同的,一个样品 是不同。品评员依次品评3个样品,要求品评员选出不同的那一个样
(3)在实验中需要注 意样品外表、形态、温 度、数量等引起的误差。
(4)结果的解释基于 频率和比率的统计学 原理,根据能正确挑 选出产品差别的品评 员的比率来推算出两 种样品间是否有差异。
产品变化-原 料、工艺、 包装 货架期测试
3.差异检 验的适用 范围
配对测试-目 标产品VS自 有产品
品评员培训
品评员: 品评员人数是根据检验目的而异,一般需要20-50个评价员。所有评价 员均应熟悉测定形式、尺度的意义、评定的编码、样品中有做为盲样的 对照样。 样品呈送 将样品同时呈送给品评员,包括标示出来的对照样、其它待评的编码 样品和编码的盲样(对照样)。要求品评员根据事前确认的尺度对样品 进行评价打分。
问答表设计
结果与分析
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查表获得相应自由度下的F临界值。将计算的F值 与查表所得的临界值比较,如果FA>F临 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反之测无显 著性。 (注:F检验临界值表可在网上查找,或使用excel也可以计算。在excel
中输入公式FINV,然后输入显著水平α的取值和分子、分母即可算出相应
⑶样品的温度 恒定和适当的样品温度才可能获得稳定的效果,通常是将样品 温度保持在该产品日常食用的温度。 ⑷器皿
呈送样品的容器应无色、无味、清洗方便或一次性使用,同一
实验所用容器应完全相同。
4.3品评员
食品感官分析是以人的感觉
为基础的,通过感官评价食 品的各种属性后,再经过统
计分析而获得客观评价结果
结果与分析 按照三点检验法要求统计回答正确的问答表数,查表(附录A)可得
出两个样品间有无差异。例如有25张有效问卷,其中有14张正确的选择
出单个样品,查表N=25栏。由于14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3,小于1% 显著水平临界值15,所以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个样品间有差异。如 果正确数小于在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则说明两个样品间无显著差异。 (注:食品感官分析一般显著水平取α= 5%)
4.差异检验的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1)实验区微气候
温度和湿度:温度20-22℃、湿度55%-65% 换气速度:实验区应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约半分钟臵 换一次空气为宜。 空气纯净度:实验区换气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实验区 的装饰材料和内部设施应无味。
(2)光线和照明 照明对感官检验特别是颜色检验非常重要。实验区照明应是可调控 的、均匀的、并有足够的亮度有利于评价。 (3)实验区颜色
5.3与对照的差异检验(DIFFERENCE FROM CONTROL )
与对照差异检验是一种差异检验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呈送给品评 一个对照样和一个或几个待测样,并告知品评员待测样品中的某些样品 可能和对照样是一样的,要求品评员定量地给出每个样品与对照样的差 异程度。
方法提要:
每次呈送给品评员一个对照样品、一个或几个待测样品(其中包括对 照样作为盲样),要求评价员通过一个差异程度尺度评出各个样品与对 照间的差异大小。品评过程中需让品评员知道待测样品中有些与对照样 是相同的。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产品与对照的差异显著性。
当有效答卷表数大于100时(n>100时),正确答案最少数按照以下 公式计算,取最接近的整数值。若回答正确的问卷数大于或等于这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