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0例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验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为(115.7±14.4)g/L,对照组为(103.8±22.3)g/L;观察组的红细胞为(3.12±0.76)×1012/L,对照组为(3.07±0.63)×1012/L;观察组的白细胞为(5.18±3.20)×109/L,对照组为(4.19±4.39)×109/L ;观察组的血小板为(229±83.28)×109/L,对照组为(210±56.74)×109/L,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检查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h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血小板检测值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对中间细胞检测值高于即刻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择静脉血进行检验,其检测结果更好,可以准确的检测血细胞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在临床医学当中,血常规的检验一直以来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验,其也是研究对象进行全身体检的基本检验项目[1]。
血常规的检验项目主要涉及到关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2],因此血常规检验十分重要。
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接收的例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当中,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34.5±14.7)岁;观察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6.4± 15.2)岁。
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到本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且对本研究持知情态度,且配合进行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选择日本的SysmexpocH-100i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试剂为该仪器所配套的试剂,主要涉及到稀释剂、溶血素和清洗剂。
本研究选择的质控液为美国产。
所有研究对象在检验前1天均例行禁食,于第2日清晨8:00进行血液采集。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集末梢血,采集血液采用稀释液进行稀释之后充分摇晃,带摇晃均匀以后,送归实验室检验;观察组采用真空试管收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并进行离心处理,之后送归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检验。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指
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为(115.7±14.4)g/L,对照组为(103.8±22.3)g/L;观察组的红细胞为(3.12±0.76)×1012/L,对照组为(3.07±0.63)×1012/L;观察组的白细胞为(5.18±3.20)×109/L,对照组为(4.19±4.39)×109/L ;观察组的血小板为(229±83.28)×109/L,对照组为(210±56.7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所有研究对象在3 h之内的静脉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检测,检测血小板以及中间细胞的百分比的检测值和即刻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h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检测值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对中间细胞进行检测,检测值比即刻检测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其他方面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对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的检验,从检验当中能够看出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都高于末梢血的检测值,比较检测结果,进行静脉血的检测能够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对本研究进行分析,从调查的结果当中看出,检查血常规主要采用血液化验等方法进行,这种化学方法能够对血液当中所存在的血红蛋白细胞以及血液的白细胞进行分别的化验,可以更好地对研究对象血细胞的变化形态和进行即时动态的了解,能够有效地为临床医生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作出重要的引导。
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血常规的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测采用静脉血进行常规检验的结果明显比采用末梢血进行血液检测的效果要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红细胞检验、血小板检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验的优越性,所以末梢血的检验的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要低于静脉血,而且检验的稳定性也不如静脉血。
因此能够充分的说明,检测血常规的时间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重视血常规的检验在临床上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对于血常规检验来说,其采血方式有很多,有研究表明采血方式不同会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3]。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检验结果相对来说更加标准,充分证明了静脉血的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的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检测中、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含量都要低于静脉血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末梢血的检验准确性比静脉血检验更低[4],同时其检验的稳定性也低于静脉血。
对血常规进行有效的采集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检测仪器也在不断的更
新和换代,这也为血液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5]。
静脉血相对于末梢血能够更好的反应出人的身体实际状况,但末梢血在同等条件下,其发生溶血反应的时间要比静脉血标本更早,因此检验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选择静脉血进行检验,其检测结果更好,可以准确的检测血细胞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碧青.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9):434-435.
[2] 廖素英,陈丽勤.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比较.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1(5):6127-6128.
[3] 熊异平.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4(2):1674-1675.
[4] 关梅灵.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81):531-532.
[5] 喻惠雯.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 现代养生,2015(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