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心包积液
〔X线检查表现〕 1、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呈三角形:心缘僵直, 各弓分界不清; 2、心包钙化:是患过急性心包炎的最可靠 的X线征象,常呈蛋壳样、带状、斑片状及不 完整的环形;好发于右心室前面、右心房、房 室沟区、冠状沟及左心缘等部位; 3、肺淤血; 4、常伴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表现。 5、透视下心脏搏动减弱;
心包积液的治疗
(一)原发疾病的治疗 心包积液的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因。 (二)心包积液的处理 1心包穿刺术--判定积液性质;缓解心包压塞症状;注入 抗菌素或化疗药物; 2心包切开术--大量心包积液,达到持续引流的作用。 (三)心包积液伴心包压塞的处理 1改善血流动力学--快速静滴生理盐水、右旋糖酐等扩容 ;应用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血压。 2降低心包腔内压力—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切开
治疗
缩窄性心包炎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施行手 术(心包剥离术)。 手术原则: 先剥左室面,再剥右室面; 先剥流出道,再剥流入道。
影像检查的评价
1. X线所见结合临床仍为首选,特别对心 脏搏动异常的判断简便、易行; 2. CT对钙化的检出率最敏感,但对心内结 构的观察需做增强; 3. MRI显示心腔结构及组织特性较好,对 限制型心肌病的鉴别有帮助。
〔特殊X线表现〕 2、肺动脉段假凸征—是指仰卧水平或头低足高位 透视时,立位下较平直的心腰变膨隆,上缘较圆 钝,下缘逐渐延续为左心缘,形似肺动脉凸出, 同时伴有心尖部心影缩小。 发生机制:仰卧位或头低足高位透视时,由于重力 作用于心脏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心尖部的液体流 向心底部并积聚心包横窦处,另外心包上缘的附 着处高于心、血管交界处,而低于主动脉弓水平, 造成心腰部横径增宽,外缘饱满,心包腔的上缘 变得圆钝,形成犹如肺动脉段凸出的假象。
临床表现
1、乏力、发烧、心前区疼痛;食管受压致吞咽困难;气管 受压致咳嗽;肺受压致呼吸困难;膈神经受压致呃逆;喉 返神经受压致声嘶;邻近腹腔脏器受压出现恶心或腹胀感。 2、心包填塞:正常时心包腔内压力为零或负值,由于大量 的心包积液或迅速增长的少量积液导致心包腔内压升高, 使心室舒张受阻,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降低,临床表 现为急性循环衰竭,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端坐 呼吸、颈静脉怒张等(心包填塞与心包积液量不成正比); 3、听诊心音遥远或消失—由于胸壁和心腔间有液体介入。
主要是重度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
劳累后呼吸困难是最早期的症状,是由于心 输出量相对固定,在活动时不能相应增加所致。 后期因大量胸腔积液、腹水使膈肌抬高和肺部充 血患者出现端坐呼吸。腹水、肿大的肝脏压迫腹 部脏器产生腹胀感。
体征
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腔积液; 下肢水肿:
心脏舒张受阻,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脏对水和 钠的潴留,从而使血容量增加,以及静脉回流受 阻使静脉压升高。
〔特殊X线表现〕 1、双心尖搏动征--是指心影内真正心尖的搏 动和心尖部壁层心包的传导性搏动,形似心脏出 现一强一弱的两个搏动的心尖。 发生机制:中量或大量心包积液时,由于心包 腔的扩大心尖部游离加大,心脏跳动时出现心脏 摆动,致使心尖部搏动相对增强。这样当心脏跳 动时心尖部脏壁层心包间的距离亦发生变化,心 尖局部心包腔先扩大后缩小,密度发生一过性减 低后又增大等改变。少量积液时,此征不出现或 不显著。
正常时心包腔有15-30ml淡黄 色液体,起润滑作用
心包炎是心包脏层和壁层的炎症。
1、急性心包炎(病程<6周): (1)湿性心包炎:以心包积液为主,心包 腔内见浆液性渗出液 >50ml; (2)干性心包炎:纤维蛋白渗出,无明显 液体渗出。 2、慢性心包炎(病程>半年): 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迁延所致。
病理基础
视积液量及增长速度而不同。 1. 少量积液或缓慢增长的大量积液 ——心包腔压力轻度升高。 2. 短时内迅速增长的少量积液或超过心包代偿的大 量积液 ——心包压急速升高。
血流动力学改变
〔一般X线表现〕
1、积液<300ml:心影无明显改变; 2、积液> 300ml: (1)当心包积液量大300-500ml,心影开始向两侧增大,并 有上腔静脉影增宽及心隔角变钝的表现。 (2)当心包积液超过1000ml,心影明显增大呈“烧瓶状”或 “球形”,各心弓界限不清,心膈角变锐; (3)肺纹理正常或减少,肺野清晰; (4)短期内几次X线片出现心影迅速扩大。 (5)上纵膈影短缩; (6)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典型征象:巨大的心脏与清晰的肺纹理不相称。
第七节 心包疾病
铜陵市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 李坤峰
病理解剖
心包为包裹心脏及大血管根部 的纤维浆膜囊状结构,外层叫 纤维心包,由致密结缔组织构 成,内层为浆膜心包。分为脏、 壁两层。壁层衬于纤维心包的 内面,脏层附于心肌层外面, 即心外膜。 心包腔在心尖、心前区及膈面 范围较大 能容纳较大量的积液 保护作用,限制心脏过分扩张, 有助心房充盈
心包钙化
缩窄性心包炎
诊断依据
腹水,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体征,结合 心搏动减弱,齐脉静脉压升高; 过去有急性心包炎病史; X线检查显示心包钙化影,心电图异常等, 常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门脉性肝硬化 两者均有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但门 脉性肝硬化无颈静脉怒张,体循环静脉压 升高,齐脉,心包钙化和心搏动减弱等体 征,一般可以做出鉴别。
心脏普遍明显增大,呈“球形”
心影呈球形向两侧扩大,心胸比率0.64,左心缘心弓界不清 ,上腔静脉稍加宽,两肺野清亮。
心包积液治疗前后对比
CT与MRI:可对积液的量及性质作出判定。
1. 少量积液:<100ml,舒张期心包厚度515mm,
位于左室后壁及右房侧壁; 2. 中量积液:100500ml,心包厚度1524mm, 位于右室前及心尖下外方; 3. 大量积液:>500ml,心包厚度>25mm。 形成包绕心包的异常密度带。 4. MR信号:炎性渗出含蛋白成分高—不均匀高信号; (T1W3mm,重者可达 10~20mm; 2、增厚心包如同盔甲包裹心脏; 3、心室面,包括膈面增厚为著,致心室舒张受限; 4、血液动力学改变: (1)左心室舒张受限:左心房增大、肺淤血; (2)右心室舒张受限:右心房增大、上腔静脉血 液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X线---心影对称性增大,呈烧瓶状,上纵 隔影明显变短。 CT---可确诊还可定量诊断。 临床表现典型。
定义: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 心包增厚、粘连、钙化,使心脏舒张、收 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 障碍的疾病。 病因: 急性心包炎迁延而致。
二、缩窄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ricarditis, CPC)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CT与MRI
(一)CT对显示心包钙化敏感。
1. 心包不规则增厚(>4mm); 2. 心腔缩小,室间隔僵直,心室舒缩受限; 3. 腔静脉及心房扩大,可有肺淤血;
(二)MR信号: 低信号——纤维组织伴钙化; 高信号——尿毒症性的心包增厚。
鉴别诊断
心包积液: 1、双心缘对称性扩张 2、心弧消失; 3、肋膈角变钝; 4、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5、上腔静脉明显增宽; 6、仰卧位:心影形态改变; 7、随诊:短期内可明显增大 或缩小 扩张性心肌病 1、双心缘非对称性扩张, 以左侧明显 2、心弧存在; 3、肋膈角呈锐角; 4、搏动明显减弱; 5、上腔静脉无明显增宽; 6、仰卧位:心影形态无改 变; 7、随诊:短期内无明显改 变;
肿瘤——不均匀的混杂信号。
CT平扫示心包腔明显增宽,以两侧心缘为明显,内见条带状液性低密度区,伴 有双侧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超声: 评估积液量更确切。 <50ml即可发现。 核素及血管造影: 根据心脏的大小及位置与平片显示的心影 不相称来判断。 一般心腔周围的宽度>20mm即可确诊。
一、心包积液 (pericardial effusion,PE)
定义:心包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 50ml ,即为心包积液。
病因诊断
心包积液只是一个临床表现,病因复杂, 国内外文献报道居前五位的病因如下:
肿瘤性; 心力衰竭; 结核性; 非特异性; 尿毒症。
心包积液性质
血性(高密度):医源性(心导管/心脏手 术),急性心梗,肿瘤 脓性(低密度):化脓性感染 蛋白性(等密度):感染性、结核性心外 膜炎,急性心梗等
教学要求: 1、掌握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 2、熟悉心包积液与扩张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