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新型污染源:机动车。1980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机动车数 量以20%增长。目前拥有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 据预测,到2010年,上海市空气中75%的氮氧化物、94%的一 氧化碳以及98%的碳氢化合物将来自汽车尾气。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24
2、时段
公元前200 公元前1万 公元18世纪 万年至前1 年至18世纪 至今
万年
3、对自然的 依赖自然 态度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未来 善待自然
4、环境问题 5、人类对象
未显现 听天由命
森林砍伐、 水土流失
牧童经济
从地区性公 害到全球性
灾难
环境保护
全球性灾难 解决
可持续发展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 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①高度工业化的社会生产方 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本身不能支撑下去。②一个平衡稳 定的社会将会给予它的成员最合适的满足。③世界的前 途将面临着两条道路,或是违反我们的意愿,陷于不断 的饥饿、流行病、社会危机的战争之中;或者是建立一 个不把灾难遗留给子孙后代的社会。
2005-03-24
• 启示与争论:
• 人类活动一方面是减灾性质的,但另一方面也可能 加剧自然灾害的程度。
• 人类防灾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辩:“人类无须敬畏自然”
与“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如何理解“以人为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8
环境与发展的历史考察
• 在《复杂文明的衰落》一书中,约瑟夫·泰恩特描 述早期文明的衰落并探究其有关的原因。这些文明 的衰落是由于环境退化、气候变迁、内部冲突、外 敌入侵吗?或者,他自问:“文明的兴衰有它的某 些内在的神秘动力?”
• 自然灾害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防灾减 灾能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7
自然灾害:印度洋海啸
• 2004年12月26日起,印度洋地区发生地震与海啸,导 致重大伤亡。其中死亡人数,印尼:234271人,斯里 兰卡:30229人,印度,10744,泰国,5393人,马来 西来、缅甸、马尔代夫,菲律宾等国家都有人员伤亡。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8
小型化经济发展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1973年提出。
• 主要观点:大规模生产、机器代替劳动力、以及高速城 市化是导致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舒马赫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他主张通过教育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寻找新的生活方 式、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消费模式,保护自然资源。在 工业方面发展小规模技术,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发展。 他认为,在先进的工业国,大规模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资 源破坏,而小规模的私有经营自由、高效,富有创造性, 能持久。因此,他说,大规模形式是“自我毁灭”,而 小型化经济是好的。
• 水资源降水时间不均 • 大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容易导致水患,如1998年 的特大洪水。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22
环境问题:水资源
• 水污染严重
• 工业是中国水污染的最大根源,不到1/10的城市废水经过了 某种程度的处理。从1981年到1995年,城市排水量翻了三番, 相当于每年增长7%。中国总共有600多个城市,但城市污水处 理厂却不到300个,总共只能处理全部污水的15%。
• 苏美尔文明 • 玛雅文明 • 复活节岛文明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9
苏美尔文明
• 文明的功绩:(1)良好的灌溉系统。以成熟的工程概 念为基础,创造出生产力高超的农业,使农民能够生 产多余的粮食以支持第一批城市的形成。(2)发明了 楔形文字。
• 衰落的原因:缺乏为向下渗漏的水提供排水的通道。后 虽由小麦改种大麦,仍然避免不了衰落的结局。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3
环境与发展的代表性理论
宇宙飞船理论 增长极限理论 生存蓝图理论 稳态发展理论 小型化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动态平衡发展理论 补偿发展理论 环境奢侈理论 国家调节理论 社会改造理论 新发展理论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3
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生态服务
•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条件和舒适性服务包括自 然的自净化作用,如阳光、水循环、空气(循 环)和土地等
• 生态服务是自然生成的,无须人类劳动就能获 取的,因此是没有市场价格。
• 自然性
• 无偿性
• 无价性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4
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资源服务
• 森林:虽然总面积增加,但人均较低,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1/5。而且每年有110多万公顷,或者是1%的 森林由于过度砍伐而消失。过度砍伐导致长江上游森 林覆盖率从50年代的30%-40%下降到1998的10%,是造 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 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包括庄稼生产、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以及农村大量的乡镇企业农村工业排水。
• 海洋水污染
• 主要原因是围海造田、重金属污染以及石油渗漏等。
• 过度捕捞。60至90年代,东海船只捕鱼能力增长了7倍,但每
网捕鱼量则减少到以前的1/3。在东海、黄海,捕鱼的重点已
从高 价值的大鱼 转向低价值 的小鱼。 2005-03-24
• “自我限制”方案的要点有三:①保持人口的动态平 衡;②保持资本拥有量的动态平衡;③大力发展科学 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并减少生产每一 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和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6
生存蓝图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在其1972年出版的著作《生 存的蓝图》中提出来的。
• 盐碱化:农田盐碱化导致生产力下降,中国盐碱化土 地的面积在8000万至1亿公顷之间,相当于耕地总面积 的30%。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21
环境问题:水资源
• 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少 • 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
• 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北方严重缺水,东南则较多。 长江以南及其东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4%,却拥有水 资源的8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1999年)
•1998年,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10个大城市中, 我国占了7个,北京名列第三。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25
环境与疾病
• 艾滋病:美国。1981年1月,洛杉机加州大学医学中心 发现;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一位美国旅游者。目前 在40万人左右。
• 作为人类生产要素的自然物质,如土地、阳光、 水源、空气、矿产、各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 自然生成 • 有偿获取 • 市场价格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5
资源服务的价值
与环境服务不同,人 类获取资源服务是有 c 成本的(但资源本身 没有价值):
1、开发成本
2、环境成本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2
文明衰落的启示
•三个文明的衰落都与食物供应减少有关,而根 本原因都在于环境无法持续。
•今天的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化石燃料能源 系统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有可能 使我们的发展不可持续。
•必须重视保护环境,认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代际成本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2+3 1+2 1
q
6
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自然灾害
• 威胁和损害人类生命和财产的自然作用和现象, 如干旱、水涝、地震、地质灾害、风霜雨雪和 瘟疫等。
• 自然灾害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是人类活 动的影响结果。
• 防治自然灾害是需要成本的。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11
复活节岛文明
• 其文明的繁荣是基于火山岛的肥沃土壤的茂盛蓝本, 包括高达25米、树干直径达2米的大树。岛民以海 味为主要食品,最重要的是海豚。
• 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树木的砍伐超过了森林的可 持续产量。岛民无法入海猎捕海豚,因而衰亡。
2005-03-24
14
宇宙飞船理论
•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一门科学----生态经 济学》中描述了 “宇宙飞船经济”。
• 主要观点: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最大生态系统是地球, 而地球只不过是茫茫无垠的太空中的一艘小小的太空船 (即宇宙飞船)。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终将用完这个 “小飞船”内有限的资源。
• 人类必须:①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而采用 “储备型”经济;②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 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③实行“福利量”的经济, 而不能像过去只着重于“生产量”的经济;④建立不使 资源枯竭,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质的“循环式经济”,以 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
主要内容
• 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的贡献(余瑞祥教授) • 环境与发展:历史考察与若干理论 • 中国的环境状况 • 生物演化与可持续发展(殷鸿福教授)
2005-03-24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刘江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