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山东省泰安市生物中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关于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再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B.用镊子将盖玻片直接平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C.用稀碘液处理细胞是为了使细胞结构显示得更清楚 D.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向左移动装片2.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四种基本组织是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B.人的唾液腺属于上皮组织,由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 C.被子植物的叶片由叶肉、叶脉、表皮构成,属于器官 D.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 4.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B.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胚乳C.植物体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都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D.根的生长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和成熟区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5.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7.如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 两端的血管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与 2 中的液体相比, 4 中只少了大分子蛋白质C. 4 中的液体流经 5 时,全部葡萄糖被 5 重新吸收 D.与 1 中的液体相比, 6 中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8.下列关于人的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小脑协调运动,并维持身体平衡 C.在缩手反射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激素是()A.生长激素 B .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素10.下列有关植物类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细胞藻类植物有专门的吸收、运输养料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具有根、茎、叶,体内没有输导组织 C.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 D.裸子植物的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一般能开花结果 11.下列动物个体与特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鳄鱼 -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产有坚韧卵壳的卵B.蝙蝠 - 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涡虫 -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蛔虫 -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12.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 Y 染色体C.此人所生后代是男孩的几率是50%D.此人的体细胞中 X 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 13.下列对生物进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体型大、体格健壮的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不易被淘汰C.古代长颈鹿为吃到高处的树叶,颈经常使用,逐渐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多种氨基酸和核酸 14.对科学家实验结论或科学成就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B.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发明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C.普利斯特利利用蜡烛、小鼠、植物,钟罩做实验,得出植物能产生氧气的结论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15.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 B.侵入的流感病毒靠人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C.对流感患者的用具进行彻底消毒,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二、非选择题(每空 1 分,共 35分) 16.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是新时代的要求,泰山挑山工成为大众关注的群体。
请分析回答:(1)挑山工负重攀登,下肢关节要承受较大负荷,关节中的和关节外的韧带对其牢固性具有重要作用。
(2)挑山工午餐常吃本地特色食品 - 煎饼卷大葱,煎饼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玉米淀粉,在唾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
调节糖在体内吸收、利用和转化的激素是。
(3)挑山工深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收缩,外界气体被吸入肺,进入肺泡。
氧气依次透过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挑山工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和含量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4)长时间登山会感到疲劳,但挑山工仍能坚持攀登到山顶,控制该行为的中枢是。
17.以下各图,图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作用示意图。
图二、图三是与能量转换器有关的生理活动探究实验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物质或能量, a、 b 表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 a 的名称是,1 和 4 分別是,在 b 中进行能量转换的意义是。
(2)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照光几小时,再分别摘取甲、乙装置中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利用图三所示装置探究小鼠的呼吸作用产物, B 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是否全部被吸收。
若将透明钟形罩中的鼠换成生长旺盛的绿色植株,需要将实验装置放在环境中进行实验。
18.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
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科研人员从飞行能力、信息交流抵御天敌、抗感染蝗绿僵菌(该真菌对蝗虫有致病性)等方面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进行对比实验,请分析回答:(1)如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中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因此群居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 3)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黑色)和散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绿色)、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
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
进一步研究发现,群居型跳蝻被大山雀捕食时,体内会产生某种毒害大山雀的物质。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蝻不再啄食的行为是行为。
蝗虫的跳蝻由受精卵孵化而成,它经过5 次蜕皮发育成能飞的成虫,蝗虫的这一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中蜕掉的皮是 。
(4)蝗绿僵菌通过产生大量绿色的 来繁殖后代, 将含有该绿色结构的液体分别注入到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体内, 三天后群居型蝗虫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散居型蝗虫, 从抗感染能力 分析,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 。
19.生产生活中乳酸菌有广泛的应用。
如图是科研人员以优质大豆、红枣、 枸杞和糖盐水等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生产保健泡菜的流程图。
请分析回答:1)乳酸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 ,乳酸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
2)将各种原料装瓶前, 需要进行煮沸、 预煮等操作的目的是 。
接种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乳 酸菌发酵提供 环境。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有的酶能够把原料中含有的 转化为乳酸。
(3)科研人员对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自然状态下存在其他杂菌)生产的泡菜进行了 7 含量 自然发酵,因此乳酸菌发酵生产的泡菜品质优于自然发酵生产的泡菜。
20.鸡的正常羽与反卷羽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隐 性基因分别用 B 、b 表示)。
对甲、乙、丙、丁四只鸡进行多次混养交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组别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实验一 甲(正 常羽雌 鸡)×丙 (正常 羽雄鸡 ) 正常羽实验二 乙(反 卷羽雌 鸡)×丁 (反卷 羽雄鸡 ) 反卷羽、正常羽(1)强光下观察产出的鸡卵,若鸡卵内的 色浓而略大,说明这是受精的鸡卵。
鸡的遗传物质是 DNA ,鸡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请简要描述基因与 DNA 的关系 。
2)由实验结果分析,在鸡的正常羽与反卷羽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基因型分别是(3)现有一只反卷羽雄鸡, 为确定其基因型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性状表现为 的多为显性性状。
甲、乙的 由图甲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自然发酵。
由图乙可知乳酸菌发酵产生的只雌鸡与该鸡混养交配,将产生的受精鸡卵孵化,培育为成鸡,观察其性状表现。
结果及结论:如果后代全是反卷羽鸡,则该鸡的基因型是如果后代中既有反卷羽鸡,也有正常羽鸡,则该鸡的基因型是参考答案1-5CBDAD 6-10DBCBC 11-15ADACC16. (1)关节囊;(2)胰液;胰岛素;(3)膈肌;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血红蛋白;( 4 )大脑皮层。
17. (1)叶绿体;水、氧气;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甲不变蓝,乙变蓝;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黑暗18(1)信息交流;( 2 )学习;(3)不完全变态发育;外骨骼;( 4 )孢子;抗感染蝗绿僵菌的能力强。
19. 1 )成形的细胞核;分裂;(2)灭菌;无氧;有机物;(3)高于;低于。
20. (1)胚盘;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2)反尾羽;bb 、Bb ;(3)正常羽;BB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