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第2课故都的秋学案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第2课故都的秋学案人教版必修2

精心校对版
《故都的秋》导学案
习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自读作者信息,识记划线内容。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

现代著名的、。

他是的主要成员之一。

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问世。

1923年写了小说
和。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

1945年9
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夏衍先生曾说“达
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
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二、背景简介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
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
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
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
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
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
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基础知识
1、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
....( ) 槐.树()扫.帚()落.
蕊()
潭柘.寺()一椽.破屋()廿.四桥()蟋蟀
..
( )
嘶.叫()房檩.()平平仄仄
..
()譬.如()
颓.废()鲈.鱼()细腻.()着.凉()驯.
养()萧索
..()
2
泡卷干

教师寄语: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
3、辨字组词
嘶()缀()蕊()椽()凋()拓()啼()
厮()辍()芯()掾()雕()柘()谛()
4.解释下面词语
混混沌沌:
不能自已:
潜意识:
落寞:
颓废:领略:
一叶知秋:一椽屋:
四、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2、文中第二段和第十三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起何作用?
3、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的段落有哪些?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象?
4、从这些景物描写中,你能体会作者怎样的心境?
精心校对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