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学超不过十门的功课,每门课学四年...... 殊不知,大学里的班主任几百年见不到一面,生活老师更是见面都不认识。
学习的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每学期都有十来门课,而且都只是学一学期,然后是有可能四年再也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每门课的老师都不一样的。
来自小山沟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来到首都北京,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加上从高中紧凑的生活猛然间的转入大学自由宽松生活的不适应,我第一次迷茫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个时候我急需一个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的人来给我指导。
可人生地不熟,我该找谁呢?如果是在高中,我可以找班主任,可以找生活老师,甚至可以回家找父母,可是,现在是大学......我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即是我的第一个班主任——一个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他比我大五岁。
于是我忽略了年龄背景的差异,我把他当成我的“好朋友”,大学里的知己,我将我的想法全盘托出,希望他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那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你应该乘大学专业课还比较轻松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期间,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多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活动,争取机会锻炼自己。
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快速塑造自己的个性。
他给我的理由是“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
这也是我们唯一一次比较深入的聊天,因为后来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都比较忙得缘故!这种理念,这种观点对于在中学阶段只懂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十分兴奋。
当然,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充实了不少,我加入了七八个学生组织,而且每个组织有活动时我总是全力以赴,十分用心的在锻炼自己。
(这是我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总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去努力!)其中,我最用心的,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是学生会,当时我是在外联部。
作为外联部的干事,我也就有很多的时间和师兄师姐接触,我也基本上从离家的伤心和彷徨中解脱出来。
不幸的是,我总是没法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大学的课程总是安排的很多,虽然大一大二已经是相对的轻松。
而我总是没办法“工作”和学习兼顾。
于是在旧的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是否应该像中学时代一样,认真学好每一门课。
可是如果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任何活动,那样又与“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师训相背离。
我该怎么办呢?我第二次迷茫啦!在一次老乡会上,练就“一身交际能力”的我,和刚刚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师兄聊得很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其中,对于学习与“工作”的冲突问题,他送给了我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的话,令我是如救命稻草一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他是研究生,是优秀本科毕业生,加上是老乡,我就更加的相信他的话啦。
从此以后,自以为聪明的我就开始了我的逃课历程,大有不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罢休的劲头,于是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参加、策划、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名气也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提升,在本校区,几乎是路人皆知的活跃分子和逃课大王!这种充实又风光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前一个月,当时班级里充满得考试气氛提醒了我,我即将迎来了大学的第一场考试——期末考试。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害怕考试是不用功学习的学生的特权”这句话的含义了。
我的心是空前的每把握!这种心情比起面对黑色的七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令我欣慰的是在考试之前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一个月里学生会的活动也全部停止了,也不上课啦。
而且考试得科目虽多,每门考试时间安排得比较开,相隔好几天。
于是我每天熬夜,开始了猫头鹰的生活,没日没夜的啃书。
可是我总是没把握,像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
直道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还是忐忑不安。
就这样,我打了人生第一场没有把握的战役。
战绩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但也不尽人意:有一门课亮红灯,其余的科目全部是六七十分。
看到这样的成绩报告单,我第一次有了不敢回家的想法,第一次有了不敢面对父母的想法,第一次有了对不起父母的想法!于是我决定过年不会家了,告诉父母的理由是想锻炼自己男儿志在四方的勇气。
至于学习,当然是报喜不报忧了,理由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因为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帮不了我,只要我下学期开始好好努力就行啦!在内疚和悔恨中第一次单独过了春节,没有欢笑声,没有祝福声!当我在除夕夜给往家里打电话时,听到我母亲的声音我只剩下哭了。
那时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一定不会再次对不起父母的!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进入的更深的一个层次——我怎么样好好学习?带着这样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迎接来了大学的第二学期。
学期初,我告诉自己只要上课好好听课就行,下课时间还是要好好的参加学生活动的嘛。
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老师说的“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这句话。
可是因为第一学期没有学到本该学的知识,第二学期的课听起来十分费劲,于是另外一句话——“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解救了我。
我总是告诉自己这门课不重要,或者这门课很简单。
有了这些想法,我又一次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唯一不同的是:班级里的同学们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常常一起打牌、游戏的活动我也常常参加了。
时间总是平等的,我有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玩,有时间参加学生会的活动,那么就更加没有时间去学习啦。
此外,通过交流,从同学那得知,有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没有认真学习,但只要期末好好复习是肯定能通过考试的。
因此也就玩得更加的痛快了,更加的肆无忌惮啦!通过复制和进化,我果真更好的诠释了“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这两句话!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我第二学期竟然全部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情,表面上乐观、积极、开朗的我,已经在心里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自信的种子,而且茁壮的成长着,一步一步地吞蚀着我的心灵。
古往今来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
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
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
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
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麼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
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麼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
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
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
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
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
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
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
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当你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答案。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
有时候搞的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好。
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
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
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
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
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