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幻灯片

移动护理(PDA)在临床的应用 幻灯片


执行护士2再次登录 后,扫描腕带 输血核对1 输血核对2
护士1将pda给护士2
执行成功
提示 正确
正常输完
结束输血
否 继续执行 出现意外状况
停止输血
输血流程
执行护士1扫描标签
在病人床边 2名护士携带一部PDA
查找原因
放弃执行
输血执行流程控制
护理任务—输血执行
输血“三步曲”—双人核对、双人执行、结束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状态 (目前只支持在院病人查询,已提出查询出院病人需求)
体温单质控——缺项
通过病人列表 直接切换界面
大便缺项
查看出入量
缺血压
体温单质控——录入错误
脉搏录成心率
同一纵格内有2次 生命体征
体重栏内有2个 不同的结果
2)交班报告质量标准
1、楣栏填写 楣栏填写清楚,详细填写病室名称,日期(年、月、日),总数、入院、 转入、出院、转出、手术、分娩、病重、病危、死亡等人数。 2、交班报告书写顺序及写法: (1) 出院、转出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及出院或转出的时间。 (2) 死亡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及呼吸心跳停止时间。 (3) 出院、转出书写原则上只占一行表格。 (4) 新入院、转入患者床号、姓名、入院原因(诊断)及时间。 (5) 病危或病重患者床号、姓名、诊断等。病危注明“*”。 (6) 当日手术患者床号、姓名,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等。 (7) 明日手术患者床号、姓名,麻醉方式、手术名称。
第六章 医院管理
合计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
60
342
107
636
22
79
6
48
0
12
信息化全面支撑
等级医院评审护理部分的核心
患 者 安 全 管 理
护 理 质 量 持 续 改 进
患者安全管理内容

采用条码核对功能
正确识别患者 改善交流的有效性

落实院内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制定操作故障24小时内及时上报制度 护士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本班内上报科 室 24小时内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沟通 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移动护理系统,立即 启动 移动护理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移动护理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3、制定PDA相关流程质量标准



电子体温单的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交班报告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医嘱执行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更换输液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风险评估质量标准与质控方法
清点试管

打印、贴好标签
到床旁
扫描该病人的所 有采血试管,再 扫描腕带
提醒试管数量 是否和实际试 管数量一致

开始采血
采血成功

在PDA当前界面点 击完成采集

需要继续采集
在pda当前界面 点击返回
打印标本接 收汇总单, 盖上交接章
5 )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关键点 在治疗室
接到血液后,2名护士各持 自己工号登录的PDA
病人腕带的配带规范
将病人腕带佩戴事宜作为入院宣教常规事项;病人住院期间,腕带必须佩 戴至手腕上,并且保证条码平整没有被覆盖,方便身份核对及用药安全核对 ;住院时间长且腕带有磨损的情况建议病人或家属到住院处补打。
瓶签粘贴的正确位置
瓶签打印出来粘贴时,注意将条码贴在药瓶平坦处,确定没有褶皱。
31
二:建立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标 准
各类评估质控—以跌倒评估为例
评分≥4分者,24小内上报 并填写跌倒预防护理措施表
历史记录 按时间降序排列 可查看实际评估时间
单击病人图标—护理文书—跌倒评估单 通过病人列表—切换不同病人界面
7)抢救后执行时间补记
双击病人图标—出现医嘱执行明细
在空白的时间栏内右击 选择其它处理
在弹出的对话框内填写补记理由
移动护理拉近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移动护理推进护理工作量化、可追溯
为护理绩效考核 提供有效依据
自动统计工作量
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通过扫描条码记录各种护理行为, 计算护理工作时素,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移动护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效能
设计原则
体现责任制护理原则 体现多元数据统计原则 体现以病人的需要为基本原则
2、有效的医护流程
(检查标本全过程监控、管理) (全过程与病人面对面交流) (全过程的医嘱执行监控、管理) (全过程的护理评估记录管理) (全过程护理流程规范指导) s
5、降低院内感染
(全程监控和追溯院内灭菌和 消毒包的整个循环流程,保证 环节的正确和规范性)
评审标准针对病人 安全和医疗质量 的核心目标内容
记录执行时间
8)医嘱待办项提醒
护理任务—待测提醒—选择病人、日期
选择待办医嘱类型— 可在项目设置内自行维护 需提醒医嘱项目, 但名称必须与医嘱一致
交班报告质量标准
3、危重患者主要书写内容: (1) 书写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并注明时间 (2) 患者意识、生命体征、体位、皮肤完整性、患者特殊主诉,异常检验、治疗 及给药、护理措施、伤口情况、引流情况、睡眠、病情变化等。 4、交班报告书写注意点: (1) 应按照书写顺序及要求书写。 (2) 日间由主班(责任)护士填写,晚间由晚夜班护士填写,签全名。学生写报 告要有带教老师签名,老师签名在斜线上,学生签名在斜线下。 (3)内容应注意措词恰当,体现连续性,无错别字,使用医学术语。报告不允许涂 改或伪造,字迹清晰、整洁。
3)医嘱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执行用药医嘱流程

输液执行流程
暂停用药
继续用药
保持清洁平整
加药后及时核对扫码—确认
打印瓶签
贴瓶贴
摆药核对
加药
执行
结束用药
用药有不良反应等
逐一扫码—确认 如提示有未核对医嘱请立即查询 先扫药物条码 再扫病人腕带 提示正确后方可执行
停止用药
关键点
4)更换输液流程质量标准
患者输液结束 呼叫,护士及 时应答 责任护士查看患者输 液,携带PDA及需更 换液体至患者床旁
主动核对患者身份 ,请患者或家属主 动陈述患者姓名
根据年龄、病 情、药物的特 性合理调节滴 速
再用PDA对拟更换输 液标签和患者腕带分 别扫码,确认匹配后 更换输液
先扫描空瓶标签, 确认结束用药
关键点 PDA再次对输液药物标签进行扫码确认:巡视、观察;详细记录
未核对医嘱查询
护理任务—未核对医嘱查询
评估的及时性:入院24小时内完成评估 评估的要求:

6)风险评估质量标准

压疮评估: 评分≤12分,24小时内上报安全隐患,每天评估一次 发生压疮者24小时内上报不良事件,每天评估一次,每天观察、处理伤口并填 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各班严格皮肤交接 评分13-18分,每周评估二次 评分>18分,入院时评估一次 手术、病情变化需及时评估 跌倒评估: 评分≥4分,24小时内上报安全隐患,填写预防护理措施记录表 一般情况下每周评估一次 使用特殊药物、检查、手术、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病情变化需及时评估 发现异常及时履行上报制度
3、药物的使用安全
(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控) (使用过程双重比对) (使用禁忌和过敏提醒)
4、正确的手术及部位
(通过病人电子标识,通个移动终 端实施调阅电子病历,确认正确的 手术及部位)
移动护理实现医嘱执行流程优化
实现录入、读取生命体征信息流程优化
移动护理实现医嘱全程跟踪
保证病人安全
达到5R管理目标
护理部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实现实时 环节控制
护理信息小组
全员参与 全程控制
各病区护士长、信息联络员
各病区护理人员
二:建立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标 准 1、制定PDA使用工作制度




护士每班对PDA进行交接,检查机器性能、数量、 电量等情况,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使用前再次 检查机器是否运行正常。 在执行输液、给药等操作时,扫描药物条码,然 后扫描病人腕带,确认扫描成功后方可执行。 护士使用自己工号登录,使用密码管理,操作完 毕必须及时退出系统。 PDA注重日常维护与保管,充电时必须关机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护理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安全管理 科研教育管理 后勤物资管理
移动护理是落实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1、有效的病人识别
(通过条码和RFID标识,而非 姓名、床位号等)
6、评估病人潜在风险
(通过无线监控设备实时采集 监控生命体征) (实时定位行动轨迹) (全过程统一的电子病历管理) (实时监控区域的安全)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用药方式、医嘱类型
医嘱执行流程质控
护理任务—输液巡视单—选日期—查询
输液过程中巡视 可录入滴速
输液“四步曲”—核对、加药、执行、结束
医嘱执行单查询
护理任务—医嘱执行单
根据质控需求选择病人、日期、用药方式、医嘱类型
5)输血执行流程质量标准
采血流程
确保试管类型 选择正确 关键点
移动技术--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移动化 诊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 床边信息系统(数据终端) 条码化 减少错误 提高效率
移动护理系统(MCIS)应运而生
移动护理系统: 是以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 统(HIS)为基础,以移 动手持电脑设备(PDA) 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 络技术,实现HIS系统在 病房的扩展与延伸的床旁 工作终端执行系统。
在用、在建软件系统90余套
HIS/LIS /PACS/RIS等
电子病历/ 移动护理等 基础信息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