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② 正常骨质和病变区两者通常融合在一起, 移行区也较长,实际骨破坏区域常大于放 射学检查可观察到的范围。
③ 恶性肿瘤,如转移瘤、尤文肉瘤、骨肉瘤、 淋巴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常表现为弥 漫性骨质破坏。
④ 急性骨髓炎、发展迅速的骨质疏松也会出 现类似表现。
表现为多数很小的筛孔状或细条状、边缘模糊的低 密度融骨破坏区,常穿透皮质,可残留正常骨质。 因骨质破坏速度快,通常无反应性骨质生成。
• 慢性骨髓炎
日光放射样 Sunburst
• 骨肉瘤
Codman三角 Codman triangle
• 左 尤文肉瘤 • 右 骨肉瘤
• 骨盆的尤文肉瘤
3. 肿瘤基质
• 骨源性 棉絮状或云雾状,骨肉瘤多见。
• 软骨源性 点状、环/半环状、逗点形、不规则形,
可见于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肉瘤。
• 骨质硬化提示生物活性较低;
• 较宽的分界不清的移行区提示侵袭性病变, 需排除感染和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感染病 变可有多种表现形式:边界清晰/不清晰的 溶骨甚至硬化改变;
• 恶性骨肿瘤不会表现出良性的骨膜反应
多发的骨病变的鉴别
• 非骨化性纤维瘤、多灶的骨髓炎、内生软 骨瘤、骨软骨瘤、白血病及转移的尤文肉 瘤;
几种骨膜反应的侵袭性
硬化带---葱皮样---日光放射样---垂直样---Codman三角
倾向良性
倾向恶性
无骨膜反应
• 非骨化性纤维瘤
硬化 (solid)
• 骨样骨瘤
葱皮样onion peel
• 骨髓炎
• 尤文肉瘤
• 软骨母细胞瘤
不规则花边状骨膜反应
垂直形(hair-on-end)
• 尤文肉瘤
基本内容
1. 骨破坏的类型 2. 骨膜反应 3. 肿瘤基质 4. 其他
1. 骨破坏的类型
• 地图样 (geographic) • 虫蚀样 (moth-eaten) • 弥漫或渗透样 (permeative)
• 地图样 (geographic)
① 较为缓和的侵袭方式。一般提示病变发展 缓慢,边界比较清晰,越厚,越完整,侵 袭性越弱。
• 骨破坏类型虽没有特异性,但一定程度上 能提示病变的良、恶的可能性。
• 骨破坏形式与病变良恶性分级密切相关。
• 皮质骨的破坏在平片上较容易发现,但比 松质骨破坏速度慢、出现晚。只有70%骨矿 物质结构遭到破坏时,才能在X线上显现。
左肱骨骨肉瘤
左 貌似正常
右 5个月后
2. 骨膜反应
• 无骨膜反应 • 硬化 • 葱皮样 • 日光放射样 • 垂直样 • Codman三角
③ 一部分良性病变,如嗜酸性肉芽肿可出现 同样的骨破坏方式。
表现为多数小孔 状,簇状溶骨区, 可融合成大片, 边缘模糊,发展 较快。大片骨破 坏区域内可有未 破坏而残存的正 常骨质。
• 弥漫或渗透样 (permeative)
① 高度侵袭性,通常预示病变发展迅速,骨 质破坏区没有明显的界限并难以同周围正 常的组织区分开来。
软骨源性基质
内生性软骨瘤 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恶变)
软骨肉瘤
• 软骨肉瘤
骨源性基质
骨肉瘤
骨样骨瘤
骨旁骨肉瘤
4.其他
总结 骨肿瘤系统性的诊断及鉴别
• 骨肿瘤多为单一的溶骨性病变; • 小于30岁,边界清晰且较窄的移行带提示
良性病变;
• 大于40岁,边界清楚的溶骨病变考虑转移 瘤、骨髓瘤;
Hale Waihona Puke • 骨肿瘤细胞沿皮质的哈氏管和伏氏管浸润 蔓延、并破坏、侵蚀骨髓是虫蚀样及渗透 样骨破坏的病理基础。
• 早期多呈筛孔状、虫蚀状或细条状改变, 多见于恶性肿瘤突破皮质的部位或其边缘。 后期则出现皮质缺损、中断或病理性骨折。
• 当肿瘤在松质骨、髓腔蔓延时,则表现为 大片状溶骨性改变。
骨破坏类型的意义
•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成为Ollier病; • Ollier病合并骨或软组织的血管瘤成为马凡
氏综合征;
• 大于30岁、多骨病变,多考虑转移瘤、多 发性骨髓瘤及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其次为 纤维结构不良、棕色瘤及骨梗死;
结束语
骨肿瘤的诊断要求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
谢谢!
② 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通常表现为地图样 侵袭。
③ 有些恶性病变,如骨髓瘤及其转移病灶、 低度恶性肿瘤(淋巴瘤) 及骨髓炎(尤其是肉 芽肿性感染)也具有相似的骨质破坏。
骨内缓慢生长形成团 块状堆积,边缘可锐 利或不锐利。膨胀性 骨破坏是地图样骨破 坏的一种特殊类型。 又可再分:
① 伴有硬化边缘,皮质 未完全穿透。
② 不伴硬化缘,但边缘 锐利,皮质未完全穿 透。
③ 具有侵袭性,完全穿 透皮质,边缘不清。
• 虫蚀样 (moth-eaten)
① 侵袭性更强,进展更快。其病灶边缘更难 确定,病灶和正常骨质间的移行带更宽。
② 通常见于恶性骨肿瘤:转移瘤、淋巴瘤、 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血管肉瘤、骨肉瘤, 也可见于骨髓炎等。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关于骨肿瘤放射影像的基本知识
• 对于骨肿瘤良恶 性的鉴别真有这 么简单?
基于X线的影像学表现
皮质骨与髓腔病变的比较 对于放射学检查来讲,累 及皮质的病变较髓腔内的 病变易于识别。非侵袭性 的皮质骨病变和周围骨质 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而 髓腔内病变则无此类改变。 目前常规平片不可能检测 到所有松质骨骨小梁的破 坏。
相关主题